胡国瑞 廖寒雪 甘敏思 陈 鹏 黄苑航
那坡县桑蚕产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胡国瑞廖寒雪甘敏思陈鹏黄苑航
(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桑蚕产业是乡村振兴战略及“十三五”精准扶贫政策在那坡县实施的主导产业之一。文章根据那坡县桑蚕产业的生产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蚕桑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那坡县;桑蚕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那坡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边陲,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重点开发的贫困山区县,其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典型的多山林少平地的“老、少、边、山、穷”地区[1]。自国家实施 “十三五”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扶持农村特色种植产业以来,那坡县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依托其特有的自然环境优势,发展了以桑蚕、水果、牲畜养殖、中药材、油茶等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2]。其中桑蚕产业作为那坡县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在那坡正在快速发展,同时也在努力把该产业培育成为高品质、高产量、高收益的三高产业。结合实际情况打造出属于那坡县的区域特色品牌,以期实现那坡县蚕桑产业品牌走出去的目标。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那坡县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发展种桑养蚕产业,自那坡县发展桑蚕产业以来,据该县农业局统计信息得知2015年的桑园面积为5.32 万亩;2016年增加到6.51 万亩;2017年在计划新种桑园1.381 7 万亩的基础上,追加发展1 500 亩,扩建的桑园共15 675.8 亩,新老桑园面积达8.07 万亩。在那坡县“十三五”规划中预计新扩建桑园4.45 万亩,到2020年全县标准化桑园面积预计将达到10 万亩。
桑蚕养殖作为那坡县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在那坡县各个产业收益中排行都是十分可观的。那坡县早在2015年创造的桑蚕产值就达到了1.68 亿元;2016年增加到1.97 亿元;2017年国家帮扶累计发放蚕种13 批11.6 万张,经过农民的细心养殖该年鲜茧产量达465.5 万kg,产值高达2.32 亿元。桑蚕产值逐年呈现出稳步提升趋势,对于那坡县打好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那坡县2015年种桑养蚕贫困户为5 765 户共计24 248 人,其中脱贫人数为2 572 人,桑蚕脱贫贡献率为12 %;2016年种桑养蚕贫困户为6 523 户共计26 706 人,其中脱贫人数为2 787 人,桑蚕脱贫贡献率为27 %;2017年种桑养蚕贫困户为7 511 户共计30 045 人,其中脱贫人数为3 241 人,桑蚕脱贫贡献率为41 %;2018年增加的种桑养蚕贫困农户为988 户共计3 339 人。在桑蚕产业的引领下那坡县脱贫绩效逐年提升。
首先桑田种植与采收机械化水平较低,因其本属于贫困地区资金匮乏的原因致使农户在工具和人力方面的投资都十分少,农户更倾向于自给自足以节约生产成本。所以现阶段那坡县的桑田多为人工种植,桑叶也基本是人工采摘且采摘工具较为简易;其次蚕房以农户自家居民住房为主,布局分散,缺少大型规模化蚕房。最后,多数农户因担心风险过大,不愿将良田改做桑园,桑园种植地依旧还有很多人选择山地种植,没有对桑园给予合适的生长条件,后期桑叶的采收效率低。上述原因综合致使种桑养蚕效率低下。
农户在接受政府宣传及鼓励之后,基本上都是选择自己种桑养蚕,政府负责扶持建设基础设施和免费发放一些物资,例如:发放蚕苗、桑园种植肥料、给予一定的种植资金补贴和挖通桑园排水渠道等。各家各户独立发展,自主售卖,缺乏规模化管理,导致整体调控蚕丝销售十分不便。
尽管那坡县种桑养蚕的人数呈现上升趋势,但趋势缓慢。农村普遍接受教育程度较低,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且农户经济基础较差,无法承担过多投入带来的风险。对于新的惠民政策较快较好接受的往往是接受过一定教育并待业家中的劳动力,而现阶段农村人口年龄层两级分化严重,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只留老幼在家中,老幼基本不具备耕作能力。因其身体条件不允许或教育程度低,若没有足够的积极引导,他们多是不愿意冒险从事新的行业,依靠一家有收益带动另一家的发展这种情况看来速度太过缓慢。
那坡县在政府支持下的桑蚕生产虽然取得了小规模的发展,但大部分蚕农还是以自家养殖再由政府统一收购的方式为主。现有的村委会和蚕农共同建立的桑蚕生产合作规模小,同时由于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的阶段,因而还未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也未具备强有力的抵御自然灾害及市场风险的能力。
目前,那坡县种桑养蚕主要供给蚕茧的出售,并且大部分由政府统一收购后外销。因而导致产业链仅处于较初级的环节未能得到后续的衍生和发展,衍生产业的后续发展还欠缺许多条件。主要表现为桑园除去桑叶外的其他部分利用程度较低,除蚕茧外养殖体系内的附属品开发程度低,未见相关高端产品,且养殖过程中的蚕沙难收集,影响了对其二次的开发利用,这些都大大浪费了本地区可利用的优势资源,没有让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得到充分的利用。
首先需要认清桑蚕产业在那坡县的定位,同时依照 “十三五”精准扶贫工作及乡村振兴战略[3],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那坡县现有资源,将精力和资金充分集中于蚕桑产业,并将其建造成为那坡县特色产业,同时丰富衍生产业链中的配套产业,以此打造出属于那坡的桑蚕产业的优质产品,创建特色品牌,发挥品牌优势,创造一个良好的桑蚕产业发展氛围。
结合那坡县的生产实际,由政府制定合理的规划与布局方案,使建设生产基地的引导和推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以巩固现有蚕茧生产基地为基础,进一步加大基地建设,使生产基地的蚕茧产量、质量得到大幅提升。针对桑园的发展,需要划定专属种植区域形成规模,使蚕茧生产基地可以稳定长远的发展。对现有条件适宜、发展前景较好且拥有基础条件较好且面积较大桑园的乡(镇)、村实施重点发展,以通过辐射周边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
成熟的技术对于种桑养蚕成功十分重要,而蚕农从空白到入门的技术主要来自于政府给予的各种相关技术培训。因此,政府应当重视对蚕农在技术方面的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与投入。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各阶段的技术培训,以提升蚕农种桑养蚕技术及防治相关病虫害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桑蚕产量,提高产业效益的目的。
根据走访调查得知,桑蚕产业在那坡县现今的生产模式依旧处于种植桑树—养殖桑蚕—出售蚕茧的传统模式中,产业链中相关的副产物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例如蚕沙的回收利用,以增加蚕农收益、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为出发点,引进更多投资、技术,从而将那坡县桑蚕产业打造成为那坡县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对桑椹、蚕沙、桑枝、桑根等副产物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研究[5]。综合开发桑地,提高桑园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值,丰富产业链,提高桑蚕产业综合经济效益。
将桑蚕养殖行业的保险机制进一步完善,以降低农户种桑养蚕的风险,从而增强桑蚕产业抗风险的能力,让更多农户愿意自觉加入到桑蚕养殖行业中来,此外政府还应继续加强对桑蚕产业发展的投入,促进产业发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那坡县的蚕桑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对其现状进行合理分析,发现制约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整个桑蚕产业的发展主要从政府帮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保证产后销路,调控售卖价格波动;健全桑蚕产业管理体系,规范化整合、合理化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提升科技水平,提高种桑养蚕科技占比;全面发展主产业链,主副兼顾,借以打造桑蚕产业优势品牌;建立桑蚕生态文化园等方面加以改进。
[1]韦曼蝶.大化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9(04):168-169.
[2]邓佳.广西那坡县特色农业产业扶贫策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8.
[3]李如文.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J].学理论,2017(07):29-31.
[4]陈怀富.桑蚕产业发展探析[J].南方农业,2019(09):123-124.
[5]刘华平.桑蚕副产品资源综合开发循环利用模式探讨[J].丝绸,2006(05):40-43.
甘敏思
S88
C
2095-1205(2019)07-01-0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