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

2019-03-18 16:46史君兰赵有丽卢苗
肝脏 2019年6期
关键词:性肝炎淤积黄疸

史君兰 赵有丽 卢苗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婴儿肝胆系统疾病,起病早,多数患儿于新生儿期即发病。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的病因多样,如感染、遗传、先天性缺陷等,与成人胆汁淤积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差异较大[1]。该病治疗难度较大,如若得不到及时治疗,患儿可由胆汁淤积性肝炎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导致患儿死亡。而其临床表现如皮肤黄染、大便颜色、胆红素水平、胆汁酸水平、肝功能血清学指标与该病预后是否有关需进一步探讨[2]。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6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的临床表现、血液学检查结果等,探索其临床表现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例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男35例,女21例,男女比为1.67∶1;年龄15天至11个月,平均(2.1±0.7)个月;<30 天患儿15例(26.78%),1~6个月龄患儿31例(55.36%),>6~11个月龄患儿10例(17.86%)。

二、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参照《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 》[3]。纳入标准:①年龄<1岁;②具有黄疸、陶土样大便、肝脏肿大或质地改变,伴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患儿总胆红素(TBil)<85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7 μmol/L,或者TBil>85 μmol/L,但DBil/TBil>20%,或经影像学检查发现患有胆道闭锁并伴有相应临床症状的患儿,可确诊为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③足月生产儿;④患儿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完整;⑤患儿家属可积极配合随访。排除标准:①早产儿;②并发其他遗传疾病;③年龄≥1岁;④患儿家属不愿配合随访。

三、分组标准及划分结果

(一)患儿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划分情况 1、经皮测胆红素仪检测患儿黄疸值是否高于临界值;2、当患儿黄疸值高于临界值时,进行TBil和DBil的测定。TBil<85 μmol/L时,DBil>17 μmol/L;或TBil>85 μmol/L,DBil占TBil的比例≥20%,则可判定患儿为胆汁淤积性黄疸。

最终将56例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划分为黄疸组(50例),非黄疸组(6例)。

(二)大便颜色改变的划分情况 利用大便比色卡可将患儿大便颜色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当患儿大便颜色接近比色卡1、2、3号色时,可判定为大便颜色异常,即患儿大便颜色包括白陶土色至浅黄色;当患儿大便颜色接近比色卡4、5、6、7号色时,可判定为大便颜色正常,即患儿大便颜色包括黄色至绿色。

最终56例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可划分为大便颜色正常组(9例),大便颜色异常(47例)。

(三)肝脏形态、质地改变的划分情况 正常肝脏上界为第5肋间,下界位于右季肋下缘,新生儿至1岁婴儿可在右肋下触摸到肝脏1~2 cm或触及不到。当患儿触诊可见肝下界,且大于2 cm时,可判定患儿肝脏肿大。部分患儿可借助影像学检查确定其肝脏肿大程度。

正常肝脏质地软而绵柔,富有弹性。当肝脏触诊略硬,似鼻尖,边缘清楚,有充实感;或肝脏触诊有明显的抵抗,则可判定患儿肝脏变硬。

最终56例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可划分为肝脏肿大或变硬组(45例),肝脏形态正常组(11例);

四、治疗效果评价的划分情况[5]患儿的治疗效果可分为以下三种。1、治愈:患儿黄疸消退,临床表现消失,精神佳,肝功能恢复正常,B超显示患儿肝脏恢复正常大小;2、好转:患儿临床表现消失,精神较好,肝功能趋于正常,B超显示患儿肝脏较入院时大幅缩小;3、无效:患儿黄疸未消退,肝功能和肝脏大小较入院前差异无显著性,或患儿死亡。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最终56例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可划分为治愈或好转组(51例),治愈无效组(5例)。

四、治疗方法

本研究对象均采用熊去氧胆酸及还原性谷胱甘肽保肝利胆治疗,其中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检测阳性者均加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

五、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

结 果

一、 患儿黄疸情况与预后

56例患儿在入院时有50例(89.3%)伴有不同程度黄疸,6例(10.7%)无黄疸。黄疸组治愈33例、好转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45/50);非黄疸组6例全部治愈,治疗总有效率100%(6/6),显著高于黄疸组,差异有显著性(χ2=6.328,P=0.034)。

二、患儿大便颜色情况与预后

56例患儿在入院时有47例(83.9%)伴有不同程度大便颜色变浅,其中29例大便颜色接近大便比色卡1、2号色,18例呈陶土样,9例(16.1%)患儿大便颜色无改变。大便颜色异常组治愈31例、好转11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89.4%(42/47);大便颜色正常组治愈8例、好转1例、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100%(9/9)显著高于大便颜色异常组,差异有显著性(χ2=6.985,P=0.031)。

三、患儿肝脏形态与预后

56例患儿在入院时有45例(80.4%)伴有不同程度肝脏肿大或变硬,11例(19.6%)患儿肝脏形态正常。肝脏肿大或变硬组治愈29例、好转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9%(40/45);肝脏形态正常组治愈10例、好转1例,治疗总有效率100%(11/11)显著高于肝脏形态肿大或变硬组,差异有显著性(χ2=7.159,P=0.027)。

四、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与预后

治愈或好转组TBil、DBil、IBil、AST、ALT治疗前水平显著低于治疗无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讨 论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早期鉴别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早期鉴别依靠于患儿特殊的临床症状,包括黄疸、大便颜色改变等[4]。本研究56例患儿有50例(89.3%)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性黄疸,有47例(83.93%)的患儿大便颜色变浅。既往研究发现,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时发现有6%的患儿治疗无效,此类患儿入院时黄疸较一般患儿更严重,且大便颜色多呈灰白色[5]。本研究结果显示,非黄疸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100%)高于黄疸组治疗总有效率(90%);大便颜色正常组治疗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大便颜色异常组(89.4%),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5]。这表明黄疸、大便颜色等临床症状与患儿预后具有密切关系,症状越严重提示患儿预后越差。

肝功能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是疾病进展的重要检测指标 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是确诊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的重要依据。研究发现,患儿入院时肝脏肿大较一般患儿严重,部分患儿可触及肝脏质硬,可影响到患儿的治疗效果,肝脏肿大、变硬严重患儿采用腺苷蛋氨酸的治疗效果有限,肝脏肿大、变硬情况改善不明显[6]。既往研究同时发现,肝脏形态不仅能反映肝脏损害程度,同时与病情好转有直接关系,肝脏肿大或变硬程度越大,预后越差[4]。本研究结果显示,肝脏形态正常组治疗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肝脏肿大或变硬组(88.9%),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4,6]。本研究结果表明,肝脏肿大或变硬等临床表现与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预后关系密切,症状越严重提示预后越差。既往研究分析86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患儿治疗前ALT、AST、TBil、DBil、IBil、ALP、TBA等肝功能项目的平均值显著高于正常值,治疗后治愈或好转的患儿肝功能项目的平均值显著降低[7]。有研究指出TBil、DBil、ALT、AST等指标可以反映患儿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8]。既往结论均表明:血液学指标在判定患儿是否患有该疾病、病情是否好转方面具有重要意义[9]。本研究结果表明:治愈或好转组患儿ALT、AST、TBil、DBil、IBil治疗前水平显著低于治疗无效组,表明治疗前患儿ALT、AST 、TBil、DBil、IBil等5项指标的异常增高与患儿预后关系密切,升高越明显提示预后较差。

综上所述,黄疸、大便颜色变浅、肝脏肿大或变硬等临床表现与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预后关系密切,症状越严重提示预后越差;治疗前ALT、AST 、TBil、DBil、IBil等5项指标的异常增高与患儿预后关系密切,升高越明显提示预后越差。

猜你喜欢
性肝炎淤积黄疸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鲁晓岚:黄疸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糖尿病1例
芒果苷对大鼠酒精性肝炎的保护作用研究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