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云
基于“校企生三方共赢”的校企合作问题研究
王新云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安徽 池州 247100)
校企合作对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都具有重要意义,学校能够加快建成高水平高职院校的进程;企业能够获得长期稳定高质量的技术人才,实现企业的持续经营发展;学生能获得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积累工作经验,增进同学情谊并获得工资。但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企业、学生均会遇到一些问题,学校要引企入校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企业要与学校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重视学生实习期管理,保证实习顺利完成;学生要端正态度,踏实工作。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三方共赢;人才培养
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启动产教融合建设试点,让职业教育更加贴近产业、让学生更多走进企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国发〔2019〕4号《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职教20条”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标准(试行)、安徽省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标准(试行)均要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院校要贯彻落实“职教20条”,建成双高院校,赢得长远发展就必须要重视校企合作,开展好校企合作。
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最有发言权。先进实用的技术只有长期在企业工作的工人才能掌握,大国工匠都是在企业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学校只有全面深入校企合作,引进企业高技术工人,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有好的育人机制才能吸引更多学生报考。有大量稳定的生源,学校才能持续办学,才能更好地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推动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建成双高院校。
2019年10月17日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师资12条”)提出,经过5-10年时间,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和院校深度融合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数量充足,双师结构明显改善。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要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学校必须要与企业合作,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同时引进企业兼职教师,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加快双高院校的建设速度。
校企合作能为企业节省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企业与学校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后,能够定期从学校招收大量学生工。相对于社会招聘,可以节省大量的招聘费用。如参加人才市场招聘的摊位费、宣传展板费、招聘主管的差旅费、人才网站的会员费、浏览人才简历的时间、面试应聘人员的时间及费用、一对一培训社会人员的费用,等等。有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淡季和旺季,在旺季时使用学生工可以省去淡季时闲余员工的工资。
校企合作能为企业创造效益,储备优秀人才。学生工的学习能力比社会上的临时工强,特别是在电脑等信息化工具的使用水平上比临时工要高很多,能更快地适应高技术水平的工作,尽快为企业创造效益。学生工比临时工的组织纪律性更强,能够听从企业主管的工作安排,认认真真地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在企业工作后结识了企业的主管,熟悉了企业的工作环境,积累了适用于该企业的工作经验,毕业后有很大的可能会继续为企业工作。
校企合作时的顶岗实习能够解决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不深,不知所学为何物、有何用的问题。学生到企业实习,能见识到专业中的一些工具设备,能学会这些工具设备的使用方法,能掌握一些工作流程,知道完成一项任务的步骤。顶岗实习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企业的文化与管理能够让学生以职业人的方式对待工作和学习。通过顶岗实习,学生懂得了规章制度是执行的,不是看的,行为处事要按规矩来,要遵守法律法规。学生之间的同学情更加深厚。在校时学校活动只有少数有特长的人参加,班级活动基本是班干部的事情,同学之间除了同宿舍的人,其他人不熟悉甚至叫不出名字。在企业里一个班级的同学自成一个团体,他们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抱成团、打成片,班级凝聚力明显增强。实习结束,当学生拿着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工作获取的工资时,心情无比激动。在那瞬间他们长大了,真实地感受到有耕耘就有收获,理解了父母供养自己的辛苦,明白了肩上的重任。长大了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加从容地面对困难挫折,坚持不懈勇攀高峰。凡是坚持完成顶岗实习的学生,他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都能够高度融合,成为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专业人才。
全国高职院校围绕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各显神通、摸索前行,已经取得不同大小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效果。
学校不能找到合适的合作企业。有很多职业院校地处三线城市,地方经济不够发达,企业数量少且规模小,一次能够接纳的学生人数少。通常一个班级的学生如果只有部分学生外出实习,那剩余不实习的学生在校上课,对实习的学生来说在理论学习上就会跟不上。对学校来说,仅有部分学生参加工学交替不利于学生管理及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当地企业一次接纳的学生人数少,通常不会安排住宿。学生要每天自行往返学校与企业之间,不能保证人身安全。学校与相对发达城市的大企业相距过远,缺少联系人牵线搭桥,联系不方便,师生往返车费及食宿费用高,合作可能性小。
校内教学与企业实习时间冲突问题。学校教学通常是按学期设定课表的,一名教师通常要带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课程,当教师到企业驻企管理时,其校内教学就不得不停止,校内学生无课可上,时间都浪费了。当教师回到学校时,又需要日夜补课完成教学任务,四个月的课压缩到两个月完成,教师的身体吃不消,授课质量必然下降,返校学生也跟着日夜听课,没时间理解与消化,听课质量也会下降。
驻企教师的待遇问题。为了学生安全以及协助企业管理学生,学校通常会根据学生人数指派教师驻企工作。教师在企业适用什么身份,工资待遇或补贴如何确定及由谁支付,教师的差旅费用如何报销,制定什么样的制度能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这些问题不解决,校企合作将很难推进。
学生不参加或中途离企返校问题。现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时总有一些学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去企业或中途罢工返校。对于这些学生的教学管理非常麻烦。这些学生人数较少,如果留在学校上课的话,那么授课老师还需要给返校学生再上一遍课,相当于是双课时。有些授课老师随学生到企业顶岗而不在校,无法按课表正常上课。如果不上课,那么这些学生可能会在宿舍玩游戏、睡觉,在社会上兼职,回家玩耍,到校外旅游,安全就无法保证。
企业用人时间与学生可外出时间的冲突问题。一般企业在秋冬和春节前后会出现用工荒,学生通常在暑假有空闲,寒假不愿意外出务工。企业担心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食宿及工作安全问题。在企业管理中学生工的入职离职程序较复杂。正规企业工资发放通常是入职后每月10号或15号打到员工的银行卡上。有些学生工作不满15天,入职手续都没办好就离开企业了,按企业制度工资是没有的,但学生工的工资却不能不发。这部分工资在企业记账时手续较为麻烦。企业内技术含量相对高一些的工作岗位不敢让学生去做,一是担心学生不能胜任而影响整体工作进度,二是担心花时间培训学生,学生实习期满返校后,无人接手该项工作。对于驻企教师,工作岗位不易确定。如果给教师安排实际工作,教师可能临时回校或者到期换人无法完成企业任务。如果不安排实际工作,那么教师基本只负责学生安全工作不能为企业创造较高效益,企业却要为教师提供食宿及工资。另外,企业也担心教师过多参与企业管理,会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造成不可控的损失。
初出校门、第一次进入企业正式工作的学生在工作、思想及生活上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不事先预防或事中调整,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或校企合作不顺利。
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学生没有接触过企业工作,刚进入企业不能胜任工作岗位,工作压力大。特别是当企业因为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加班时,学生特别反感。学生认为自己只是来实习的,不是廉价劳动力,不愿意加班。有些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险,学生工作时不注意可能会出现工伤。学生与非学生员工同工不同酬,企业管理者在工作安排上故意给学生安排过多的工作任务,让学生无限加班。当学生无法完成任务时,管理者在公众场所对学生进行言语侮辱甚至体罚。诸如此类企业对学生工的不合理待遇让学生感到委屈,进而出现消极怠工甚至罢工返校。
思想上遇到的问题。学生在家和在校与父母老师同学相处融洽,很少受到严厉责骂。在企业工作出错时学生受到企业管理者责问与处罚,就会在精神上承受不了。企业工作时间常常是连续四个小时,这么长的时间里学生行动受到管制,不能玩手机,不能随意离开工作岗位,不能与同学聊天,感觉不自由。
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学生与企业中其他社会工作人员之间易发生言语、人身或财物方面的矛盾,严重的可能发展成打架斗殴。企业工作餐相对于学校食堂的饭菜相对单一,学生吃不惯工作餐,常常不吃饭、吃方便面或在宿舍煮小火锅烫菜吃,既不利于身体健康,又存在用电及食品方面的安全隐患。
校企合作成功能够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但是校企合作过程中又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校、企业、学生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保证校企合作取得预期的成效。
学校要出台规章制度用于高薪聘用企业技术人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各类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组建有企业技术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聘用企业技术专家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结合企业技术岗位的核心技能要求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生在校学的知识就是在企业要用的知识。把企业的理论培训挪到学校提前完成,减少学生在企业实习时的理论培训时间,让学生一进企业就能为企业创造效益。
学校要探索多学期、分段式实践形式,试行“旺工淡学、工学交替”制。根据不同行业的企业用工需求,在企业用工旺季时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在淡季时安排学生在校学习。例如每年双十一、双十二,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企业需要大量短期工作人员,可以安排学生在11月、12月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工学交替时间,这样学生入校就知道未来将会进行工学交替,在心里能接受工学交替,对工学交替不反感、不抵制。同时,学校根据工学交替时间安排调整理论教学任务,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补课负担,让学生能专心工作,教师能集中精力于企业实践和学生安全管理。工学交替时间最好是安排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此时学生已经有了专业基础知识,对企业工作也很好奇和向往,学生能够接受工学交替也能够快速胜任企业工作。如果学生在大二下学期实习,实习中如果有什么不懂的或者感兴趣想深入学习的,可以回校后再继续学习,这就实现了工作与学习相互交替。如果学生在大三上学期实习,实习期满学生如果愿意可以直接留在企业进行毕业实习,进而在企业直接就业。这样做既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又帮企业留住了人才。
为了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学校还要创新人才培养考核方式,校企联合对学生进行考评,突出“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工学交替由企业和驻企老师共同考核,考核成绩要作为学生完成学业的一个重要评判条件。建立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工学交替的重要性,在工学交替中遇到困难能够想办法去面对、去解决,而不是被动接受、消极怠工或者中途离企返校。
学校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在学生入企实习前组织实习动员大会,介绍企业工作生活环境,告知学生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调实习纪律要求,提醒学生需要携带的行李物品,做好实习的心理和行动准备工作。学校可以邀请在企工作的往届毕业生到校介绍企业工作情况,由学长做实习学生的企业指导老师。
学校要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学校在校园专场招聘、订单式培养、“工学一体”“工学交替”、在职继续教育、实习(实训)、见习、挂职锻炼、互派兼职等方面搭建共建平台,因地制宜为企业培养、储备和输送应用型技能人才。学生在地方企业实习,白天在企业工作,晚上回校住宿,周末上课。这既减轻了企业对学生的住宿管理方面的支出,又解决了校内学生教学管理问题。为了增强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意向,学校可以通过场地、设备租赁等方式与企业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并按规定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在企业实习期间给学生购买短期意外保险的费用可从学校实习实训账目中开支,实习期间驻企教师管理学生的津贴也可在学校出差费用或学生实践费用中开支。
每一级新生入校前就要制定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工学交替只有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先制定,后期才能实施。如果企业不能与学校长期合作,那么人才培养方案将无法按计划实施。这会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每次到企业实习之前,企业要与学校、学生协商签订三方协议,协议中明确校企生三方的权利责任,明确实习起止时间,正常工作时间和加班工作时间,工作内容,薪资及发放方式,休假及加班福利,实习责任保险的投保,学生往返车费报销及工作期间食宿安排。企业要保证学生工资与在职员工同工同酬(培训期除外),确保学生实习期内的稳定性。企业管理者对每一批到企业的学生要与企业员工一视同仁甚至应该对学生更加宽容一些,给学生一段工作适应时间。企业要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给学生并指定师傅或者主管,指导和激励学生正确、有效地完成工作。对于实习工作表现优秀的学生要发放荣誉证书,承诺凭荣誉证书毕业后来企业工作可以直接录用。企业可在厂区建设食堂和宿舍解决学生的食宿问题,保障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
学生要端正态度,认识到职业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更要学好职业技能。到企业工作前要做好精神和物质上的准备。学生要知道:企业工作肯定不像学校学习那么轻松自由,到企业是去工作的,是去学习的,完成工作就是完成学业,坚持到结束就是胜利。学生到企业去时要携带至少一个月的生活费,备好实习期间的衣服、鞋子。在企业工作时要虚心向企业职工请教,服从企业安排,认真完成分配的任务。工作中如果发生一些自己不能接受或不能解决的事情要及时向驻企教师反应,寻求帮助。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一起上下班,一起吃饭睡觉。如果发现谁没有上班或谁没有回宿舍,一定要立即报告驻企教师,确保学生安全。
随着校企合作一年一年的持续,学校、企业的口碑会随实习学生一届一届传下去。学校借用企业的先进技术与工作岗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了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企业能够获得学校源源不断的学生劳动力,既完成企业的生产运营,又培养了储备人才;学生通过企业实习获得了专业技能,培养了职业素养,积累了工作经验,增进了同学情谊,获得了工资,找到了工作。如此就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
[1]王鹤琴.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72-74.
[2]余丽,胡海建.地方高职院校“做学交替”模式的困境与对策[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7(2):62-65.
[3]汪伟,王从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阈下的高职实习管理模式实践与探索[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89-92+96.
[4]杨会伟,马书香,周先飞.高职院校互利双赢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83-85+89.
[5]翟志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路径优化[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52-55.
[6]游明伦.新时代高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J].铜仁学院学报,2018(2):57-67.
Study on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from the Realizaiton of "Win-win-win Situation for Colleges, Enterprises and Students"
WANG Xin-yun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lleges, enterprises and students. Colleges can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high-leve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nterprises can stably obtain high-quality technical personnel for the long term to achiev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students can learn professional skills, cultivate their professionalism, accumulate working experience, enhance friendship with other students and get wages 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in the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three sides will also encounter some problems. It is suggested that colleges should invite enterprises to build a specialty construction committee, and reform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the enterprises should sign long-term cooperation contract with college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management on students during their internship; the students should treat their internship seriously and work hard.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learning; win-win-win situ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2019-10-10
2019-10-27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质量工程项目(2018jyxm06)
王新云(1984—),女,湖北随州人,池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讲师,硕士。
10.13685/j.cnki.abc. 000449
2019-12-06 08:55:59
G712
A
1671-9255(2019)04-007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