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新
大庆市萨尔图区统计局普查中心 黑龙江大庆 163002
政府部门管理内部人员时,需为人员流动工作做好准备,参照新型公共服务理论,政府工作人员应当在工作中为当今社会做出实质性的贡献,通过实时的人员调配与流动,可以提升政府部门的活力度,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与完善工作。但是编制管理问题、信息不对称以及人员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阻碍了人员流动,现围绕政府部门,研究解决对策。
招考工作周期过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招考工作,从人社部门统一布置招考工作直至人员到位,往往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由于时间跨度较长,在遇到临时性业务量剧增时,招考进人显然难解燃眉之急。如今,已严重影响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于是,很多单位只能退而求其次,招聘大量临时工。而这种短期性的招聘行为往往会造成诸多遗留问题。招考计划与用人实际齿合度不高。一个招考周期下来,实际到位的人员与制定招考计划时的人员需求,可能有所不同。单位党组(委)会依据各内设机构工作量饱和度,重新安排新招人员的工作岗位。
政府部门由外向内的人员流动基本已进入凡进必考的阶段。这种甄选方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暗箱操作的可能,但实际筛选结果是否匹配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一直存有争议。一方面,相较于企业招聘,政府部门的招考公告普遍信息不全面,求职者在招考公告上只能看到招聘单位、招聘岗位、专业范围、是否需要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等有限信息,具体岗位能力要求则无法知晓。这样就导致求职者得不到全面、客观的选择前提,若同时有多个岗位符合报名要求,最终报考哪一个,也存在一定的博弈。另一方面,由于采取统一招考的方式,笔试、面试、体检、政审、公示的考核流程无法全面考察人的职业道德、气质类型、工作能力与岗位的匹配程度。用人单位最终招录的一般都是考试能力相对出色的求职者,却不一定是招考岗位最合适的人选。
机关事业编制常被人称为“铁饭碗”。体制内的工作相较企业更为稳定,工资福利保障较为全面,社会地位相对较高,退休后也能享受较高的福利待遇。铁饭碗现象一方面使得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缺少竞争淘汰的驱动力;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部门与其他非政府部门之间的人才竞争,也使得“铁饭碗”逐渐失去了明显优势。但是,想要放下铁饭碗“下海”的机会成本却很高。因此,即便出现更好的工作机会,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通过对机会成本的权衡,也可能放弃跳出体制的选择。
管理者执行管理人力资源的工作时,往往会根据职位管理的需求来形成组织系统,科学的职位管理工作必须有相关工作信息的支持,组织内部人员应当参照工作内容变化与岗位调整情况填充相关的职责说明书,进一步优化机构管理工作,在职位说明书中还要体现出各个职位之间的协作关系与交叉分布情况,确保岗位职责清晰分明,实现权限与责任的高度统一。通过丰富工作信息来给未来人员资源管理规划提供理论基础,给当前的岗位设置合理的资格条件,选定可靠的人员来负责岗位相关的工作,这种改进工作可以给人员流动管理提供更多可靠的数据支持。
加强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流动,还应当在进一步完善退休制度的同时,适度推广并规范辞职、辞退制度,对公务员退出的具体规定要更为明确、刚性,并要拓宽退出的渠道。与此同时,应当积极鼓励双向职业选择,把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择优意识引入到政府的人才流动配置中。要引导公务员根据自身实际建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健全完善淘汰制度。要通过政绩考察的考核制度,将不能胜任职务的公务员以强制的方式“退出”,也要允许不愿意继续从事公职的人员退出公务员队伍。与此同时,必须严格退出考核程序与退出后管理,规定离职从业限制,以防止“以退为进的腐败”。
政府部门内部人才流动,是实现人才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在实际工作中,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这一庞大的群体要达到全面、合理和有效的配置,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工程。编制管理工作在促进政府部门理顺人员关系的同时,也存在牵制人才流动有效性的弊端。为此,今后的编制管理工作,必须更加注重创新、实践与探索,逐步改进编制管理重管控轻服务的现象,破除固有的编制管控意识,把政府拥有的人才看作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创造一个利于总量控制和动态流动的工作模式,增强内部流动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以激发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的优势,提升工作效能。
政府应当高效配置人力资源,不断提升综合治理能力,人力资源流动是管理工作的一种正常现象,管理者可运用科学的管理措施来消除流动问题,保障岗位信息被有效传递,改进编制管理系统,优化推出机制,利用人本理念来引导人员配置工作,使人力资源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保持更强的活力,政府部门也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