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卫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鲜明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强调“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这一重要论述既是理论的,又是实践的。泰州市着眼于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前布局,于2017年下半年起,在全市创设了100家重点组织生活馆,旨在打造一种直抵人心、身临其境式的党内组织生活载体,不断强化党的意识教育,引导和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注重“因情而异”,突出“类型多样”,
搭建党员党的意识教育的生动载体
坚持把党员组织生活馆作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基层各党组织依据自身所处地域、客观条件等实际,分层分类打造一批“主题型”“综合型”“基本型”等形态丰富、各具特质的组织生活馆,为不断强化党员党的意识教育提供平台支撑和载体支持。
紧扣地域实际,注重“发掘整合”,打造一批特质鲜明的“主题型”组织生活馆。一方面,强化“点上开花”,充分利用各地历史文化、红色资源等特色优势,进行深度融汇和包装,构建了兴化市郑板桥廉政文化馆、泰兴市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等一批旗舰型、主题型组织生活馆。另一方面,注重“连点成面”,将一些主题相近、性质类似的馆,如泰兴市杨根思烈士陵园、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江浙区泰兴独支旧址纪念馆等串联起来,打造“红色矩阵”,着力以历史的回音、文化的力量提升组织生活的效力,更有成效地引导党员干部回归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紧扣单位实际,注重“延伸拓展”,打造一批设施齐全的“综合型”组织生活馆。选择一些党员人数较多、场地条件允许的大系统、大单位(部门),系统设计、整体建构组织生活馆的各类设置。如泰州市城管局组织生活馆,重点打造了党性启迪室、廉政静思室、党委议事室、党群联络室、先锋城管工作室、支部书记工作室、党员学习室、先锋讲堂等“七室一堂”,并赋予每个室(堂)应有功能,为党员同志过好高质量的组织生活,强化党的意识,提供了生动形象和鲜活灵动的场所。
紧扣条件实际,注重“靠船下篙”,打造一批形态各异的“基本型”组织生活馆。对客观条件有限、党员人数不多的基层党组织,坚决杜绝大张旗鼓、大拆大建,注重“就地取材”。鼓励村组层面设置一些“家训文化馆”,村居层面设置一些“村居史馆”,溯本求源、弘扬正气,教化党员、影响村民。企业层面设置一些“企业发展史馆”,如泰兴远大家俬有限公司党委以“党建走廊”的形式,为党员干部厘清了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脉络,通过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故事、一个个细节,让党员干部在不知不觉中受感染、受触动、受震撼。
坚持“内容为王”,突出“党味浓厚”,
丰富党员党的意识教育的内涵形式
深度把握党员干部心理,着力把构建富有政治元素、时代气息、现代质感的内容,作为组织生活馆建设的核心要素和“镇管之宝”,真正做到让党员干部进馆有收获、体验有感悟、内心有触动,使党性与灵魂得到洗礼和升华。
围绕特定主题“遴选素材”,让组织生活馆更有引领力。针对不同单位、不同部门的实际,在每一座组织生活馆建设之初,就精心选定主题,并围绕主题广罗素材,确保聚光聚点、个性纷呈、自成体系,坚决杜绝“千馆一律”。如泰州市水利局紧扣“水”的特质,确立了“清水利民、兴水为党”主题,从古代重大水利工程利民案例、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水利工作的论述、泰州市水利事业发展历程、水利系统英模人物等多个方面进行融汇包装,为水利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提供了精神引领。
根据特定元素“优化组合”,让组织生活馆更有穿透力。深度把握“红”字元素,在泰兴市杨根思烈士陵园等“红色矩阵”内,既注重运用传统的图片展、史料栏、实物展等形式,又综合运用现代化的声、光、电等手段,先后推出了专题片《人在阵地在——高地雄魂杨根思》、音诗画《杨根思牺牲情景再现》、专题片《播撒革命火种的人——沈毅》、情景舞剧《花轿抬伤员》等系列内容,打造实境课堂,让大家在易于接受、乐于参加的情愫中,穿越时空、走进心里,变“被动接受党的意识教育”为“要接受党的意识教育”。
根据特定场所“整体架构”,让组织生活馆更有感染力。坚持把仪式感教育作为组织生活馆内的重要内容,进行超前设计、精心布局。如海陵区党员组织生活馆依托清末进士吴同甲进士故居,布设了镜鉴堂、雨润堂、永辉堂等“三堂”。党员干部进馆体验时必须走完学一组典型、历一场警示、温一遍誓词、悟一批家训、看一部短片、上一堂党课、叙一段感触、书一句留言“八个一”全流程,并最后在“雨润堂”前合影留念,党员的党的意识以及荣誉感、归属感溢于言表。
坚持“用是关键”,突出“开放共享”,
放大党员党的意识教育的整体效应
牢牢把握“建是前提、用是关键”这一根本原则,通过健全完善的“开放共享”管理机制,推动组织生活馆不断产生“溢出效应”,扩大社会影响。激发全体党员干部的奋斗精神,汇聚起更为广泛的力量,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新时代“强富美高”新泰州建设不懈奋斗。
完善活动计划,着力在“单位自用”上下功夫。紧扣党组织活动场所、党性教育课堂、典型引领园地、成果展示窗口、廉政教育基地“五大功能”定位,每个组织生活馆年初必须精心研制全年党员组织生活计划,并分解至每个月。积极推行“组织生活馆+主题党日”“组织生活馆+政治生日”等模式,与时俱进地开发新的主题教育模块,动态更新场馆内容,真正把组织生活馆打造成党员干部的党的意识教育“高地”。
注重批次安排,着力在“区域合用”上做文章。明确要求主题型和综合型组织生活馆,除本单位集中活动外,還应向驻区单位、部门党组织以及周边社区党员、群众免费开放。如高港区党员组织生活馆按照“一天一个支部”的计划安排,分期分批对全区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全覆盖、常态化党性教育,又如市城管局综合型组织生活馆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集中搭建党史学习、党建交流、互动体验等教育平台,自开馆以来,已接待40多批1500多名行业相近、区域相邻的党员干部前来开展党的意识教育。
构建红色地图,着力在“社会共用”上见影响。在全市面上分层分类挑选一些特色鲜明、规模较大、管理严明的组织生活馆,制作全市组织生活馆“红色地图”,标明各自所在位置,提供预约联系方式,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图文、视频、三维模型等深度资料,同步开发“网上组织生活馆”,通过全方位、多途径宣传推介,吸引市内外各类党组织以及党员干部到馆活动、接受教育,进一步厚植党的意识。
坚强党的意识,是每个党员应有的品格和属性。仔细审视泰州市建设党员组织生活馆,强化党员党的意识教育的这一探索实践,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
启示一:强化党员党的意识,须坚持和完善必要的政治仪式,着力以鲜明的“集体记忆”,推动党员将政治信仰融入情感之中、内心深处。集体记忆是一个特定社会群体的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其最终会形成一种固定且鲜明的文化标识,以区别于其他群体。现代心理学认为,个人的身份认同和集体记忆天然相连,且集体记忆更是身份认同的力量之源。泰州市创设党员组织生活馆,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建设固定的场所,让更多的党员在充满仪式感的氛围中参与集体活动,以加强对党的“集体记忆”,强化对党组织的情感认知和认同,从而不断增强党员政治上的归属感、荣誉感,时刻不忘自己是党的人。
启示二:强化党员党的意识,须创新和活化组织生活的方式,着力以生动的“实境课堂”,推动党员将政治情怀变成思想共识、价值认同。党员党的意识既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必须通过参与高质量的党内生活来培育。泰州市总结过去党员到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等重温入党誓词、过集体“政治生日”的做法,精心布置党员组织生活馆内的内容素材,再辅之以声、光、电等手段,让党员干部在严肃而不失活泼、紧张而不失愉悦的氛围中,实现由知到信、由信到笃的嬗变,促使党员不断涵养政治情怀、增强政治自觉。
启示三:强化党员党的意识,须扩大和拓展党性教育的覆盖面,着力以开放的“共享机制”,推动党员将政治觉悟化为行动自觉和内心强大动力。党的意识是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集中体现,是凝聚意志,形成推动发展力量的源泉。一个党员党的意识的强弱,体现的是其党性强不强,而广大党员党的意识的强弱,则反映出一个政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不强。泰州市创设党员组织生活馆,并通过制度化的规定、开放式的机制,让更多的党员干部接受党的意识教育,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党员党的意识都增强起来,尽自己的全部力量為党分忧、为民造福,不断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蓬勃力量。
(作者系中共泰州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张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