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教育论》:为品格教育引路

2019-03-16 12:15吴毅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品格个体学会

吴毅

常州市钟楼区教育文体局课题“让优质教育‘长出来”下设子课题“德育改革的新路径——儿童品格教育”,令笔者眼前一亮。我们几十年来追求的素质教育,不就是品格教育吗?在众多的自选题中,本校与其他11所小学、9所幼儿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一子课题,并且把这一选题聚焦到“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儿童品格养成教育”。儿童品格养成教育,重新定位了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改变了过去学校德育大而空的状况。其着眼于把儿童作为未来公民的“人”的培养,摒弃了把儿童作为容器进行知识灌输的应试教育方式,是对应试教育的修正。

为了更好地推动品格养成教育的实施,我们从书海中寻找理论指导。我们仔细阅读、认真学习了朱小蔓主编、丁锦宏所著的《品格教育论》。这本专著是“社会转型时期中国道德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了富有成效的指导。《品格教育论》一书包括“走向品格教育”“何谓品格教育”“美国品格教育个案研究”“品格教育的根据”“品格教育的目的”“品格教育的核心价值”“品格教育的德目钩沉”“品德心理结构与品格教育”“品格教育中的道德叙事”等部分。这些篇章的阐述,为我们深刻把握品格教育的实践奠定了基础。

进行品格教育应首先厘清“品格教育究竟是什么”和“什么样的教育是品格教育”两个问题。生命个体的道德品性(德性),即品格。品格的基本特征有如下“五个性”:个体性、道德性、统整性、稳定性、发展性。把握了品格的特征,品格教育才不至于游离主线,才能具有明确的价值目标和过程效果。因此,品格教育是一种有教育性的活动,更是一种有教育效度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产生核心价值的传递,这些价值包括同情、勇敢、礼貌、公正、诚实、善良、忠诚、坚强、尊重、负责等品格要素,构成群体或个人的存在基础。

过去,教学中常见的灌输式教学,忽略了被教育者——学生的主体认知性及其内心的体验感受。品格教育不应是简单的灌输,应该重视受教育者的品格形成过程。品格具有鲜明的个体之独特性及内在性,是深深扎根于个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而不是生命个体的附加物。也正因为如此,品格教育应是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在升华中稳定,进而成为学生生命个体的稳固的品性,是认知和行为的统一,理性与情感的统一。

常州市觅渡桥小学强调儿童卓越发展,注重儿童个体优良品格的养成,重实践,重体验,重过程。我们构架了儿童的发展路径:一是课程学习路径,在学科教学中孕育儿童勤奋、进取、克难的品格;二是校园活动,在活动中养成负责任、有爱心、善合作的品格;三是社會实践,在大自然和公共集体、团体活动中培育守规则、友爱、善良、敬业的品格;四是在家庭生活中,养育敬老爱幼、勤劳助人的美德。这都恰好契合了品格教育的观点和培养路径。

品格教育,是关乎人的发展的教育,是关乎人性发展的教育。它扣紧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四个学会”——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着眼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人才基础。

猜你喜欢
品格个体学会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品格提升在小学语文亲子阅读中的渗透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学会分享
冬季暖男必备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