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563003)
朱方亿△ 何仕琼
银屑病(psoriasis)是临床常见的一类慢性反复性炎症性皮肤疾病,俗称牛皮癣。临床上常见的银屑病为寻常型银屑病,主要表现为斑丘疹或红色丘疹,慢慢发展为分界清晰的红色斑块,最后演变为厚层银白色鳞屑[1]。银屑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12%,其中高发年龄段为20~30岁的青壮年[2]。由于银屑病很难根治,易反复发作,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困扰,再加上其特殊的临床特征,使患者的皮肤异常,容易使患者产生自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3]。目前,相关研究发现,银屑病的发病因素与患者的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长期处于负性情绪的人群更容易发病,因此,临床上已将银屑病列入心身疾病范畴[4]。本文主要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负性情绪改善的效果,具体如下。
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386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3例。患者的纳入标准:①由我院门、急诊医师根据银屑病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银屑病;②能够很好地配合研究,提供研究所需资料;③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④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皮肤疾病;②合并有其他内分泌疾病;③有自身免疫疾病史的患者;④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研究。
(1)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常规治疗采取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苦参素联合阿维A胶囊进行治疗,针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相应症状再给予其他辅助药物治疗。常规护理措施为患者入院后建立患者的个人健康档案,统一归档、保存;对患者详细讲解治疗过程中所需药物的服用方法、服用剂量以及服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督促患者按时用药;全程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培养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护能力,给予患者正确的饮食指导,少食无花果、香菜等易刺激皮肤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心理评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前,先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造成患者负面情绪的相关影响因素和患者负面情绪的程度,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和程度对患者进行分型,深入、全面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同时,在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的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②院内心理护理。主要是患者住院阶段,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全面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对患者的病情及银屑病相关专业知识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对患者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解答。向患者介绍医院和主治医师以及过往的成功病例,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多倾听患者的苦恼,加强与患者的交流,给予患者正确的开导。发动科室其他医务人员对患者多关心、多交流,营造乐观、愉悦的病房气氛。③院外心理护理。主要是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通过电话、微信等通讯手段对患者多关心、多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地向患者传递正能量。引导患者正确看待银屑病的症状表现,让患者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告诉患者外表受损可以加强内涵建设,同时指导患者出院后的常规药物治疗等。
(2)测评方法
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测评,先将量表发放给患者,由患者进行自评,再由护理人员将量表回收,将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②采用生活质量测评量表(QOLI-74)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总体的评估。
将所得全部数据资料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观察组患者男101例,女92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34.2±2.7)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7.2±1.7)年;其中小学学历24人,中学及专科学历112人,本科及以上学历57人;寻常型银屑病117例,红皮症型银屑病48例,脓包型银屑病28例。对照组患者男99例,女94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4.7±2.9)岁;病程8个月~21年,平均病程(7.4±1.6)年;其中小学学历22人,中学及专科学历115人,本科及以上学历56人;寻常型银屑病120例,红皮症型银屑病46例,脓包型银屑病2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学历和疾病分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状态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生理功能和精神状态四个方面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
银屑病作为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虽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却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由于银屑病特殊的临床特征,患者受皮肤外观的影响,往往会产生自卑的心理,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5]。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当银屑病患者处于负性情绪状态时,神经系统将会释放某种物质加重银屑病[6]。因此,对银屑病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不仅要采取药物等基础治疗方式,也要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从而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状态差异较大,且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差异也很大,说明护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和生活质量均有较大的影响。
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是帮助银屑病患者缓解负性情绪的主要方法,不同于临床上一般的心理护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针对不同分型的银屑病患者,采取具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分型,了解患者抑郁的具体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如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其负性情绪主要是由于关节受累致自理能力受限引起的,因此对其护理时要动作轻柔,向患者讲解随着皮肤症状缓解,关节症状也会有所缓解,患者便可逐渐恢复自理能力,让患者感到安心。红皮病型患者则由于全身肿胀伴有大量脱屑使自己的形象受损而产生负性情绪,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及时清扫皮屑,夸赞患者形象好,不会受到皮损和肿胀的影响[7]。②针对不同年龄的银屑病患者,采取具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对银屑病的态度不尽相同,负性情绪程度相差较大。青年患者对外貌更加在意,由于银屑病造成外貌受损对青年患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伤害。故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时应与患者多沟通交流,向患者普及银屑病的相关专业知识,告诉患者此阶段身体新陈代谢活跃,细胞正常凋亡速度较快,对受损细胞性能的恢复比较有利。中年患者的负性情绪主要来自家庭生活的负担,往往使患者工作和生活都不能集中注意力。老年患者则往往病程较长,病症比较顽固,患者需要接受更多的治疗,此时,不仅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患者子女也要对老人的饮食起居负责好,在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情况下,丰富老年人的生活乐趣,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样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和康复[8]。
有研究发现,患者处于负性情绪下时,皮肤神经感觉会释放一类P物质,P物质会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且通过免疫系统可加重银屑病的病情[9]。Linder D等[10]证实 40%的银屑病皮损出现于焦虑时,且病情在焦虑时加重。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目前可知P物质为神经生长因子受体,主要有p75和p140trkA两种[11]。当患者处于负性情绪时,神经生长因子就会过度表达,p75和p140trkA也会随之过度表达,当表达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会通过免疫系统引发银屑病皮损的加重[12-13]。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显然优于对照组患者,因此,可以推测p75和p140trkA以及神经生长因子可能是负性情绪影响银屑病患者病情的主要联系物质。
综上所述,银屑病患者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受负性情绪影响而使病情加重。护理人员应对银屑病患者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