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山地温泉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2019-03-15 17:33
安顺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温泉贵州资源

(1、2、3.安顺学院政法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其“加快城镇化必然是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选择。”[1]为了加快推进贵州山地城镇化建设、打造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打造贵州“中国温泉省”战略目标。论文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山地温泉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存在问题其原因等进行研究,提出意见与建议。

一、贵州山地温泉资源状况

1.贵州山地温泉资源存量及分布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山地众多,温泉资源尤其是“山地温泉”丰富。根据2016年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结果及贵州省人民政府2017年《贵州省温泉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调研的情况,目前贵州已探明温泉(地热)资源单体214处,涵盖全省十个行政区划地、72个县(区),包括遵义(46处)、铜仁(44处)、贵阳(25处)、黔西南(21处)、黔东南(18处)、安顺(15处)、毕节(15处)、黔南(15处)、六盘水(14处)以及贵安新区(1处)等。其中三级以上优良级天然资源68 处,优良级天然温泉资源77处,属我国温泉资源较多省份之一。贵州温泉主要分布在梵净山西侧,印江、石阡、沿河、黔西北桐梓桑木场至遵义以及枫香至息烽一带的新华夏构造展布区,部分泉点出露于川黔经向构造带的黔中、黔东北、黔北一带。

温泉依其温度级别分别可为工业使用及医疗使用,适宜浴疗的温度为37℃~42℃。贵州已探明的温泉以40℃~60℃为主,相对更适宜于浴疗。按其所含成分不同,划分不同的水名称与泉质,符合特定指标标准的温泉水可成为人饮用天然矿泉水,不同泉质具有不同的医疗功效。贵州省温泉多为中低温温泉,其中低温温泉占全省温泉总数的65.28%,接近2/3;中温温泉占比达34.72%。县域以石阡县温泉最多。虽然贵州温泉水温较低,但其流量普遍较大,最大的可达104.7L/S(遵义枫香温泉)。

2.贵州山地温泉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由于贵州温泉基本是周围群山环绕,大多位于100m以上、1500m以下的中海拔位置,尤以六盘水、毕节、黔西南地区板块为代表,交通状况良好,部分地区因山势陡峭、经济薄弱导致交通不便,因此全省的温泉资源开发率总体较低。

贵州山地温泉开发模式早期主要是康养保健型,利用温泉中矿物质丰富、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吸引游客。早期的如息烽温泉、石阡温泉等等。但其主要是为一些国家机关、大型国企工作人员等特定人群服务,无法形成市场规模。后借鉴广东等地的开发模式,将温泉项目赋予了一定的娱乐形式,注入休闲、娱乐元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贵阳周边的保利温泉、御温泉以及剑河温泉等等。

《规划》表明,在已探明的214处温泉资源单体中,已开发61处,开发率为28.5%,尚未开发的资源占比为62%。即便包括正在开发中的项目,其开发率也仅有41%,未开发率达59%,而且部分已开发温泉项目处于整顿乃至停业状态。迄今许多山地温泉资源点都还是“山溪”的原生态模样,有待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

二、贵州温泉产业发展状况

1.规划理念、目标与战略

如前所述,贵州已编制实施《规划》。贵州秉持“终身养生”的理念,依托温泉资源所处的地质、地貌、环境等优势。从经济、生态、品牌、创新、阶段性目标等方面,欲将贵州打造为“中国温泉省”,并逐步发展为世界国民温泉保养圣地,打通中国在国外的高端市场。为此,贵州将实行单体小型化、群体规模化,示范带动的4.0温泉产业发展战略。

2.山地温泉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由山地温泉基本含义及温泉特质可知,对贵州山地城镇化地区而言,温泉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依托“山地温泉”资源,展开一、二、三产业联动的发展模式,实现温泉产业发展与相关产业发展的融合推进与协同发展,塑造“中国温泉省”特色品牌,带动、推动贵州的山地城镇化。其一,第一产业主要以“温泉资源”基础,与当地的水稻、蔬菜、水果、茶叶、养殖相结合。其二,第二产业则通过温泉资源直接生产出矿泉水,美容、美肤的护理产品以及衍生出与温泉相关的温泉酒店所需的专用物品的制造。其三,第三产业则主打旅游产业,积极推广温泉资源形成的旅游产品,包括温泉修养产品、温泉保养产品、温泉疗养产品。

总之,山地温泉产业是一个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其内容包含温泉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方方面面,各方面的内容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温泉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据《中国温泉旅游产业发展报告(2016)》显示,国内温泉消费需求正持续增加,温泉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

3.山地温泉资源开发模式

现今,全球温泉产业发展有三种模式,即:1.0模式、2.0模式、3.0模式,其中2.0模式被认为具有进阶阶段性特点。1.0模式的基本功能仅旨在于泡汤洗浴。例如,洗浴+休闲、会议、改善健康、度假等。2.0模式注重产品升级,即:休闲度假、美容养生、医疗疗养。3.0模式追求产业融合,即:强势品牌、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然而,贵州已开发的产业大多处于1.0-2.0模式阶段。其开发类型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大众娱乐+康养、洗浴型、矿泉水开发等低端模式。

由此可见,贵州温泉尚处于1.0-2.0模式起步阶段,但其欲直达4.0模式。从现状看,贵州具备政策上的支持,交通条件较为完善,环境基础好,温泉、文化资源丰富等优势。但资源排名并不十分靠前,且分布较为分散,大多数温泉的泉量不够大;全国层面上温泉品牌的全国性、全球性影响力不够强;自有投资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产业缺乏统一的管理,温泉点线路没有系统合理的规划和推广。

4.温泉市场开发策略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人的消费力大增。贵州凭借气候、生态和温泉养生,大力发展温泉旅游市场,稳固高净值人群基础市场,并辅之以高铁沿线拓展策略、康养精品线路策略、山地旅游融合开发策略、品牌差异化策略,细分市场类型,积极开拓国际温泉旅游市场。

5.温泉开发遵循可持续性发展路径

贵州重视温泉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倡导“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的利益。2018年4月9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温泉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加大中高端旅游产品有效供给,构建“温泉+大数据”“温泉+大健康”和“温泉+大扶贫”相结合统一的温泉产业发展体系。2018年10月17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贵州省旅游资源管理办法(试行)》,为贵州山地温泉产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基础性制度保障。

三、贵州温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温泉属性认识不清,管理力度不够

温泉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至今仍缺乏权威定义。如果认为温泉资源是可再生资源,那么强调保护便显得过于保守。反之则可能带来相应的资源环境风险。这种认识上的分歧,一定程度上导致地方产业发展目标与措施方面的含糊不清和左右为难。

另一方面,通过《规划》可知,贵州温泉资源在开发类型、所含矿物元素、资源等级、海拔高度、交通状况、保护与开发现状等方面均有缺少基本信息的情况。例如,开发类型不明,温泉中的矿物元素含量尚未勘探,资源等级尚未评定,海拔高度还未测量,交通状况的便捷程度登记不准确,保护与开发状态未明以及投资者是否采取专业保护措施等,诸多语焉不详。这严重不利于政府实施规划,影响招商引资和企业投资开发等相关工作。

实际生活中,不少社会公众以及温泉消费者对温泉水质及其疗养作用表示质疑,认为泡过之后与一般的洗澡水并无差别。有专家研究发现,“很多地方的温泉是通过地矿挖掘才得以利用,地矿挖掘的温泉有的温度不够高就采用物理加热,实现‘人工温泉’,有的温泉温度过高则掺入凉水,实现人工降温。此类经过人工处理的温泉水是否还是地质学意义上的温泉水,我们至今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又如,温泉中对人体有害物质的界定与盐化是什么,超标的温泉是否适宜温泉旅游开发,也缺乏相应的法规约束。”[3]

2.投资条件限制,开发建设资金不足

贵州的温泉产业的发展战略是弯道取直,一步国际化。但经济薄弱,无法一步实现。相对而言,贵州经济基础还是薄弱,投资开发能力不足,部分高海拔地带的温泉无资金开发,也无法给予相关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较高的薪资待遇。

3.规划管理起步晚,资源保护力度低

目前贵州温泉产业发展处于无合作、无专业管理人才、资源保护力度低的状态。即贵州虽有提出加强与周边景区及地区的合作,但却有名无实,仍然处于一种“喊口号”的状况。贵州温泉产业发展规划起步较晚,规划意识相对薄弱,资源管理机制与模式落后较为,导致资源保护力度低,资源闲置、浪费严重。不少地方的不当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污水的随意排放,既损害了温泉水质还污染了整体环境。有的地方由于布井密度过大和超量开采,已经导致地热水位持续下降。

4.安全保障配套条件与设施欠完善

现今,温泉附近的基础设施,多为停车场。大多数温泉经营企业,主要是注重如何吸引游客,在娱乐性设施上加大资金投入,往往忽视游客的安全性。贵州温泉又位于比较偏远的高山地带,交通虽已便捷,但到达镇或县城仍需不少时间。而娱乐性设施,多伴有危险性。当成人在泡温泉时,孩子若在娱乐中发生意外,温泉附近没有诊所,将会延误游客获得救治的最佳时机。因此,应对温泉产业片区设立诊所,让游客玩得开心亦玩得安心,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5.温泉消费功能区发布失衡

部分企业的功能区规划不合理,导致游客体验不佳。例如,七姊妹山温泉度假村的动感水上乐园区与养生度假区接壤,动静区相邻,养生度假区应当与娱乐区有合理的距离,产品设计与布局不合理。

四、问题的原因

1.“时间紧、任务重”可能带来的“粗放式”发展

贵州计划用8年时间打造成“中国温泉省”[4],世界健康温泉养生圣地。在此建设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全、经济薄弱、技术落后、品牌建设的延时性等问题,都是必须有效克服的重要问题。例如,技术落后,将影响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导致温泉资源的基本信息掌握不准确。企业难以识别其开发的价值,导致资源闲置;或基本信息不全面,难以充分认识温泉资源的核心价值,仅停留在基本的洗浴式服务方向。

2.旅游单位的安全保障承载能力难以确定

在“旅游热”快速发展时期,以及国人素爱跟风文化的背景下,景区的安全保障压力日益增加,这将给温泉产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目前,针对旅游单位的安全保障承载能力并无系统性研究。就现况而言,旅游单位安全保障承载能力受资源管理、组织管理、风险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旅游单位管制人员的能力[5]。而贵州的温泉管理专业人才处于极度匮乏状态,出现旅游单位安全保障承载能力低,风险预防意识薄弱,低质量服务、低质量消费现象严重。

3.群众缺乏竞争力,影响精细化“品牌”效应建设

群众是推动产业链建设的重要力量。从理论意义上讲,产业链的实现必将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但由于贵州地处偏远山区地带,经济基础薄弱,教育起步晚,导致相当一部分群众的思想观念落后,生存技能单一。相较于具有良好的思想观念,更具丰富资源优势的人而言,缺乏果断抓住政策机遇、良好的经济基础与其竞争;群众参与度降低,容易出现创品牌特色、经营特色难等问题。贵州如何联合群众参与“品牌”产业建设,扩大贵州温泉的影响力,是对贵州温泉旅游产业管理者、开发者以及从业人员提出的一大挑战。

4.国内市场竞争激烈

在中国,近年来温泉旅游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势不可挡,成为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升级换代的新宠。就温泉旅游资源的丰富度来看,贵州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由于其他发达地区在资源数量、资信、经济等方面远胜于贵州;而温泉旅游产业发展和温泉旅游产品方面,贵州均不具有良好的成绩。从我国温泉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来看,诸侯割据、群雄逐鹿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全国各地打造中国温泉之乡、温泉之城、温泉之都的设想和规划比比皆是、星罗棋布,温泉产业蓬勃发展,行业竞争十分激烈。

五、措施建议

1.完善温泉资源基本信息

由于温泉资源的基本属性存在理论争议,一定程度上导致地方温泉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措施方面存在含糊、模糊与不确定,并制约着温泉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政策是否需要及时有效落实。对此,希望相关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温泉的基本属性进行研究并做出准确认定,避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为贵州山地温泉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建议及时有效地完善温泉资源开发类型、所含矿物元素、资源等级、海拔高度、交通状况、保护与开发现状等方面的基本信息。例如,增补开发类型,鉴定资源等级,测量海拔高度,政府邀请地质勘探部门工作人员对温泉的化学成分、出水量和水温等进行检测,明确路面等级、梳理交通线路,查看保护状态并补充于《规划》中,为温泉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温泉水质的真实性是实现温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这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对已开发的温泉点进行指导与监督。当企业需要政府的支持时,政府应视其合理和合法性情况给予相应支持;当企业做出违法或欺骗客户的行为时,应依法及时采取禁止性措施。查清事实,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实施刑事处罚。同时,对未列入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立法机构应当及时进行增补。

2.调整收费标准,增加本地区经济收入

针对贵州经济依然落后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就贵州已开发的温泉,在收费价格方面应作出适当调整。贵州发展温泉产业,目的是打造“中国温泉省”品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落实扶贫政策,促进城镇化建设。所以,贵州的温泉产业收费标准应当作出调整。目前,贵州的温泉产业收费标准依据以下几种特点进行:

第一、温泉价格方面。按照通常性、年龄、是否工作日、温泉量、室内外、预定或现定等不同情况分别定价收费。

第二、住宿价格方面。按照通常性、房间等级(普通单间、豪华单间、普通标间、豪华标间、温泉套房、豪华套房、别墅区)、购买方式(散客价、团购价)、是否工作日进行不同价格收费。

以上收费形式,有其合理之处,但就贵州的现状及目标而言,应当作出适当调整。笔者认为收费标准应当加入户籍标准,以户籍标准为主,辅之以上述几种基本收费标准。具体实施措施为:凭借居民身份证购买服务,并确定优惠标准。

首先,外籍人员合理收费。例如:工作日平价,双休日、节假日可适当合理提高收费价格。外籍人员可从活动日获得六折优惠,学生可凭借学生证获得半价优惠的政策。

其次,本籍人员优惠收费。本籍人员获得半价优惠政策。

以户籍标准为主的收费措施,根本目的是解决贵州经济发展落后问题,当贵州温泉产业发展到成熟阶段,应当就收费标准作出适当调整,适应温泉产业发展需要,为顾客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体验。

3.加强资源保护,培养专业人才,鼓励合作与竞争

据《规划》显示,目前贵州温泉资源的保护力度低。2014年,宋小庆、段启杉、孟凡涛等针对息烽温泉成因进行分析,认为“近年来,随着磷矿开采强度和深度的增加,息烽温泉的水文地质环境正面临着遭受严重破坏的危险,随时可能出现水质恶化或断流的状况。为保障息烽温泉的可持续性,建议在其周边和径流区规划温泉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并在磷矿的开采或勘探中,增加矿区地热水勘查的专项工作,以判断磷矿开采对温泉水的危害程度。”[6]现今,息烽温泉现由贵州省总工会息烽温泉疗养院负责保护与开发利用,保护状态良好。但贵州其余尚未保护的温泉接近一半,尚需借鉴成功经验;对暂未开发的温泉,设立专门保护区,保护其水质及周围的环境[7]。

贵州要打造“中国温泉省”品牌,离不开专业人员对温泉进行专业的管理。省政府可加大此方面科研经费的投入,倡导各相关部门专业研究人员、各高校相关专业老师,完善科研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科研环境,配合学科建设,优化科研团队,增强科研实力,提升科研水平。针对温泉资源开发,著书立说,为设立温泉管理专业提供理论性指导。温泉管理专业定位为:立足温泉、服务贵州、面向全国。学生毕业后,从事温泉旅游产业的规划设计、市场营销、导游工作、管理服务工作、技术保护支持工作等,解决部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时,解决企业缺乏专业人才问题,带动经济发展。

贵州温泉资源信息不完善、起步晚、经济落后等问题,致使其不得不向外引进信息、资金、人才和管理经验,与周围省份进行合作。此过程中,贵州要注意避免同质合作,浪费时间、精力及资金,不利于推动温泉产业的发展。贵州在认识到他省的优势时,应结合本地特色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业。例如,贵州都是山地温泉,有空气清新、环境幽静、风景秀丽等特点,可打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步登顶泡,下山劲如飞”的广告宣传词。突出与别处不同的特色之处。此外,可根据山势陡峭的特点,完善基础设施;顾客可进行登山探险运动,在锻炼身体的时候,培养超越自我的精神,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提供精神力量,让顾客体验到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满足感。

4.合理配置基础设施

温泉点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直接体现着企业的服务质量及服务水平,更甚则影响企业的服务形象。温泉点的开发者应当具有前瞻性规划意识,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他们的常规性需求的同时亦提供超值服务。常规性需求表现在安全、爱和归属感、尊重等方面;超值性需求则表现为自我超越方面。目前,我省在常规性需求方面都未能满足顾客的需求。例如,资金投入的分配不合理,将大量资金用于吸引顾客的娱乐性设施方面,却未能解决温泉点交通便捷性问题以及温泉产业片区的诊所设立问题。

5.合理设置功能区

企业应当根据具体的空间、优势、水质、文化等特点,调整观念,合理配置功能区。增加温泉区的私密性以及温泉水的保温性,降低项目的噪声和环境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避免出现体验不佳,资源无端浪费的情况。企业要为游客的需要服务,为其创造需要,想顾客之未想;体现企业的“母亲式”关爱,树立高素质的企业服务形象。

结 语

在地理、经济条件的制约下,贵州打造“中国温泉省”品牌,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诸如温泉性质、温泉信息、资源保护、文化特点、企业管理等方面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完善温泉资源基本信息,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转变政府及企业的开发理念,为产业发展奠定理论与经济基础,强力打造温泉品牌的“贵州”效应,促进精美、人性、自然的山地城镇化建设[8]。

猜你喜欢
温泉贵州资源
KAI BEPPU温泉酒店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贵州,有多美
资源回收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铭湖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