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7年东莞市厚街镇居民主要死因及期望寿命分析*

2019-03-18 03:25陈光中卢志慧刘宇莹郑少敏
中国卫生统计 2019年1期
关键词:顺位死因死亡率

陈光中 卢志慧 刘宇莹 郑少敏△

分析人群疾病死亡模式及其变化趋势是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人群健康水平的重要方法。厚街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岸,穗港经济走廊中段,近20多年来随着乡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迅速,居民生活及工作环境、饮食习惯等发生较大变化,与此同时居民的健康行为方式、疾病模式也发生了改变。然而目前该地区人口的死亡率、主要死因和人均期望寿命如何,不同死因对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如何尚不可知。为掌握厚街镇居民疾病死亡模式,进而对改善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生命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提供参考,现研究情况如下。

资料与方法

1.数据来源

个案信息来源于厚街镇死亡监测数据信息,数据可靠;厚街镇公安分局提供人口学资料。

2.研究方法

按ICD-10标准[1]进行死因分类。文中的寿命表均采用蒋庆琅法[2]编制。使用SPSS19.0等软件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率的比较,死亡率的标化使用的是标准人口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

结 果

1.人口资料

2010-2017年东莞市厚街镇户籍人口平均为105090人,男女人口数各占50%左右,年龄构成为“壶型”(图1)。

图1 2010-2017年厚街镇居民人口金字塔

2.总死亡水平

2010-2017年厚街镇户籍居民标化死亡率为284.14/10万,总死亡病例3320例。男女死亡率有差异(χ2=10.77,P<0.01),男性高于女性。8年间,死亡率逐渐上升(趋势χ2=769.80,P<0.01)(表1)。

性别年龄别死亡率曲线显示:人群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勺型”,无论男女均是两头高中间低,在婴幼儿时期死亡率均出现一个小高峰后快速下降,1~14岁死亡率最低,15岁后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直至65岁后死亡率才重新超越婴儿期死亡率,呈加速上升趋势;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死亡率最高(2739.46/10万),形成第二个高峰。但男性死亡率迅速上升期在40岁,而女性的上升期在50岁;除了低年龄组(0~14岁)外,其他年龄组的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而且这种差别相对稳定(χ2=11.04~73.03,P<0.01)(图2)。

3.主要死因

2010-2017年厚街镇居民主要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194.48/10万)、肿瘤(93.61/10万)、呼吸系统疾病(37.71/10万)、损伤和中毒(21.28/10万)、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14.51/10万),合占死亡总数的91.41%(表2)。

表1 2010-2017年厚街镇居民死亡水平分析

图2 2010-2017年厚街镇不同性别居民年龄别死亡曲线

4.不同性别人群死因顺位

男性和女性的主要死亡原因和全市的主要死因基本一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中毒在男性、女性死亡总数中各占91%以上。男女死亡率差别较大的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损伤中毒、肿瘤,其死亡率比分别是4.59:1、1.80:1、1.48:1;仅在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上女性的死亡率和构成比稍高于男性的(表2)。

5.不同年龄组人群死因顺位

影响不同年龄组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明显不同,幼儿组死亡率和构成比占首位的是围生期疾病(492.37/10万、60.00%);儿童组是损伤中毒和肿瘤(各37.48/10万、各26.67%);青壮年组仍是损伤和中毒(12.91/10万、40.19%);中年组是肿瘤(104.13/10万、50.70%);老年组是循环系统疾病(1574.07/10万、57.46%)(表3)。

表2 2010-2017年厚街镇居民主要死因分析

6.期望寿命分析

2010-2017年厚街镇居民期望寿命为86.42岁。循环系统疾病去除后寿命增幅最大,可增加20.91岁,寿命损失百分率为24.20%,其中男性和女性均可增加15岁以上;其次是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所造成的寿命损失年数不论男女均>1岁。

从性别来看,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去除后寿命增幅表现为男性大于女性,去循环系统疾病后表现为女性大于男性。男性、女性顺位略有不同,女性先天畸形疾病居第十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居第十五位,因此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厚街镇居民寿命损耗的主要原因(表4)。

表3 2010-2017年厚街镇各年龄组人群死因构成分析

7.潜在减寿年数分析

潜在减寿年数(PYLL)即寿命损失;减寿率(PYLL‰)数值越大表示死亡事件越早;平均减寿年数(AYLL)与“早死”人群年龄有关。

2010-2017年造成该镇居民减寿的主要疾病依次是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围生期疾病和先天性疾病。其中,比起死因顺位的排序,损伤和中毒在减寿顺位中上升了2位、肿瘤上升了1位、循环系统疾病仍在前三位,可见肿瘤、损伤中毒和循环系统疾病对厚街镇居民早死的危害性相对较大;呼吸系统疾病则跌了5位、降为减寿顺位第七位,说明其对厚街镇居民早死的威胁相对较小;围生期疾病和先天性疾病分别上升了5位、7位,位列减寿顺位前五位,且平均减寿年数AYLL分别列第一、二位,可见这两类疾病对厚街镇居民早死的影响较大(表5)。

8.潜在工作损失年数分析

肿瘤所致的标化工作损失率最高,为5.37‰,其中AWYLL最高的是围生期疾病,为64.50年/人(表5)。

表4 2010-2017年厚街镇主要死因对居民寿命的影响(岁)

表5 2010-2017年厚街镇居民潜在减寿年数及工作损失年数分析

讨 论

2010-2017 年厚街镇居民死亡率虽逐年上升,但标化死亡率(284.14/10万)低于东莞市居民的死亡水平(标化死亡率为392.91/10万[3]),居民死亡率的变化主要受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3]。厚街镇居民主要死因与东莞市居民主要死因一致,与2015年全国总人群前6位死因基本一致[4]。传染病已不再是厚街镇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厚街镇居民生命健康的最大杀手。厚街镇位于穗港经济走廊中段,近年来乡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传染性疾病死亡率下降,但是伴随居民饮食习惯和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上升[1]。文中分析可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厚街镇居民生命健康亟待关注的问题,也有报道表明慢性病的发病与死亡已成为全世界致死、致残的首位因素[5]。因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制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加强是今后镇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疾病防控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结果提示围生期疾病是影响婴幼儿死亡小高峰的主要死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中老年人群的主要死因,损伤中毒是儿童青壮年早死的主要原因,这些疾病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应根据不同年龄段所面临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

2010-2017年厚街镇居民人均期望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比广州市越秀区和荔湾区居民人均期望寿命[7]高4岁多,比东莞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82.93岁[3]高3岁多。一方面厚街镇经济较发达、医疗保健系统较完善,本地户口居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较好;另一方面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老龄化程度不一,有些镇街(园区)的居民平均寿命低于厚街镇,而卢志慧等的结果[3]代表东莞市辖区内所有镇街(园区)居民的平均寿命,这可能是本次研究结果高于东莞市期望寿命的原因。

总体上,男性死亡水平高于女性,结果还显示了男性死亡率迅速上升年龄段较早,女性期望寿命则比男性高4.81岁。男女性别差异一方面与政策干预有关,如近些年来政府不断加强孕产妇保健工作,同时扩大妇女常见病筛查范围,通过“早诊早治”等措施有效降低病死率,进一步促进了女性期望寿命的提高[8];另一方面与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影响以及两性疾病谱差异有关,可能还与男性较女性更多暴露在危险因素和不良行为习惯(抽烟醺酒)下、承担着更繁重的工作有关,同时可能还与男性自我保健意识较为淡漠有关[9],提示应更关注男性健康,开展针对男性的健康干预,降低男性死亡率。

去死因寿命表得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是厚街镇居民寿命的主要杀手,这与东莞市[3]、广东省[10]的相关报道一致。结果还显示了不同性别去死因期望寿命增加幅度顺位不同,如循环系统疾病在女性寿命损失中影响较大;肿瘤对男性的寿命损失大于对女性的。生活行为差异可能为这种性别差异的原因之一[4]。有文献报道,慢性病患病率对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趋势亦日趋严重[12],提示我们为有效提高居民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水平,应根据慢性病人群不同性别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本文减寿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和损伤中毒由死因顺位第二、第四位上升为减寿顺位前2位,是造成“早亡”及青壮年死亡的重要原因。肿瘤居减寿顺位首位,与其发病率、病死率高有关,可能还与厚街镇居民生活习惯、环境污染、饮用水质等有关[13];从分年龄组死因构成上看,损伤中毒是5~39岁年轻人的最主要死亡原因。呼吸系统降为第七位,原因是其死亡人群多为老年人,对寿命和工作年限损失相对并不很高。围生期疾病和先天性疾病虽然在死因顺位排名较低,但因其是0~4岁组的主要死因,致死的婴幼儿相对较多,因而造成的减寿年数较大,其PYLL在减寿顺位中分别列第4和第5位,且平均减寿年数AYLL分别列第1、2位,说明这两类疾病的危害较严重,仍不容忽视。WYPLL顺位与减寿顺位基本一致,肿瘤居于首位,其次是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围生期疾病,而且围生期疾病所致的AWYLL高达64.50年/人,给人群造成的工作时间损失最大,这与围生期疾病多集中在婴幼儿时期有关,它给厚街镇带来严重的社会价值、劳动力损失和疾病负担。

综上所述,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有利于提高厚街镇居民的期望寿命。

一是加强循环系统及肿瘤等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和防治,成为政府和社会亟待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4]。慢性病的疾病负担已随厚街镇经济社会发展日趋显现,因此应加强厚街镇居民的健康管理、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同时加强治疗和管理慢性病患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15]。

二是开展伤害监测是当务之急,应针对伤害的类型建立干预措施[16],同时提高居民尤其是男性的安全防范意识,宣教安全生活方式,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三是加强婚前检查和孕产期、新生儿期保健工作,减少先天性疾病的发生,降低围生期疾病的发病和死亡。

猜你喜欢
顺位死因死亡率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第二顺位最高额抵押相关法律风险及防范
抵押前顺位作展期是否要后顺位同意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居民死亡现况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死因
音乐和家庭都是第一顺位!两者才是他要的“爵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