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施仁爱 桃李芬芳
——周广仁先生钢琴教育教学思想管窥(上)

2019-03-16 01:27文/
钢琴艺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周先生钢琴演奏钢琴

文/ 刘 悦

钢琴艺术传入中国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近半个世纪以来钢琴教育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专业钢琴表演领域,高水平的青年艺术家层出不穷,在国际比赛中屡屡问鼎,展示了中国钢琴教育的累累硕果;中等和高等师范院校的钢琴演奏与教学艺术也得到持续性的蓬勃发展,教学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钢琴教师;与此同时,自20 世纪80年代起,基础性的青少年和幼儿钢琴普及教育,热情高涨,钢琴园地遍地开花。可以说,这几十年来中国钢琴教育的点滴进步直至今日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几乎无不与一个人的辛勤耕耘、无私付出、孜孜不倦的钻研探索和一次次勇为先行者的开拓进取、努力实践密切相关,中国钢琴艺术毋庸置疑地将长久地与一个人的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她就是20 世纪中国女性的杰出代表、中国最负盛名的钢琴演奏家、教育家,被学生与同行赞誉为 “中国钢琴之魂”的中央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周广仁先生。

1928年,周广仁先生出生于德国汉诺威,父亲是一名留德的机械工程博士。周广仁先生自幼聪慧好学、善于思考,加之良好的家学传统和西方文化与艺术的熏染,十岁开始,便与钢琴结下了终身之缘。青年时代,周先生在上海学习音乐,由钱琪先生启蒙,后师从丁善德、杨嘉仁、梅百器、李翠贞和马库斯等中外名师,广泛吸取了不同老师的演奏法和教学法,这使她在音乐生涯之初便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为她日后成为钢琴艺术界的引领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9年以后,她以演奏家的身份频频在上海等地举办独奏音乐会和参加室内乐演出,并先后作为中央歌舞团和中央乐团的独奏演员赴东欧各国访问演出,还作为中国艺术家代表团成员参加国际性音乐活动与钢琴比赛。1955年,周先生得到了中央音乐学院进修的机会。在苏联钢琴家塔图良班上学习时,她是专家青睐的重点学生,俄罗斯钢琴学派倡导的艺术性的演奏理念和更加科学化的重量弹奏法为她的演奏开辟了新领域,也启发了她在教学上更多的思考与实践,正如周先生自己所说,“苏联专家使我们中国的钢琴演奏和教学往20 世纪的现代钢琴艺术大大地迈进了一步”。1959年,周先生正式调入中央音乐学院任教,从此,作为全国高等音乐学府钢琴专业的教授和领导者,她艺术事业的重心更多地转向了钢琴教学领域。

作为一位德艺双馨、深具历史使命感的开拓者,在周先生的艺术生涯中,无论在钢琴演奏与钢琴教学,理论研究与教材出版,还是在钢琴作品创作和国际比赛与国际交流方面,她在中国钢琴事业的各个领域,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第一”。

先生是中国首位国际钢琴演奏比赛的获奖者(1951年,周先生在“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钢琴演奏三等奖。随后,周先生在1956年的“第一届舒曼国际钢琴比赛”中再度获奖)。这是中国钢琴表演艺术史上的第一声春雷,在那个时代引起的惊喜,比起今天中国钢琴家在国际大赛中得大奖带来的欢欣,有过之而无不及。

先生是“文革”后(1978年)首位个人钢琴独奏会举行者。“文革”十年磨难后,周先生率先让钢琴艺术重新滋润人们干涸已久的心田,而且经历过中国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政治生活的人都会理解,这在当时是要有“突破禁区”的胆量的。

先生是首位在美国29 所大学以“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为题进行讲学和演奏的教授(1980年)。为配合学术讲座,她一人连续举办了44 场独奏音乐会,其中半数是专门演奏中国钢琴作品。让世界了解中国钢琴曲创作,这几乎是迄今最为充分的一次。

先生是中国第一所业余钢琴学校“星海青少年钢琴学校”的创办者(1983年创办。1990年以后,周先生又创办了“乐友钢琴学校”)。这是后来大量类似性质的业余钢琴学校的先声,相当数量的优秀钢琴人才(包括若干国际比赛获奖者)都曾就学于这里。

先生是迄今《音乐创作》杂志唯一一次组织“中国钢琴新作品演奏会”的主办者(1990年)。该刊几乎每期都刊有中国钢琴曲新作,但演奏机会却不多。这种演奏会对中国钢琴曲的创作无疑是切实的支持。为此,周先生还提倡钢琴家也要尽力多创作,她自己也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其中(如创作了《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等)。

先生是首届“全国音乐院校钢琴主科教学研讨会”的发起者和主持者(1991年)。这是中国钢琴界的首次“理论思考”,而理论认识是否深入、全面、正确,是中国钢琴艺术能否健康发展的必要环节之一。会议的发起、举办充分体现了周先生在学科建设上的学识、远见与责任感。

先生是“中国首届国际钢琴比赛”(1994年,北京)的创办者和该赛事历届评委会主席。20 世纪90年代初,中国专业及业余钢琴教育发展颇为壮观的大背景下,周先生把握住了历史时机,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以自身参加国际活动的丰富经验和广泛的国内外联系,发挥了杰出的组织才能,身体力行地参与了赛事的全过程。此后,该比赛又接连举办了两届,使大批中国钢琴教师和学生对国际钢琴比赛有了直观的认识,无形中缩短了中外钢琴艺术的距离,直接、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钢琴水平的提高,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总之,这是一个有多方面意义的历史性创举。

先生是迄今唯一一次“全国双钢琴演奏比赛”的创办者(1996年)。多年来,演奏艺术的有识之士发出呼吁,加强重奏、室内乐等合作方面的训练,是提高中国学生演奏水平的重要环节之一。举办双钢琴比赛,正是为加强这一薄弱环节。

先生是迄今唯一一次“全国钢琴协奏曲演奏比赛”的创办者(1996年)。

先生是中国唯一的钢琴专业刊物《钢琴艺术》的主编。钢琴来到中国一百五十余年后的1996年,才有了这本由先生主持的专业刊物,这事实本身就是历史性的。她对刊物关切又负责,不仅如此,她自己也常常在上面发表文章。先生之文,语言平易、文风纯朴,又总能言之有物,她的艺术经验、阅历和知识,对于刊物的意义弥足珍贵。

先生几乎是历届各类全国性钢琴演奏比赛的组织者兼评委会主席。

先生还是出任国际钢琴比赛评委次数最多的中国专家,曾二十余次应邀到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智利、挪威、以色列,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出任国际重大钢琴比赛的评委(如世界级的美国“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美国“吉娜·巴考尔国际钢琴比赛”、法国“玛格丽特·隆国际钢琴比赛”、英国的“利兹国际钢琴比赛”、日本“柴科夫斯基少年国际钢琴比赛”、“滨松国际钢琴比赛”、以色列“鲁宾斯坦国际钢琴大师比赛”,等等)。

在无数鲜花、掌声、荣誉和光环的背后,人们深深地知道,周先生的人生之路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历过亲人含冤离世、自己意外断指等重大变故,面对这样的磨难普通人也许会一蹶不振。然而,乐观向上的周先生,深爱学生、深爱事业、肩负历史使命的周先生,以非凡的坚毅和勇气,承受了这些命运的坎坷,继而让自己的人生与艺术绽放出了更璀璨的、照亮中国钢琴发展之路的光芒。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周先生直接或间接培养、指导和培训的老师和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形成了老、中、青有机结合的成体系、有规模的钢琴演奏与教学梯队,他们中有中央及各地音乐艺术院校里的钢琴专业精英骨干,国际大型钢琴比赛获奖者、优秀的青年钢琴家,也有成百上千活跃在教学第一线的中青年教师,还有无可计数的琴坛新生代学子,诚如《琴系中华——周广仁的艺术生涯》一书的作者所言:“周先生惠泽杏坛,德高望重,其弟子之多,几乎和当年的孔夫子相若!”

作为中国钢琴界最权威的泰斗和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周广仁先生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影响深远,她所倡导的那些科学的弹奏方法和美学观点不仅惠及专业钢琴圈几代人,也使中国千千万万无可计数的普通学琴者深深受益。从时间上看,大约自20 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就开始关注、研究和深入挖掘周先生赋予我们的这笔宝贵财富。迄今,在各类学术期刊杂志上发表的专论周先生教学思想的研究与评论性文章约一百三十余篇。2007年出版的论著——《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 (其中有周先生自己的著述,也包含了五十余位学生、同行、学者的文章)洋洋洒洒几十万字,内容丰富翔实,相当全面地展示了周先生的钢琴演奏与教学理念。在此,借先生九十华诞之际,笔者试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着手进行论述,归纳周先生教学理念中的一些核心思想,并列出周先生对一些重点课题的具体要求和做法。

笔者深知周先生的钢琴教育教学思想对中国钢琴界的意义和影响,其分量之重,难以由一篇字数有限的文章承载和尽述。因此,本文力求总结、归纳、浓缩周先生教学思想中最精华和核心的部分,以助读者尽快抓住一些关键点,进而运用到自己的演奏、教学与理论研究中,那么笔者写作本文的一点儿初衷便实现了。

三百多年的历史积淀,伴随着世界上诸多学派的确立,钢琴的教育教学已经升华为一门精深的学问和艺术。即使是最优秀的演奏家,也不意味着能成为一名杰出的教师。正如周先生所说,钢琴教学绝不仅仅是教弹奏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的面很广 。下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周先生的教育教学思想展开研究。(待续)

猜你喜欢
周先生钢琴演奏钢琴
钢琴演奏中的表现力分析
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钢琴疗法
——钢琴演奏的魔力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戴着耳塞生活的人
纸钢琴
细腻不等于多情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