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腊伯里克利时代的医师,西方医学奠基人,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
希波克拉底出生于小亚细亚科斯岛的一个医生世家,父亲是医神阿斯克雷庇亚斯的后代。在古希腊,医生的职业是父子相传的,所以希波克拉底从小就跟随父亲学医。父母去世后,他一面游历,一面行医,为了丰富医学知识,获取众家之长,希波克拉底拜请许多当地的名医为师。
公元前430年,雅典发生可怕的瘟疫,许多人突然发烧、呕吐、腹泻、抽筋、身上长满脓疮、皮肤严重溃烂。患病的人接二连三地死去。对这种索命的疾病,人们避之唯恐不及。此时在希腊北边马其顿王国担任御医的希波克拉底,冒着生命危险前往雅典救治。他一面调查疫情,一面探寻病因及解救方法。不久,他发现全城只有一种人没有染上瘟疫,那就是每天和火打交道的铁匠。他由此设想,或許火可以防疫,于是在全城各处燃起火堆来扑灭瘟疫。
希波克拉底写过一篇题为《预后》的医学论文。他指出,医生不但要对症下药,而且要根据对病因的解释,预告疾病发展的趋势、可能产生的后果或康复的情况。“预后”这个医学上的概念,正是希波克拉底第一次提出来的,直到现在还在使用。
那时,古希腊医学受到宗教迷信的禁锢,巫师们只会用念咒文、施魔法、进行祈祷的办法为人治病。这自然不会有什么疗效,病人往往因耽误病情而死去。
为了抵制“神赐疾病”的谬说,希波克拉底积极探索人的肌体特征和疾病的成因,提出了著名的“体液学说”。他认为复杂的人体是由血液、黏液、黄胆、黑胆这四种体液组成的,四种体液在人体内的比例不同,形成了人的不同气质:性情急躁、动作迅猛的胆汁质;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的多血质;性情沉静、动作迟缓的黏液质;性情脆弱、动作迟钝的抑郁质。每一个人,生理特点以哪一种体液为主,就对应哪一种气质。先天性格表现会随着后天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调整,性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为后世的医学心理疗法提供了一定指导基础。
希波克拉底主张在治疗上注意病人的个性特征、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患病的影响。希波克拉底重视卫生饮食疗法,但也不忽视药物治疗,尤其注意对症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有一次,一个病人下腹部绞痛,小便不畅,来找希波克拉底治疗。希波克拉底诊断后,对病人家属说,病人出现这种症状,是由于饮用不洁的水的缘故。这种不洁的水在尿道中逐渐凝结起来,不断地增大变硬,引起剧烈疼痛,同时堵塞尿道,导致小便不畅,因此要饮用清洁的水。希波克拉底所说的病就是尿道结石。他对这种病成因的解释,与近代科学的解释非常相似。
长期的医疗实践和理论研究,使希波克拉底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他发现,人在40~60岁之间最容易发生中风;发生黄疸的时候,如果肝变硬,那么预后是不良的;人死亡前,指甲发黑,手脚发冷,嘴唇发青,耳冷且紧缩,眼睛模糊……其中对垂危病人面容的具体描述,被后人称为“希波克拉底面容”。
希波克拉底还在一篇题为《箴言》的论文中,辑录了许多关于医学和人生方面的至理名言。如“人生短促,技艺长存”“机遇诚难得,试验有风险,决断更可贵”“世界上实际上只有两件事情:去了解一件事情和坚信别人已经知道的事情。去了解一件事情即所谓科学,而坚信别人已经了解的某件事情是无知”……这些至理名言至今还能给人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