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思思
〔关键词〕萨提亚模式;自我成长;教师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3-0074-03
萨提亚模式是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师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女士所创建的理论体系。它主要用于家庭治疗,试图从家庭、社会等角度系统、全面地理解每个个体所背负的压力和呈现出的问题。其工作的目标是提高人的自尊,改善沟通,使个人实现身心整合、内外一致,而不是只求消除“症状”。在后期发展过程中,除了用于家庭治疗,还被广泛用于自我成长。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除了知识的传授之外,对学生影响更为深远的是教师自身人格品质对于学生生命成长的潜移默化的唤醒和引导。因而,教师除了教学素养之外,在生活和工作的历练中完善自身人格,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拟从四个方面阐述萨提亚模式下教师的自我成长。
一、自我成长意味着反求诸己,借由外在发生的一切进行内在的自我探索
冰山理论是萨提亚模式的重要理论之一。萨提亚用冰山来比喻一个人的自我,人们常常通过说的话、做的事等来认识自己或者了解别人,而这只是一個人很小的一部分,就如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而大部分的内在世界就如冰山潜藏在水底的部分,巨大而常常不被看到。它们由浅入深包括应对方式、感受、对感受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等层次。
自我成长首先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再向外去寻求答案,而借由外在发生的事情来探索自己。例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一些“问题”行为常常会引发教师的愤怒。若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身上,教师可能会无意识地给学生贴标签,这类是好学生,这类是坏学生。而当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可以帮助教师从愤怒中看到自己的期待和渴望,比如渴望被尊重、有价值、被认可等。向内探索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身,只有当我们对自己有更深入而清晰的了解后,才能够更好地践行非暴力沟通,更真诚一致地表达自己。
二、自我成长意味着为冰山的各个层面负起责任
自我成长是指我们要意识到自己的冰山的各个层面都是属于自己的。在压力状态下,我们总想着让环境、他人来为我们负责任。例如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不是学生们不听话,我才不会发怒;如果不是先生太懒惰,我才不会整天啰嗦。这个时候,我们把力量交给了别人,让别人成为我们生命的主人。
成长意味着“拿回”我们自己的主动权,负责地面对自己的各个部分。例如对感受的负责包括几个步骤:
首先,拿回感受。情绪ABC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事情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不是事情决定了感受,感受是由每个人不同的内在心理过程决定的。拿回感受是指我知道感受是属于我自己的,我决定为它负责。
其次,接纳感受。接纳自己当下正在经验的感受,对于自己不喜欢的感受也不着急地排斥和逃脱。接纳情绪,并非放纵情绪。接纳情绪的前提是知道情绪是属于自己的,我是自己情绪的主人,情绪只是属于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我。我是不会被情绪牵着走的。放纵情绪是把自己的情绪能量投射给身边的人,自己已经被情绪完全淹没,情绪大到变成了自己。当我无法承受这些情绪的时候,我就开始通过向外的指责,让自己陷入受害者的模式里来找到宣泄的出口。
再次,管理情绪。我知道我的感受只是我的一部分,它不是我,我可以找到更好的办法和它共处,而不会被它淹没。
最后,读懂情绪。我知道情绪是我内在的信使,他们是来帮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例如,我内在一直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是这个渴望一直没有被满足,我就会很敏感于别人看似不尊重的行为,也容易有过激的情绪反应。这个情绪反应,是来帮助我看到自己内在的真正渴望。
三、自我成长意味着接纳自己,活出更完整、平衡的人生
萨提亚模式是帮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修行的一种模式,而不是拿来衡量自己、评判别人的武器。接纳自己意味着我们以不评判的方式接纳自己的各种状态,看到我们现在拥有的资源,并尝试添加新的成分,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平衡、和谐。
举个例子来说,冰山理论中的应对方式是指在压力状态下我们会出现的一些自动化的沟通方式,包括五种类型:指责型、讨好型、超理智、打岔型和一致型。
指责者是高高在上的检察官、独裁者,他们的沟通姿态是一手叉腰,一手向外指责,仿佛在说:“如果不是你,所有的事情都会很顺利。”
讨好者经常使用讨好、奉迎的预期努力取悦对方。他们的姿态是单膝跪地,伸出一只手做出乞讨的样子。
超理智者就像电脑一样是非常准确、理智的,却没有情感表达,他们的姿态就像一台电脑,脊柱是一条又长又重的钢棍。
打岔者所做的和所说的都与他人所说所做的毫不相关。他们似乎很忙碌,身体每次向不同的方向移动。
一致型是能够表里一致地表达自己,真实地表达自己正在经历的内在过程并且不伤害到别人。
从这五种沟通类型来看,一致型的沟通方式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但是萨提亚女士提出,这五种沟通方式的意图并不是要建立一个对错与否的标准,而是试图通过这五种方式的体验帮助人们对自己的沟通方式有更清晰的觉察。在生活中,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在不同的沟通场景中,我们会使用不同的沟通方式,这些沟通方式都曾经给我们带来一些资源。例如,讨好型的人能够更好地照顾别人、关怀别人,收获较好的人际关系;指责型的人知道什么是对的,自己想要什么,有较大的能量推动自己去实现目标;超理智型的人具有较强的逻辑能力和对细节的关注力;打岔型的人幽默、无厘头,有较好的创造力。
接纳自己,是指对自己的应对方式有更清晰的觉察,知道自己更擅长的沟通方式,了解它给自己带来的资源,并在这个基础上,添加一些自己不擅长的部分,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平衡、和谐。例如指责型的人需要多照顾别人的感受;讨好型的人需要照顾好自己;超理智型的人需要学习接纳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打岔型的人需要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的人与事中。
四、自我成长意味着回归自己,填满自我价值的罐子
抱怨领导对自己的不公平不重视,抱怨学生不好带,抱怨配班老师不靠谱……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很喜欢抱怨,他们身上似乎有一股让人不想接近的“负能量”。这样的状态,在萨提亚女士看来是处于低自我价值的状态。
萨提亚用罐子来比喻自我价值。罐子里面装着爱、安全感、关注、尊重、自由、价值等。当我们感到罐子满的时候,我们会呈现出积极的生活状态,例如自信,为自己负责,包容、接纳、尊重别人,开放、信任等。当我们的罐子空的时候,就开始表现出各种消极的状态,会感到沮丧绝望和孤独,不停地抱怨、感情用事、冲动、敏感、攻击等。
萨提亚认为,我们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都拥有装得满满的价值感的罐子。就好比自然界的动植物一样,存在就是价值,它们都能安于做自己,雏菊不会因为变不成玫瑰而放弃自己的绽放,猎豹不会因为不能像老鹰一样翱翔而放弃奔跑。每一种动物和植物都是自然进化的独特生命,雏菊恬淡,玫瑰芳香。而人类成长的过程中,价值感却常常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中,建立在外在权威的认可中,自我价值的罐子变得越来越空。因而,萨提亚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让人们看到价值感的满足并不来自他人,而是来自自己。人们首先要回到自己身上,学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爱自己,才能够给予别人真正的爱。
萨提亚指出,人们可以从八个维度学习爱自己。
第一,身体维度,关照自己身体的声音,在疲惫的时候及时地休息,饿的时候注意饮食,緊张的时候注意运动;
第二,智力维度,去阅读能滋养身心的书籍,学习辩证客观地思考问题;
第三,情绪维度,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学习和情绪共处,用合理的方式表达;
第四,感觉维度,拓展自己的感官通道;
第五,互动维度,学习更一致地表达自己,与自己、他人拥有更良性的互动与连接;
第六,营养维度,搭配合理的饮食,按时吃饭,供给身体需要的足够的营养;
第七,环境维度,调整环境的光线、温度,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第八,灵性维度,通过呼吸冥想或瑜伽等方式帮助自己在纷乱的事务中充分地静心和放松。
在教学工作中修行,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为自己的生命担负起责任,接纳自己,照顾好自己,先填满自己的价值罐子,然后才能真正无私地给与。这种“真正的爱”既能滋养学生的生命,也能丰富我们的生命,丰富我们的价值。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厦门,361000)
编辑/于 洪 终校/肖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