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一带一路”交汇点功能布局

2019-03-15 01:58沈正平张啸吴国玖
唯实 2019年2期
关键词:交汇点江苏一带

沈正平 张啸 吴国玖

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重要讲话中指出,江苏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上,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放大向东开放的优势,做好向西开放的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近年来,江苏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一带一路”的重大决策部署,主动对接,深度融入,探索实践,在全方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一带一路”交汇点的综合优势利用与发挥仍不够充分,对全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支撑作用还不够强大。建议构建“一体两翼多节点”空间模式,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布局,服务于全省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大格局,全面提升江苏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的贡献度和影响力。

站在新的起点上谋划“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新未来,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系统化思维,注重规律性把握,科学定位江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思想大解放开创江苏“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格局;必须站在全国、全球的高度准确把握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深刻内涵,把建设交汇点放在江苏发展全局中谋划,放在全国开放发展大局中贡献,放在全球化视野中考量,走出“交汇点”认识的既有误区,全面提升“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目标;必须充分发挥交汇点的战略优势,聚力建设战略支点,形成提升江苏全方位开放水平的新载体,吸引国内外高端创新要素汇聚江苏的新平台,推动江苏改革开放高质量走在全国前列的新支撑,促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新途径。

为全面提升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整体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应当结合江苏区域生产力布局特点、双向开放基础与环境,以及“一带一路”设施互联互通条件与潜力等综合因素,在全省范围内对交汇点建设空间进行重构与优化,促进形成“一体”主导、“两翼”驱动、“多节点”支撑的网络化空间结构体系。其中,“一体”为南京,“两翼”为江海联动南翼和陆海统筹北翼,“多节点”为13个设区市及由其组合所构成的6组三角联通。

“一体”:将南京全力打造为江苏“一带一路”

交汇点建设的主导城市

发挥南京省会城市功能、综合实力和良好区位优势,推动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合作,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層次和水平,着力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第一,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江海转运、海陆联运网络和国际航空运输网络,构建国际多式联运的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枢纽型经济,加快建设空港、海港、高铁三大枢纽经济区,努力把南京打造成为国际国内要素集聚转化的重要节点。

第二,深化国际产能合作,依托国家级新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以及境内外经贸合作园区,大力引进和集聚发展先进制造和高端服务业,引导和鼓励轨道交通、节能环保、风电、光伏、建材、机械装备等行业加快“走出去”。

第三,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完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化交通体系,提高南京辐射带动能力和区域融合发展水平,为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拓展纵深的腹地空间。

第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合作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系统,汇聚优质创新资源,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第五,发挥南京科教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等多种优势,主动对接国家“科技伙伴计划”,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点城市建立常态化人文交流机制,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医疗、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全方位交流合作;推动国际友城建设,完善“一带一路”友城布局,扩大南京“朋友圈”,营造和平友好、合作共赢的开放合作新环境。

“两翼”:把“江海联动”和“陆海统筹”努力打造

成为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南北两翼

1.沿江与沿海“江海联动翼”:在发挥南京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南通、苏州重要节点城市功能,推进形成江海联动开放格局

南通要着力围绕江海交汇、长三角北翼等优越条件,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机遇,重点在四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加快南通新机场、通州湾江海联动出海口、高速磁悬浮等互联互通设施建设,提升过江通道运输能力,加速与上海的同城化步伐,加强与长三角各中心城市的快速联通,建成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江苏远洋的港口集群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东部)中心港。二是加快京东物流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全球物流枢纽,争创江苏外贸新中心。三是充分发挥南通产业门类齐全、制造业基础较强、建筑业发达等优势,大力推动南通海工、建筑、家纺等特色产业“走出去”,共建境外产业园区,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流通和能源合作。四是坚持“以港兴城”与“以产兴城”并举,促进港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努力建成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和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苏州要着力发挥江苏开放型经济龙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支点等综合优势,重点在五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以苏州工业园区等重要载体为基础,进一步加强与新加坡的经贸合作关系,建立并完善苏新、苏港、苏澳、苏台间常态化交流机制,拓展江苏经贸合作新空间。二是利用苏州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多、种类全以及国际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等品牌优势,积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复制推广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推动江苏境外合作园区共建,加快培育国家级、省级境外经贸和产能合作示范园区。三是利用苏州产业基础好、规模大、门类多、链条长等优势,复制推广富瑞特装、东渡纺织、高展投资等企业“走出去”的成功经验,深入开展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等“10+1”重点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四是用好跨境投等重要平台,加强对苏州境外投资企业在金融支持、法律保障、风险防控、领事保护、市场拓展、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积极探索建立面向新加坡、辐射东盟的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五是整合中欧班列(苏州)功能,增进与上海、浙江、安徽三地中欧班列合作,有序扩大来自欧洲的平行汽车、关键零部件和民生用品、奢侈商品等进口,促进外贸平衡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

2.沿东陇海线与沿海“陆海统筹翼”:重在突出连云港、徐州的重要节点城市功能,并带动淮安、盐城、宿迁融合发展,推进形成陆海统筹开放格局

连云港要着力发挥陆海交汇、我国沿海中部大港等优越条件,抢抓“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机遇,重点在六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标杆示范项目,全力打造“国际枢纽港、产业集聚港、综合物流港、高效贸易港”,尽早建成“一带一路”东方大港和战略支点。二是以连云港、徐圩港区为重点,加快港口集疏运能力建设,构建公路铁路水运各种运输方式齐全、内外衔接高效的港口立体综合集疏运体系。三是以中哈(连云港)国际物流合作基地和上海合作组织出海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构建通道物流节点体系,扎实推进国际物流园区合作开发,重点打造基础物流、增值物流、公共物流三大功能体系,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国际商贸、保税物流、加工增值、智慧信息、商务金融等六大服务功能,努力建成中亚—环太平洋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物流合作基地。四是加快提升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海陆转换重要枢纽节点的功能,不断完善运输模式,持续扩大市场份额,有效拓展物流体系,大力推进中亚、中欧班列建设发展。五是加快构建内河航道网络,推进连徐运河、连宿运河、盐河等干线航道建设,优化内河港口布局,扩大水运中转能力,形成中西部货物从新亚欧大陆桥经连云港进入长江干线的物流新通道,做大做强海河联运品牌。六是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推动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引导纺织、轻工、机械、化工、建材等产业“走出去”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加强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立陶宛等国家产能合作,共建共享“园中园”。

徐州要着力发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等多种优势,把握“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机遇,重点在五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大力推进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国家物流枢纽和多式联运交通物流基地建设,打造“一带一路”物流节点城市、国家级综合物流枢纽和淮海经济区物流中心。二是积极创建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双向开放”改革试验区,加快形成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打造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增长极和淮海经济区开放发展新高地。三是精准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需求,以徐工集团、徐矿集团、江苏中能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在装备制造、冶金建材、能源资源、煤盐化工、现代物流、对外工程、农业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重点支持徐工集团海外营销、建厂、并购和研发,打造江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标杆企业。四是紧密围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加快推动开发区、综保区、口岸等重要开放平台升级,增强开放发展的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五是放大观音机场一类航空口岸的综合效应,拓展空陆联运,加快发展航空产业,做大做强空港经济,打造面向“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性空港,推动徐新亚、徐新欧国际货运班列扩量增效,创建铁路临时开放口岸和具有口岸功能的内河港口物流中心。

“多节点”:合力构建全省“一带一路”

交汇点建设的空间布局体系

围绕“江海联动”和“陆海统筹”,以南京为主导和引领,以苏州、南通、连云港、徐州为支撑和辐射,与其他八个城市分别形成六个三角联通。

1.江海聯动翼节点城市及三角联通

由省会南京主导,南通、苏州两大节点城市带动,通过跨江联动和城市群(带)作用,形成南京—镇江—扬州、南京—扬州—淮安、南通—常州—泰州和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四个江海联动翼三角联通,对于促进江海联动进而辐射带动长江两岸开放融合发展(扬子江城市群)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南京—镇江—扬州三角联通。宁镇扬三市以南京为核心业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城市群。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三市要以加快一体化发展为己任,合力打造更高质量、更具国际化水平的城市群,从而发挥江苏“一带一路”建设的龙头带动作用。其中,镇江、扬州虽分立长江南北,但自古以来联系紧密,需要建立健全跨江联动机制,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同时还要根据各自的优势条件和产业特色,加快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两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镇江应着力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以机械、化工、造纸等产业为主导,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交通设备、食品、电力等优势产业,打造以船舶及船用设备、工程电器、五金工具、眼镜、香醋等产业集群为主体的长三角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加强文化、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扬州一方面应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提升食品、纺织、轻工和工艺美术、文化旅游、饮食服务等传统特色产业,培育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还要充分挖掘与发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运河扬州段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等品牌优势,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友城缔结、宜居城市合作等方面发挥独到作用。

南京—扬州—淮安三角联通。扬州要在融入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的同时,通过大运河文化带、江淮生态大走廊与淮安保持紧密联系,共建江淮生态经济区(全省“1+3”重要功能区之一)。淮安作为苏北腹地重要中心城市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应主动加强与宁镇扬城市群的联系,在“江海联动”与“陆海统筹”中承担重要的纽带作用。

南通—常州—泰州三角联通。常州与泰州工业较为发达且各有特色,常州的装备制造、输变电设备、新能源与新材料、软件业信息、生物医药等行业,泰州的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节能与新能源等行业,均具有较大优势;同时,两市还具有跨江联动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常泰两市应加强合作,主动对接南通,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着力在国际产能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苏州—无锡—常州—南通三角联通。无锡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重要发源地,经济实力强,对外开放度高。早在2007年,红豆集团就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政策,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共建首批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曾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现已有众多企业活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无锡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进一步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着力在钢铁冶金、化工化纤、电线电缆、船舶制造、纺织轻工、机械电子等行业深化国际产能合作,继续发挥“无锡经验”的开拓、创新与引领作用。常州不仅是传统意义上“苏锡常”的重要成员,也是“苏锡常通”“通常泰”三角联通的重要一极,应在全方位区域合作中提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与水平。

2.陆海统筹翼节点城市及三角联通

由徐州、连云港两大节点城市带动,通过港口、腹地联动和淮海经济区作用,形成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和连云港—淮安—盐城等两个陆海统筹翼三角联通,对于促进陆海统筹进而辐射带动苏北腹地开放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三角联通。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四市以徐州为中心已经形成较为紧密的经济社会联系,也是淮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四市应着力完善合作机制,以徐州都市圈建设为重点,加快区域一体化步伐,共同打造更具实力、更加开放的淮海城市群,从而发挥在江苏“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其中,淮安、宿迁两市1996年前同属淮阴市,社会联系密切,产业结构相似度较高,为江淮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两市应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凸显生态特色,发挥后发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方向,为打造绿色、健康“一带一路”做出更大的应有贡献。其中,淮安作为“徐连淮宿”三角联通的重要一极,同时与扬子江城市群拥有更为便捷的联系,应着力在盐化新材料、食品、电子信息、特钢及装备制造等行业进一步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培育发展枢纽型经济,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宿迁虽然设市较晚,经济基础也较为薄弱,但处于徐州与淮安居中位置,并与连云港可以形成较为便捷的河海联系,应着力发展“生态+”产业,在巩固提升食品饮料、机电装备、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的同时,培育壮大智能家电、绿色建材、功能材料以及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逐步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连云港—淮安—盐城三角联通。盐城是“连淮盐”三角联通的重要一极,并处在沟通江海联动与陆海统筹(沿海经济带)的居中位置,现已具有一定的现代产业基础和开放型经济水平。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应着力加强节能环保、风电及风电装备、汽车、海洋生物、电子信息、新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大力发展盐土农业、港口物流、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同时,加快与连云港、淮安两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推动沿海经济带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加快建设。

(沈正平、张啸:江苏师范大学;吴国玖: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责任编辑:戴群英

猜你喜欢
交汇点江苏一带
站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昂扬奋进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对含有“任意”与“存在”不等式问题的解题探析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图说江苏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