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姣
北京弘石嘉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群众对现代化建筑的生产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推动了各种先进施工技术的进步,预制装配式建筑作为新技术的产物,也得到了行业范围内的大量运用。该建筑结构具有施工作业强度低、建筑垃圾少、绿色节能性好等特征,因此如何将该结构在行业内进行推广,值得思考。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装配式建筑可以说是具有显著特殊性的一类,与之相关的建设环节和工程构造都是由专项生产车间完成的,因此具有标准化批量生产的特点。而此类建筑结构的现场施工也往往相对简易,它只需要按照某建筑项目的施工进度、材料需求将装配式结构运输到施工现场、并且由专业人员进行直接安装即可,这就大大降低了现场施工的强度、减少了工作量并且节约了施工时间。
发展装配式建筑模式,一大出发点便在于提升工程建设的环保性,事实上,因为该建筑结构中的部件都是提前在工厂进行统一生产的,留给后续现场施工的任务量往往极少,这就避免了将大量建筑材料运到现场进行施工、组装、作业而产生的固体污染、废气排放问题。而这也构成了和传统建筑结构的显著不同。在传统施工模式下,现场甚至会生成许多无法降解的垃圾,这无疑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威胁。
如前文所述,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可以通过减少废物排放达到良好的环保效果,不仅如此,该建筑结构还能实现较高的绿色节能标准。这是因为该类建筑结构在设计和施工时,具有极大的材料、技术选择空间,施工单位可以加大对绿色节能材料的引进以及环保科技的运用,从而达到建筑工程绿色生产的现代化要求。
唯有对主体流程进行科学规划,才能确保整个结构的设计与建筑实际需求相吻合。在主体设计方面,相关单位必须做好方案规划、技术策划、图纸编制、部件设计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技术的策划是极为关键的,它要求在正式的项目建设工作开始前,完成相关的资料收集与分析工作,全面了解工程建设规模、成本信息、施工现场地理环境等相关信息。初步设计工作因为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难度,因此必须参考相关技术人员的意见,与其配合,完成对建筑的层高、整体结构、构建类型、现场环境处理等方面内容的设计与把握。此外,在施工图纸的编制上,与其对设计图和部件加工图保持同等重要的关注,对其进行设计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数据分析及参数项目确认的基础上,以此确保设计的科学性。
在整个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中,从平面视角进行设计是最基本的思路,其设计要求在于要确保设计信息的精确性从而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此外,在各个部件的设计尤其是成品制造方面,必须根据有关行业标准进行严格的验收,以免留下严重的质量隐患。而为了从整体上达到控制施工质量、节约建设成本的目的,还要选择符合现实需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以此完成平面角度的设计工作。一般来说,空间面积较大的建筑更适合采取平面方式加以布局。此外,在对建筑内部管道、承重墙等核心结构加以研究设计时,应该确保其功能性良好且便于灵活调节,使其达到各种环境的应用要求。
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其内部部件的质量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方面,因此对部件的设计就显得极为关键。在正式的构件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结合不同的部件需求及相关的行业标准,采取科学的、专业的生产方法完成相关部件生产任务。此外,要考虑结构产品的运输、吊装需求等现实状况,对其原材料采购、结构外形设计等加以优化,方便产品的顺利运输。此外,为确保构件能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发挥功能价值,在前期设计环节就要关注部件的耐火、耐腐蚀能力,确保优质装配式建筑结构的高效生产。
加强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是确保装配式建筑结构稳固性的重要措施,这首先是因为剪力墙在该结构中属于承受风力、地震侵袭及负荷的重要结构,可以发挥避免结构剪切破坏的功能,因此需要做好剪力墙结构体系的设计工作。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对整个建筑的空间布局与结构安排进行考虑,一般的高层装配式建筑会采用对称形式的剪力墙的施工策略;其次,要尽量减少单向剪力墙的运用几率,尤其是在地震多发地带,建筑单位要结合建筑的抗震需求明确剪力墙厚度;再者,在对纵墙进行设计时,需要结合数据计算的结果,以免盲目操作。
框架结构体系在高层装配式建筑中运用最为普遍,因此对其进行科学设计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对该框架结构体系加以设计的过程中,一般会要求遵循“刚柔并济”的原则,这是因为在结构过柔时会存在变形问题,如太刚则易引发局部结构受损的问题。而分清主次作为另一设计原则,要求设计人员明确装配式结构内部各部件的特殊性能,保证构件在后期使用时不会出现垮塌现象。建筑结构的设计应该与框架体系结构紧密协调起来,如果整个建筑的结构是哑铃状,就要适当增加中间位置的结构厚度,对配筋进行适当的调节处理。总之,只有在做好这一系列工作的基础上,才能确保框架结构体系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加强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的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需要明确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特征,并且把握建筑结构体系设计要点——包括主体流程的设计、建筑结构体系的设计、构件设计、剪力墙结构体系的设计、框架结构体系的设计等,在此基础上对装配式建筑结构发展前景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