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日战争》一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9-03-15 02:00刘鹏
新课程·下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游击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

摘 要:抗日战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教学中,这一尽人皆知的历史事件却让学生倍感头疼。尤其是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方在抗战期间的政策调整及其两者的关系、游击战等方面,学生的理解往往失之偏颇。就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梳理了与抗战相关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探讨,希望能给高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或借鉴。

关键词: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持久战;游击战

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耳熟能详的问题,学生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做题的时候却大感困惑,答案与学生自己的理解有时候会大相径庭,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梳理了如下一些学生常见的问题并做简要论述。

一、国共两党的政策调整

资料表明,“九一八”事变后,有鉴于日军侵华的步步紧逼,国民党已经在着手备战,国民党中央未曾动过投降日本的念头,始终在坚持备战和抗战。其具体表现有:

1.1932年以来,国民党南京政府在经济上实行经济统制政策。其原因一方面有应对世界经济危机这一层面,但另一方面尤其是对石油、化工、钢铁等一些战略物资进行统治,体现了国民党政府已经在着手备战。

2.1932年以来,南京国民政府将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重工业尤其是跟军工有关的重要企业陆续迁往长沙、昆明、成都、重庆等地,这既是战备的体现,同时也可看出国民政府抗战策略的一些端倪。

3.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此时尽管大片国土已经沦陷,但国民政府也未曾与日本妥协,为了鼓舞作战,蒋介石于抗战全面爆发后就提出了“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争策略,待大批军政人员迁往重庆后,国民政府积极重组抗日力量,伺机向日军反攻,而这一战争策略和中共方面的“持久战”有不谋而合之处。

以上几方面事实证明,国民党并非传统认识当中的消极抗战,而是在“九一八”之后就做了很多的工作来积极地备战,在整个抗日战争过程中,国民党始终在坚持抗战,直至胜利。另外,在中共方面,长征后期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中共就已经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设想,直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送交国民党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就积极转变对国民党的政策,当然其目的是为了团结国民党进行抗日。在抗日期间,中共在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和“双减双缴”政策就是之前政策的延续。

总之,为了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方都做出了政策的调整来减少国共的对立而把矛头对准日本侵略者,可谓“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在民族大义面前,国共双方都保持了克制和忍耐,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二、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普遍认为:所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与的抗战统一战线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需要向学生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的保证,全民族的抗战体现了中国民族主义的空前覺醒,在此意义上,中国已经进入现代民族国家的行列。

2.一般认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一直到抗战结束,统一战线一直存在,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与持续是曲折的。抗战期间,国民党几次发起反共高潮,国共双方也曾数次产生摩擦,但在民族大义面前,国共双方都能保持必要的理性和克制,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不被破坏,从而完成抗日大业。

三、关于游击战的几个问题

众所周知,抗战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密切配合的结果,期间国民党的正面战场重挫日军锐气,打破了日军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但中共的敌后战场在抗战中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换言之,抗战是以国民党为主的正面战场和以中共为主的敌后战场密切配合的结果。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于整个抗战时期。

但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正面战场就是国民党组织的;游击战就是中共的专利,给两种战术贴上固定的标签,这种认识很显然是错误的。固然,正面战场主要以国民党为主,但中共也曾有过正面战场的作战,其中最为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就是中共发动的正面战场。同样,虽然敌后战场的主力是共产党,中共的主要战术是游击战,但绝不能据此认为游击战是中共的专利。在抗战初期的几大会战中,国民党就已经把运动战和游击战两种战术相结合,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也曾把大批军队化整为零,进入游击战状态。

总而言之,正面战场不是国民党的专利,共产党也有正面战场的作战;游击战也不是中共方面的专利,国民党也有游击战。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大胆怀疑的精神,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培养理性、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渐走出固定思维,不断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不断说明“论从史出”这一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切忌靠经验来学习和回答问题,说到底,作为高中历史教师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使他们真正地熟悉历史、掌握历史,甚至能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历史。

作者简介:刘鹏,34岁,男,硕士研究生,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第一中学校,中学一级教师,高中历史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游击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
罗登贤与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聂荣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践行与发展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党的建设——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抗日战争(第一卷)
共产国际中国问题研究小组评析
华北敌后国民党军的游击战及其失败
白崇禧与抗日游击战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