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娜
小学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又要教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思考,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培养学生和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让学生愿意学数学,爱上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用数学及数学的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这一高度出发,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实施教育时,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爱上数学,爱学数学。
一、分层要求,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每位老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但在任何班中都有几个“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孩子,这时教师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惧怕学习数学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因材施教,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对于学困生我们可以在计算题上多表扬他们,如多说一说:“你的进步真大”,或者在作业本上画一个笑脸和批注一些简短的表扬、激励的话,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业本上老师画的笑脸,或得到老师鼓励的话语:“方法好”、“计算真仔细”等,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时,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难,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在评价时教师要多给予学生赞赏和表现的机会,只要学生一有进步就加以肯定,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即使当时这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不是很高,仍然加以肯定。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的时候,既要看到进步的一面,又要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长善救失,扬长避短。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进行正确的评价,既能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又提高了学习数学的效率。
二、引导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主人也是学生。他们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教师要着力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变“跟我学”到“我要学”,以主人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正确引导,积极投入学习的全过程。教學中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从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放权给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或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他们的参与意识。学生的目标明确了,参与度深了,他们才有充分的机会表现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比如:我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首先让学生看能否口算这道题,当有一半的学生就不能直接进行口算,我就乘机问学生:“那你有好的方法吗?”,我先是让学生试着自己列竖式计算,做完后有选择性地抽几个学生展示他们的计算过程,把评价权让给学生,我和孩子们再一起讨论,找到正确的笔算方法。整节课我们通过展示、交流、评价、总结。孩子们学的很轻松,我教学也很得心应手。经过这些做题的经验,使学生认识到每个新问题都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我们要认真的去实践,多动脑思考,这样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充分领会到了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在平时的练习中主动寻求最佳的学习方法,数学能力得以迅速提高。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方法要善于发现,精于点拨,使学生从中领悟、提高认识获取最佳的思维方式。
三、走进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不枯燥。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如数学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的“你几岁啊?有多高?”、“比一比你和小伙伴谁最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要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而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再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要用到加减乘除法,修房造屋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解决问题,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变得生活化。
四、磨炼意志,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数学绝不是“娱乐性”的学科,单凭兴趣是学不好数学的。皮亚杰说“教学生解题是意志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能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具有坚强的毅力。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有点困难就半途而废,知难而退这种情况就是学生缺乏毅力的表现,这时教师就要引起重视,加强培养。让他们明白,没有成年累月含辛茹苦和百折不挠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同时,更多地创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历经磨难而获得成功的不寻常快乐。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问题解决”时,让学生必须有耐心地仔细读题,弄清题意,认真分析各个数学信息与数学问题的关系,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做完还要有耐心地检查。从中培养了他们认真、仔细、踏实的数学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学习数学的探索精神,同时也有意识的磨炼学生的意志,鼓起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不怕数学,愿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