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长丽
摘 要: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于易感知的形象事物往往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也相对较高。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科学性,更符合新课程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激活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激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是一门独特的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应在重视语文教育的基础上,从该学科特点出发,致力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情境教学法是激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可拿来为己所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俗话说“疑是思之端,学之始”。诚如此言,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见到新鲜事物时,往往会迸发出无数个为什么。巧妙利用这些为什么,不仅会令语文課堂更具活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应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易生疑之处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之初,我先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到相关情境中。问题一:同学们,你在现实生活中有几个朋友?问题二:当朋友遇到困难时,你打算怎么做?问题三:文中的主人公阮恒在得知他朋友生命垂危、急需输血时,他以为自己输血会把他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小姑娘活下来,而他自己则会死去。面对这种选择,阮恒尽管害怕,但依然选择了献血,只是因为那个小姑娘是他的好朋友。小朋友,你们认同阮恒的做法吗?说一说自己的理由。这三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并将一些德育的内容巧妙渗入其中,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又使语文教学起到了育人的功效,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开始在我国兴起,将其应用到语文教学中,不仅让语文教学具有现代化气息,还聚焦了学生的目光,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例如我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一课时,就采用了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上课之初,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关于草原风光和风俗习惯的视频,在视频中,搭配了一些描述草原风光的音乐。视听感官的双重刺激,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看到了活蹦乱跳的羊群、牛群、奔驰的骏马、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等。为了使他们的注意力从多媒体课件中转移出来,我在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时,还创设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不仅看个热闹,还要看出“门道”。问题一:在看完视频后,说一说最能代表草原的几种事物?问题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一年四季,在草原中也有四季之分吗?草原的其他季节是什么样子呢?问题三:草原人民的生活方式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吗?这些问题有利于转移学生注意力,使他们从多媒体教学中顺利过渡到课本知识的学习中,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生活即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以此来让语文教学更好地进入学生的脑和心,提高其学习效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将书本上的情境在课堂上进行生动化、现实化再现,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层次,扩充课堂容量。
例如我在教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便为同学们创设了生活化情境,在上课之初,我说道:“同学们,有人说大自然是神奇的,有人说它是残酷的,还有人说它是多变的,你们眼中的大自然是什么样子呢?”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得不亦乐乎。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我将学生分为了几个小组,让他们说一说他们眼中的大自然、大自然面临的危机、作为地球上的一份子,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大自然?这节课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在设置了小组任务之后,我公布了小组激励机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有的小组学生从自己的所见所闻出发,发出了保护动植物等号召;有的小组学生则从一次外出郊游出发,针对地球污染和资源浪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谓是一举多得。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创设多种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和洗礼的乐园。
参考文献:
[1]王九玲.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有效运用策略[J].华夏教师,2018(2).
[2]齐瑛.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