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铭孙
阿布的钢琴独奏音乐会于2018年8月13日在北京保利剧院成功举行。这场名为“少年琴狂”的音乐会是一场别开生面、充满新意的独奏会。
阿布演奏的曲目分为两大部分,前半场全部是卡普斯汀的钢琴作品,后半场则完全是阿布自己创作加即兴演奏的爵士钢琴作品。阿布在这场独奏会中展示了全新的演奏风格,成功地架起了一座从古典通往爵士的桥梁。
说到阿布,自然会涉及当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尼古拉·卡普斯汀(Nikolai Kapustin)。卡普斯汀1937年11月22日出生于乌克兰戈尔洛夫卡,在14 岁时迁居莫斯科,1956年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作为当代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卡普斯汀作品众多,仅就钢琴作品而言,共写了六部钢琴协奏曲、二十首钢琴奏鸣曲、全套二十四首的前奏曲与赋格曲,其在钢琴文献上的成就已可见一斑。卡普斯汀很早就显露出对爵士音乐的浓厚兴趣,并在自己作品中逐渐融合了古典与爵士的元素。
卡普斯汀在1985年创作的两套钢琴作品是最具代表性的巅峰之作。这两部作品就是阿布在独奏会的前半场选用的曲目。作品40 号《八首音乐会练习曲》,包括《前奏曲》《幻想曲》《小托卡塔》《回忆》《幽默曲》《牧歌》《间奏曲》《终曲》。这八首曲子,音乐形象变化各异,反差强烈,技术课题明确,有的技巧相当艰难,十分具有可听性与可练性,阿布在演奏中展示了全面的音乐表现与高超的技巧能力。
卡普斯汀的作品41号《变奏曲》,是被许多钢琴家在音乐会和参加重大国际比赛时选用的热门曲目。这首变奏曲的主题用了一首动听的俄罗斯民歌的音调,正是斯特拉文斯基在《春之祭》中选用的。卡普斯汀说:“在我看来,《春之祭》与这首变奏曲只是恰好用了同一段源自俄罗斯Papyevka民歌主题的旋律。”实际上,相同的主题发展与延伸出来的音乐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首变奏曲由主题、六段变奏与一段尾声组成。“变奏的第一、二段为摇摆(Swing),第三段是爵士华尔兹(Jazz Waitz),第四段是慢板——叙事(Ballad),第五、六段是类似于比波普(bebop)的变奏”。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充分融入爵士风格的钢琴曲。阿布曾经把这首曲子录了下来,并发到了网站上,卡普斯汀也正是听到了阿布在网站上的这首《变奏曲》的录音,对阿布的演奏十分肯定并赞赏有加,才由此开始了这一老一少的不解之缘。2016年11月,在卡普斯汀79岁生日的当天,阿布到莫斯科卡普斯汀的家里登门拜访,并为作曲家献上了《生日歌》。正因如此的情缘,阿布演奏卡普斯汀的作品,应是比较正宗的,是得到作曲家承认的,因为阿布对卡普斯汀的既有古典传统、又有爵士风味的音乐风格有着清楚的理解与体现。因此在这场独奏会的前半场,卡普斯汀的曲目令人非常期待。阿布演奏得也确是十分完美而具有说服力,受到了听众的热烈欢迎!
音乐会后半场是阿布自己的爵士钢琴独奏作品。曲目有《前奏曲》《摇篮曲》《在蓝海上》《爱的记忆》《波萨诺瓦》《谐谑曲》《蓝调》《柔板——至Wandy》《终曲》。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曲子那么好听、那么吸引人,不仅是音乐形象多变,手法内容丰富,让人十分惊叹的是出现了许多全新的音响与音效,有些可以说是我前所未闻的,完全是“阿布式”的原创。这种创新的音调与弹法,使我真正意识到了阿布的作品与演奏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深具个性的风格之创立,我认为应该是会在钢琴音乐史上留下足迹的。刚满19 岁的阿布即已展现出这样的光彩,前面的路应该是非常宽广的。
阿布演奏最大的特点是无比地投入!他在演奏时完全忘我地沉浸在音乐的创造之中。其实,他小时候性格非常内向、沉默寡言,而如今在舞台上却如此之释放、尽兴和放开。作为爵士钢琴的演奏,每首曲子的主旋律是固定的,整体结构也都是固定的,但同时演奏中又充满了即兴的因素与可能,尤其是和声、节奏、织体与发展等方面充满了灵活的变数,所以每次上台其实都是一个可以进行全新创造和发挥的过程,每次都可以是一次新的突破。因此,是否能在舞台上全心投入、心无旁骛十分重要。必须进入无人之境,才能保证精神全部集中地进行即兴与创新,这是一个十分奇妙的和令人神往的时刻。听阿布的演奏就可感知到他在全力做到这一点,这种演奏状态和境界,应该说是十分迷人并引人入胜的!因此,后半场的独奏会效果极好,高潮迭起,听众迸息凝神,听着这些充满变数的全新音响,把我们带向了前所未闻的全新音乐世界。
这场音乐会的最后,阿布在观众的热烈要求下,返场演奏了用约翰·列侬的歌曲Imagine主题创作的钢琴曲,之后又演奏了向偶像Keith Jarrett 致敬的Paint My Heart Red,圆满地结束了这场别开生面的独奏会。
在此,关于阿布是如何学习的?他为什么叫“阿布”?我想,这应该是大家希望关注的话题。
阿布的大名应该是“戴梁”,至今他在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用的正式名字仍是“戴梁”,而“阿布”起初是他的小名。他的妈妈梁燕青女士告诉我说,在阿布几个月牙牙学语时,嘴里经常发出“阿布,阿布”的声音,所以他的爷爷就把他的小名叫成阿布了。之后,阿布这个名字叫顺了,大名反而很少有人叫,大家都叫他“阿布”。而现在,他无论演出、录音,艺名都是“阿布”。其实还真是叫对了,从拼音来看:A Bu,占了字母表的头两个字母,叫起来既响亮又简洁,还十分好认、好说,从这个名字来看,是十分容易被人记住的!
阿布不到四岁就开始学钢琴了,因为他自小耳朵就特别好,他的启蒙老师很快就把他转给了张式谷老师,他在张老师那里打下了钢琴入门的基础。由于张老师是美籍,经常要赴美办事。因此又把阿布介绍到了鲍蕙荞老师那里继续深造。一段时间后,鲍老师又把阿布转到了我这里。在阿布9 岁考进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的前两年,一直是跟我学的,那时我主要是给他打基础和积累曲目。阿布在上课时一般不说话,但他完成作业很快,任何曲子,给他一周时间,肯定都能完整弹下来。上课主要是弹奏方法的调整和改进,以及音乐形象与风格上的明确与提高。他的脑子一直十分好用,进步也很快。9 岁时终于顺利考取中央音乐学院附小,进到张志玮老师的班上。从附小到附中,阿布读了五年,于14 岁时去美国,攻读朱利亚音乐学院的预科,同时学习古典钢琴与爵士钢琴。
对于爵士钢琴,阿布其实很早就开始接触了,这跟他的爸爸有很大关系。他的爸爸一直在车内放爵士音乐,使阿布从小就对爵士音乐耳熟能详。在9 岁进入附小之前,阿布已经随爸爸一起拜见了金佛(孔宏伟)老师。在阿布考上附小之后,金佛老师正式收阿布为徒,所以从9 岁起,阿布正式开始学习爵士钢琴。到出国时,已有了五年的学习爵士的经历!算是“老手”了。
阿布14 岁去朱利亚预科后,是从学习古典钢琴开始的,但接触了爵士钢琴系的老师后,很快被接受,开始同时跨古典和爵士两个领域学习,至今又已学了四年多。在此期间他做成了很多事,演出、比赛相当繁忙,并且都做出了辉煌的成绩。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2015年7月,在瑞士“蒙特勒爵士音乐节”举办的“帕马强尼爵士钢琴独奏比赛”中,阿布获得了评委会一等奖,以及观众选择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华人获奖者!
阿布有过许多重要的演出。2015年11月,他与莫斯科爵士大乐团一起在柴科夫斯基音乐厅演出,一年后又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卡普斯汀作品的专场音乐会演出。2016年,阿布被邀在“蒙特勒爵士音乐节”五十周年庆典上进行独奏演出。这几年里,他还在美国、法国和国内多处举行个人独奏音乐会。
除了演出,阿布已录制发行了两张个人作品的演奏专辑——《黑白键奏出的88 种音调》和《双飞蝴蝶》,年轻的阿布已经呈现给我们以丰硕的果实。
在阿布的眼中,对古典钢琴与爵士钢琴有着清晰的区分。他演奏了不少卡普斯汀的乐曲,我们一般会认为卡普斯汀的作品是带有爵士风味和因素的,但阿布清楚地把卡普斯汀的作品还是归类在“古典作品”之中,阿布说:“没有即兴成分的音乐就算不上爵士。卡普斯汀的作品没有一点儿即兴(意即,都是在乐谱中固定写下来的),不能算爵士,所以还是在古典的范畴。”
而阿布自己的作品既是有明确的框架,但演出中也有很大的即兴成分,很大的自由变化余地。阿布认为真正的爵士演奏大部分是在作曲,必须有大量的即席发挥,这才能称之为“爵士”。
所以阿布又说:“弹爵士,别人一般不会去追究你的声音或技术,只有古典钢琴才会真正深究声音和技术,在钢琴演奏上会有更宽的路。”所以2018年9月开始,阿布正式进入朱利亚音乐学院的古典钢琴系,并已被陈宏宽教授相中,进入其门下学习。他准备进一步在古典钢琴演奏领域深造,以迈向钢琴演奏艺术水平的更高层次,更好地做到古典钢琴与爵士钢琴这两个不同领域的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为攀登音乐的高峰而努力。我相信阿布一定会以更新的面貌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