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 宇
(大丰英茂糖业有限公司,江苏盐城 224100)
在制糖过程中,甘蔗成分的变化会影响甘蔗制糖过程。在甘蔗生长过程中,淀粉与蔗糖都是作为一种贮备成分存在于蔗体中,而且淀粉含量与种植地区、气候、甘蔗品种和收割时间有很大关系。淀粉属于大分子胶体物质,能明显增大蔗汁的黏度,降低过滤速度,阻碍蔗糖结晶的生长,并以较高的比例进入蔗糖晶体中,降低产品品质,还增大糖蜜中带走的糖分,对制糖过程十分有害[1]。另外,白砂糖的淀粉含量过高还会增加产品混浊度和酸性絮凝物,影响产品品质。
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地制糖界对淀粉很重视,进行了很多研究。有研究指出,原糖的淀粉含量高,是炼糖厂回溶糖浆过滤速度低的主要因素。Mack F.stansbury等人[2]在20世纪50年代末通过对甘蔗精糖糖浆中分离出来的酸性絮凝物进行分析,发现在此类酸性絮凝物中,灰分占19.1%~22.1%,活性炭占26.0%~45.8%,淀粉占9.1%~38.9%,蛋白质占5.6%~10.1%。
国内制糖业对淀粉的关注起步较晚,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淀粉含量的检测方法上,但是这些工作并未引起制糖企业的足够重视,制糖企业往往认为白砂糖中淀粉含量并不高,或者去除淀粉无法给其带来效益,这种现状也大大限制了去除淀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对不同制糖企业混合汁、清汁、白砂糖中淀粉含量进行检测,以全面了解不同产地、不同企业生产白砂糖的淀粉含量,并考查应用生物酶去除淀粉的效果。
采用比色法,利用淀粉与碘的显色反应测定淀粉含量[3]。
白砂糖中淀粉含量按照黄立新等人[4]在《白砂糖中微量淀粉的测定》一文中研究出的方法进行检测。
混合汁、清汁中淀粉含量按照陈骏佳等人[5]在《蔗汁与糖浆中淀粉含量测定的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出的方法进行检测。
选取广西、云南、新疆等地7家制糖厂,连续15 d对其混合汁、清汁、白砂糖进行取样,检测其淀粉含量。
不同糖厂混合汁、清汁、白砂糖中淀粉含量见表1。
以上7家糖厂覆盖了不同产地、不同原料及工艺,具有一定代表性。从产地来看,云南3个糖厂生产的白砂糖淀粉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180.51 mg/kg,广西3个糖厂生产的白砂糖平均淀粉含量为53.77 mg/kg,其中崇左地区比柳州地区低49.41%;新疆甜菜糖厂生产的白砂糖平均淀粉含量为16.48 mg/kg。从生产工艺来看,5家采用亚硫酸法的糖厂清净过程中淀粉平均去除率为23.86%,2家采用碳酸法的糖厂清净过程中淀粉平均去除率为76.05%。
表1 不同糖厂混合汁、清汁、白砂糖中淀粉含量
α-淀粉酶在制糖业中应用得比较早,1967—1968年在南非就有能分解70%原始存在淀粉的报道。相对当时的Rabe真空浮选法,酶法降解淀粉被认为是最有效、最经济、最容易管理的方法[6]。
苏州昆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制糖专用α-淀粉酶(米曲霉来源)将甘蔗中淀粉、糊精等水溶性大分子物质切成短链小分子,使其在澄清过程中更容易被除去,而且该酶不含蔗糖酶活力,不会水解蔗糖,造成糖分的损失。考查了其在云南某糖厂生产线上的应用效果。
该糖厂在中和汁箱按照每吨甘蔗添加8 g制糖专用α-淀粉酶(米曲霉来源),对比加酶前后成本白砂糖中淀粉含量。
成品白砂糖淀粉含量变化曲线见图1。
图1 成品白砂糖淀粉含量变化
由图1可知,加酶前的106~115批次成品糖平均淀粉含量为173.52 mg/kg,加酶后淀粉含量逐渐下降,并稳定在20.74 mg/kg(119~128批次),淀粉去除率为88.05%。
广西某糖厂生产的一级白砂糖供应给可口可乐等公司生产饮料,其要求不得检出酸性絮凝物,但是实际生产中,仍有15%~20%的批次白砂糖检出酸性絮凝物。经检测分析发现,该糖厂生产的白砂糖平均淀粉含量为38.12 mg/kg,其中大部分批次的白砂糖淀粉含量集中在15~55 mg/kg范围内,同时10%~15%批次的白砂糖淀粉含量比较高,在60~100 mg/kg范围内波动,而且这部分白砂糖均出现酸性絮凝物。在该糖厂应用制糖专用α-淀粉酶(米曲霉来源)后,所有批次的白砂糖淀粉含量均低于55 mg/kg,仅有约5%批次的白砂糖出现酸性絮凝物。这说明该糖厂生产的糖出现酸性絮凝物,一部分是由于淀粉含量高引起,应用淀粉酶能得到有效解决,另一部分则是由其他原因引起。
对不同产地的白砂糖进行分析发现,云南产的白砂糖淀粉含量高于广西,同时亚硫酸法在清净过程中对淀粉的去除率为23.86%,远低于碳酸法的76.05%。在亚硫酸法工艺中,应用α-淀粉酶(米曲霉来源)可去除白砂糖中88.05%的淀粉。一部分白砂糖出现酸性絮凝物是由于其淀粉含量较高,用α-淀粉酶去除淀粉,可以有效去除酸性絮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