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运清
(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周星誉(1826-1884),字畇叔、叔子、叔云,祖籍浙江山阴,寄籍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晚清名士、词人。《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谓其“于清词中自成一格”[1]。严迪昌《清词史》评其为“道、咸以后饮誉词坛而作品较有生气的作家”[2]。周星誉的词主要收入《东鸥草堂词》,是集最早与其弟周星诒《勉憙词》合刻于同治二年癸亥(1863)。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金武祥辑之于《粟香室丛书》,并序曰:“《东鸥词》二卷多其少作,白石、稼轩去人不远。余闻之涑人云:‘原稿佳者甚多,此仅十之三耳。’”[3]可知散佚较多。笔者近来阅读清人姚燮的《续疏影楼词》,得见周星誉佚词一首,录之并作考述。
《续疏影楼词》卷八《琵琶仙(张态辞家)》后附:
前调 原唱 祥符周誉芬
花里重帘,个人是、记曲张家红豆。娇煞紫逻金泥,盈盈画罗袖。听一阕、绿幺辊遍,早弦上、春莺都瘦。锦瑟华年,细筝香梦,无限僝僽。
可还记、何处儿家,道烟艇、迎来石城口。偷谱六朝秋思,付江花河柳。应倩恁、鹦哥铜板,把小名、细与题就。愁绝今夜尊前,月黄如酒[4]。
词作者“祥符周誉芬”,即周星誉。周星誉谱名普润,榜名誉芬,咸丰九年己未(1859)服除入京任职之后改名为“星誉”,此前的作品中常以“芬”或“叔”自称,即其榜名“周誉芬”以及字“畇叔”、“叔云”、“叔子”之略。如道光二十五年乙巳(1845)的《十月望夕与许君梦西对月联句三十二韵》、咸丰六年丙辰(1856)的《夜与王平子论文联句用韩孟同宿联句韵》自注为“芬”,《后村晚归同季贶星诒联句》和咸丰六年丙辰(1856)的《丙辰二月二十七夜与陈珊士即事联句,时同寓都门元通观》自注“叔”,咸丰六年丙辰(1856)四月二十二日的日记中亦自记:“同班六人,芬授职编修”[5]。此后作品则自注“周”,如光绪七年辛巳(1881)的《咏果化古榕,效韩孟联句体,同张南村大尹》。
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姚燮和词《琵琶仙(张态辞家)》小序交待:“咏秋馆江花,大碧山馆丁豹卿参军侍儿也,秣陵人,能琵琶。周叔云倚白石自度腔镌其所御琵琶背,余为和韵继声。”[6]可知,周星誉词乃倚照白石道人姜夔自度《琵琶仙》词调,为丁文蔚侍儿江花作,且镌刻于侍儿所御琵琶背上。
自度腔,又称自撰腔、自制腔、自度曲,谓在旧有的曲调之外,另行自谱新的曲调。姜夔精通音律,常自制新曲,清徐釚《词苑丛谈·体制·白石词》: “夔喜自度曲,吹洞箫,小红辄歌而和之。”[7]“琵琶仙”为姜夔自度黄商钟曲,“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八句四仄韵”[8]。姜夔此调仅有一体,乃感遇怀人之作①姜夔《琵琶仙》:《吴都赋》云:“户藏烟浦,家具画船。”唯吴兴为然。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己酉岁,予与萧时父载酒南郭,感遇成歌。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宋淳熙十六年(1189),姜夔与友人在吴兴(今浙江湖州)湖上冶游,见画船上一对奇绝的歌女姊妹,酷似旧日合肥情人,遂枨触合肥旧事,勾起对情人的执着深情和今日的感伤沉痛,合肥情人女子善琵琶,故名“琵琶仙”。治姜专家夏承焘云:“合肥人善琵琶,《解连环》有‘大乔能拨春风’句,《浣溪沙》有‘恨入四弦’句,可知此调名‘琵琶仙’之故。”[9]
周星誉这首《琵琶仙》,亦记琵琶女。所不同处,姜词中的琵琶女子是其一生魂牵梦绕的旧日恋人,用情至深;周星誉笔下的琵琶女乃友人丁文蔚家中侍儿,惹人爱怜。姜词不述昔日缠绵之细节,专写别后之思念和无限怅叹,结体于虚,情趣高雅;周词实写眼前女子娇美的身姿、动人的曲声、漂泊的身世,充满尊重和怜赏。姜词由眼前偶遇之人,宕至暮春迷离幽远之景,再抒刻骨之情,又由今日寒食清明之风景依然、年华却已暗换,忆及当年别离之情状,笔致婉转,融情入景,空灵清远,又多清刚之笔;周词则睹眼前人、闻耳边曲,引发感伤愁情,现实感强,略显单薄而少变化之韵致,好在结尾“月黄如酒”以景收束,添蕴藉悠长之意味。但受浙西词风影响的周星誉这首倚白石词终不如白石之清空刚峭。
丁文蔚(1827—1890),字豹卿,号韵琴、蓝叔,浙江萧山人,咸丰九年己未(1859)举人,官福州府长乐知县,工画,尤擅折枝花卉。大碧山馆为丁文蔚宅名,在余暨(今杭州萧山区)东城渠边。姚燮《大碧山馆记》:“韵琴丁君,结宅余暨东城渠之浒,以‘大碧山馆’颜其楣。其为地也,量弧拓榭,相峙削楹。楯虹树罳,鞣凤渥采。釦门荔月,延秋晚青。扇槛花飔,泛春烟绮。地偏心远,构旧垩新。玉峰之岚隐绵,航坞之云遥障……”[10]时之名士记之者甚众,画家戴熙为丁文蔚作《大碧山馆图》,任百衍有《大碧山馆图团扇扇面》,黃燮清为丁文蔚题《大碧山馆横卷》,李慈铭有《水调歌头·萧山丁蓝叔属题<大碧山馆图>》词,孙廷璋《满庭芳(萧山丁文蔚司马大碧山馆图)》词云:
湘月通帘,秦云贮槛,柳深深处江亭。鸥波僊史,署碧由人不。辨莼湖新翠,是烟花影还是眉痕,但呖呖,花丛那角,香语脆于莺。
亭亭,肩比玉,茜罗写韵,栀佩吹芬。尽阳春和汝,子夜怜卿。见说玉山筵上,也还许,出拜云英。须何日,绿梅香底,著我醉调笙。
并在词末特意注曰:“韵琴所嬖两姬秦云、江柳,秦云字佩芬,尤工诗画。”[11]
赵之谦则写《丁蓝叔属题大碧山馆图以广之》诗,吟咏山馆之清幽,抒沧海桑田之感慨:
为碧无量大,为山无量碧,捏作大碧山,乃是一拳石。拳石岂不大,碧之亦无奈。如空着色相,微尘得世界。不山复不大,一碧不可写。海气涵四洲,云容摇九野。馆宇何一山,遇之皆神仙……昔年见蓝叔,翩翩美少年。今年见蓝叔,豪兴不减前。前后七八年,少壮终相悬。回头看四海,何处非桑田。披图识千载,读诗别一解。呼碧山人来,为语大无外。勿言碧在化,何忍为苌宏。从来山可移,甚愿为愚公[12]。
可知,大碧山馆是时之文士煮酒作诗、论画赏乐之雅地。
周星誉与丁文蔚素有交往,道光二十七年丁未(1847),周星誉作《翠楼吟》词,忆念与丁文蔚等人赏乐热闹之旧情:
翠楼吟(十三夜对月有忆。寄王啸篁、丁蓝叔)
锁了重门,碧梧疏处,湘帘夜深犹卷。露鸦棲定后,只秋与竹声撩乱。单衫小扇。想花景吹笙,郙家庭院。无人伴。冷清清地,回廊兜转。
肠断。满地蕉阴,靠红阑几摺,和谁同看。苏家潭上路,正小曲幽坊月暗。桂堂南畔,问刬袜香街,甚时重见。无眠惯、灯窗数尽,玉河新雁。
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周星誉中殿试金榜,授翰林院庶吉士,同年丁父忧,遂归居祖籍浙江山阴赏村。咸丰三年癸丑(1853)秋,周星誉等人成立言社,丁文蔚为社员之一,他们游览山水、饮酒聚会、切磋才艺,活动较为频繁。周星誉《鸥堂日记》 便有五处记载二人交游之事,如咸丰五年(1855)二月初十日,周星誉三十岁生日时,丁文蔚和众人前去祝贺,且留宿周宅;次日,二人又同其他友朋游览柯山;同年三月初六日,周星誉访丁文蔚;三月初九日,丁文蔚于斋前凿池作假山,字之曰“大碧”,嘱周星誉作铭,铭曰:“养云不丰腴,浴月能活。翠定山心,墨涵水德。伊人宛宛,著书其间。赠君万古,仇池之天。”[13]咸丰六年(1856)正月十三日,周星誉入都补散馆,偕王啸篁、丁文蔚一众从萧山渡江,十四日一同游西湖。
周、丁二人交往较密切,周星誉这首佚词即写于某次在丁文蔚的大碧山馆听琵琶之时。琵琶女者,为丁文蔚侍儿江花,从姚序知其为秣陵(今南京)人,善琵琶,周星誉词中“记曲张家红豆”,用“记曲张娘”的典故表现江花技艺之高超。姚燮又有《丁豹卿四琴銘》,其第一铭大碧,第二、第三铭丁文蔚的另二姬女秦云、湘吟,第四铭江花:“灔而熙,䓲无纰,露之葳,扬清怡,轧者靡,纚者蓠,頩神蓲,何郁猗,春江澹,鸳鸳嬉,荡云棻,相流迆。”[14]
关于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我们可以从姚燮和词的写作时间推测。
姚燮(1805—1864),字梅伯,号复庄,别署大梅山民,镇海(今浙江宁波)人,道光十四年甲午(1834)举人,著述甚丰,有《复庄诗问》、《复庄骈俪文榷》、《疏影楼词》及《续疏影楼词》等。《疏影楼词》刊于道光十三年癸巳(1833),自序云:“道光十三年癸巳五月端四日,姚燮自记于怡道山庄。”[15]《续疏影楼词》共八卷,编订于咸丰三年癸丑(1853),收其道光二十二年壬寅(1842)到咸丰二年壬子(1852)间作品,其中最晚的写作时间是壬子年(1852),卷八《宴清都》序云:“壬子春,吴中佘春帆集同人十余辈于华阳观,任渭长为作雅集图卷记之,因同卷中周存伯调题寄春帆,时渭长存伯俱客润州,余亦流泊沪上,词末二语盖谓两君也。”[16]姚燮的《琵琶仙(张态辞家)》及周星誉佚词编于卷八第二,在《宴清都》稍前。周星誉于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年中进士第,同年五月丁父忧,期满后,因洪杨势炽,道路受阻,未能按期赴京补散馆,仍家居。据此可以推测,周星誉佚词约作于咸丰二年癸丑(1852)。
周星誉的词多作于入仕之前,记其年少时期的生活、情感、交游等,入仕后几无词作。同治元年壬戌(1862)夏给张星鉴的信中,周星誉自悔年少时沉溺词章,说:“誉生既晚,又多病失学,成童以后,溺于词章者二十年,天性笃嗜骈俪之文,暇则旁及骚赋歌行……至于汉学一道,则冥行擿埴,索涂无由,自恨曲学不根,攻鞶帨之词,弃金石之业,先儒训诂,小学形声,未测泮涯,遑谈根柢?每一念及,唯有闭户自挝而已。”[17]这首《琵琶仙(花里重帘)》是入仕后少有的词作。周星誉咸丰五年(1855)日记云:“是年家居极贫,典质皆画书,为生平所毕绖之境。”[18]其实,在整个家居期间,周星誉内心深处都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郁,这首词可以略示一二。
《琵琶仙》佚词写丁文蔚侍儿江花的高超技艺,表达对侍儿身世的同情和自己的惆怅心情,情致婉约沉郁,对于考察周星誉的早期交游、词体创作内容与风格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