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新升格幼儿师范院校发展与转型跃迁

2019-03-15 17:33
安顺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升格贵州办学

(1.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贵州 贵阳551400)(2.安顺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1]。随着国家对教师教育布局的调整,贵州师范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自2012年以来,贵州省先后有五所幼儿师范学校升格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院校(简称“幼高专”),共同致力于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贵州学前师范教育迎来发展新局面。幼高专作为贵州高等师范教育的新生力量,在喜迎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破解幼高专升格后的治理困境,实现战略转型突围,就成为时代赋予幼高专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一、主动适应:贵州幼高专院校的境遇与机变

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于1962年提出了基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标准的“精英——大众——普及”教育发展三阶段理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小于15%为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15%小于50%为大众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则为普及教育阶段[2]。2016年贵州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3%,就此说明贵州高等教育整体发展已处于大众化阶段。我们关注高等教育的阶段性特点,尤其是大众化阶段特征在大学内部治理方面的不同体现,对明晰高等教育肩负的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完成了由少数精英培养向更广域精英化培养的历史性转变,量的规模上已蔚为大观,质的建设还有待深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既是对自身内部治理能力的提升与强化,又是激发内在活力、优化组织结构、提高整体竞争力、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选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未来整个高等教育将坚持走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道路[3]。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全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40%,而以贵州省目前每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1.5%[4]的增速看,要完成规划要求难度着实不小。随着后师范教育时代来临,师范生的培养由统一招生和分配逐渐走向了多元化,不仅师范类院校可以培养幼师生,其他综合类高等院校同样可以培养幼儿教师,师资的输送由单一渠道向多元化渠道转换,这也客观上促进了学前师范教育的开放式发展。近年来的高校毕业生总量屡创新高,多时高达千万,毕业生就业压力非常大,幼师就业率常年处于高位,这与现代社会重视学前教育不无关系,好的就业前景为学前师范教育的发展带来持久动力,特别是“二孩”政策的全面施行,进一步加速了学前师范教育的发展。

在经济新常态和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贵州各幼高专也面临着“赶”(保持一定规模)和“转”(内涵式发展)的双重压力和诸多难题:一是办学资金普遍较为紧张,自生能力弱;二是人才队伍参差不齐,领军型人才欠缺;三是高端教育资源配置严重短缺,在高等教育格局中的地位尚未得以强化。升格,不仅是一场改革,更是一场彻底的“革命”。幼高专以培养高素质、强能力、会研究的现代幼儿教师为使命,相较以往幼儿师范学校,对幼师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更高更严,更加强调研究幼儿的重要性。尤其是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不断涌现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和新理念,幼高专更应该主动适应新形势发展,坚持高校与幼儿园协同发展。

二、高扬教育理想之旗:贵州幼高专的使命与担当

学校的首要责任是培养人才,我国也始终把强调立德树人、求实创新与全面发展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按照大学的宗旨要求,坚持综合化办学,目标要始终如一,尽管幼高专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专业设置也颇具学校特色,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能力的偏一化。相反,幼高专培养的是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幼教人才,这种特点决定了幼高专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相较其他专业学生更具综合性。纵览高等教育整体发展走向,除人才培养职能之外,高校发挥智力资源优势,服务社会,促进教育公平,也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幼高专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多元一体化格局要能够满足城乡教育的师资需求,弥合城乡教育差距。

教育简单地讲就是“育人”,它最终的使命不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培养人用生命去创造一种生活。教育工作者在转变观念的过程中,还要穿越时空去历史中寻求答案。例如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办学宗旨就是学术独立、学术活用和造就模范之人,耶鲁大学建校之使命在于为国家和世界培养领袖。大学应该是一个国家思想界的代表,正如思想界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一样,一所大学的优劣不在于它的资金、地位,甚至也不是大师,而应该是管理制度和办学精神。陈吉宁就任清华大学校长之初就曾表示:“大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而是培养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和塑造灵魂之所在。”[5]由此看来,每一所大学的成功都与它的教学理想、办学使命密不可分。

以贵阳幼高专为例,该校正是在2012年从贵阳幼师升格为贵阳幼高专,实现了从中师到高师的转型,面临着升格转型后的学校定位、理念重塑与改革发展等问题。为此,学校积极引进人才、求证专家、内部研讨、标杆学校考察等方式积极探索具有幼师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将学校发展目标定位为“贵州引领、全国一流、国际融合”,着重培养“仁爱乐教,品优行雅,技高艺精”的现代复合型幼儿教师。对于这样一所以“幼”为主的新兴大学而言,所能继承的办学经验其实很少,大部分都是零起步,如果不紧跟时代发展,想要做到“贵州领先、全国一流”势必很难。大学履行自身使命,应不忘初心、执着坚守。抗战时期浙江大学和西南联大的发展对如今身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新兴高校仍有诸多启示——没有教育理想,西南联大也就不可能在艰苦时月培养如此多的优秀人才。教育的发展虽然自有其规律,但始终不变的是教育理想的精神内核,这就要求幼高专发展壮大过程中,一定要高扬教育之理想,明确大学之使命。

三、觅寻治理之径:贵州幼高专的发展可能

1.洞悉职教新趋势,把握发展新机遇

幼儿师范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智力支撑点,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形势,即平衡期与衰竭期共存。整个贵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态势可以简单用两个词来概括:大而不强与快而不优。所谓“大而不强”就是规模虽大但实力不强,“快而不优”指发展速度虽快但内涵质量不优,特别是在产业升级和创新优化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却没能紧跟业态步伐,始终处于跟跑状态。贵州省现有37所高职高专院校,已经超过原有规划2020年达到32所的目标,与此同时,还有几所学校也在积极朝高职高专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每一所幼高专都会面临较大压力,尽管自身在幼儿教育领域优势明显,然而随着高职学校的不断增多,竞争的加剧,学校不仅要面临生源的压力,也要面对特色发展的压力,还要面对外省幼师高校的压力。面对“围追堵截”,如果不去抢占先机,做大做强自我,要成为贵州学前教育的领跑者将十分困难。

机遇总是与挑战相生相伴,对升格后的这五所幼高专而言,进一步发展的有利资本在于各幼高专的历史积淀都比较深厚,人才培养经验也比较丰富,同时又都具有地理区位优势,区域内的办学影响力与学校认可度都比较好,地方政府也都予以重点支持。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贵州省内适龄入园儿童数量的急剧增加,当前省内各个县都在办学前教育专业,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程度缓解学前师资短缺的现状,但幼儿教师素质却无法得到根本保证,提高幼师生培养质量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贵州省决定将逐步提高幼儿园教师入职的学历层次,从职前教育开始培养高素质、高学历幼教人才,这对贵州学前教育又是重大利好消息,对幼高专而言既是良机更是挑战。把握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顺势而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立足区域教育发展,统筹学校战略规划

随着高职院校建设的推进,生源大战愈益逼近,挑战的严峻性不容小觑,对学校的发展理念、师资水平、专业设置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学校的升格,不仅要求教师要从思想、理念、方法上同步提升,对高校管理者同样提出严苛要求。校名的更改不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在于思想、行动和内涵上的改变,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高等院校,一定要在“主线”上用好力,这条“主线”就是学校的改革开放。教育要改革,首先要明确发展战略,例如贵阳幼专将发展战略定位为贵州引领、全国一流、国际融合,那么所培养的学生就应是品质优、素质高、体质健、创新强的开放型人才。应该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尤其要加强养成教育,注重未来教师卓越化培养,营造良好教育文化氛围,引导师范生树立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信念,办出风格与特色。

其次,主线要聚焦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发展还要注意开放。包容是一种开放,如果不把改革和开放做好,学校未来发展就会受影响,例如每年在贵阳召开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就为贵州高校走出去提供了良好平台,众多在黔高校也凭借此平台积极吸引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自身发展。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方针。职业教育是一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为龙头,以质量为标准,以育人为核心的教育,那么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要厘清战略目标、培养目标与办学方针,用综合改革的方法推动学校发展。

前文提到,幼高专作为当地学前师资人才输送的主阵地,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给予学校人、财、物、政策等多方大力支持,还特别开辟“人才绿色通道”帮助学校招揽人才。贵州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教育的落后长期制约经济的发展,为摆脱教育落后局面,拔除教育“穷根”,省委省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仅2016年投入教育经费达1035.02[6]亿元,占当年GDP总额的8.82%,除持续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外,每年教师节还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对优秀教师进行隆重表彰等。足见政府对教师的重视和对教育的期待,社会的发展需要幼高专为之贡献力量,饮水思源,幼高专在发展过程中做好规划的同时,立足区域发展,将服务区域学前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战略规划。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识时务、明方针、育高才以开放胸襟谋发展方为学校长时之选。

3.质量驱动发展,特色赢得主动

对于任何高校而言,人才培养的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教育改革的目标与方向也是以质量为标准。依靠质量驱动发展,首先要认清各级职业教育应该培养何种规格人才,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才能更好地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例如中职培养技能型人才,高职高专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本科及以上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按照这个人才规格划分,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不仅要有技能还要有技术,能够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近年来学前教育的持续趋热,受到各方强烈关注,意味着国民已经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精通教育理论、教学水平高、师德素质好的幼儿教师充满期待。幼师的质量关乎儿童的未来,面对时代的呼唤与人民的呼声,幼师院校的发展必须坚持“质量至上”原则。每所高校都想争第一,做第一很难,做全方位第一更难,不仅要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领先,还要管理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满意度等各方面都领先。第一的头衔绝不是自封的,也不是政府加冠的,而是一步一步靠自身努力发展取得社会认可赢得的。

贵州职业教育长期发展迟缓,部分与市场经济脱节,生存型特征明显,区域竞争力不强且同质化严重。随着《贵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等文件出台,政府部门对职业教育的强力支持,贵州职业教育迎来发展新浪潮,城市建设职教化、职业教育集团化、高校建设联通化等风起云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合作与竞争态势显现,例如贵州毕节双山职教城,市政府统一筹建,各职业院校汇聚其中,集约化办学优势凸显,校际合作交流加深,区域资源实现有效配置,整体竞争力显著提高,毕节幼高专的快速发展就受惠于此。毕节的职教发展为其他高校发展提供了样板,也给其他幼高专带来新的启示,即充分利用外部有利资源,如公共实训室,强化交流合作,扩大校际师生交往;如聘请外校名师任教,以优质学校为标杆,缩小薄弱专业实力差距等等。

同质化会严重拖累学校的竞争力,高校发展需要有自己的新特色。大学特色是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特、优质和富有开创性的个性风貌[7]4。物质形态、组织形态和精神形态构成了高校的整体,其中精神形态所涉及的办学思想、发展目标、价值理念等又构成了学校的灵魂内核,彰显学校的特色所在。特色代表优势,优势又代表实力,是学校竞争力的根本体现。专业建设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科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打造学前教育优势专业群,实现群组内部的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特色不是立校就有的,而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培植起来的,人才培养特色首先体现在规格特色上,是区别他校的质量标准,应具有独特性、自主性与创新性。此外,人才培养特色还体现在育人模式上,面对MOOC、翻转课堂、生态课堂、互联网+等新兴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崛起,学校要秉承开放、吸纳的态度,积极尝试新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具有鲜明特色的育人模式不仅能够培养更具创新性的优秀人才,也更能推动学校在竞争逆流中赢得主动。

4.适应教育转型新要求,跨越发展需要新作为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史,也是一部师范学校升格史,从中等师范学校到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再到师范学院,继而成为师范大学(或综合性大学)。中职幼儿师范学校升格为幼儿师范高等院校后,学校不免会有摆脱过去中职教育印痕的冲动和想法,力求短期内通过逐渐减少甚至停止中职类招考,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专类院校。对于中职部分是否需要保留、保留到何种程度、何种规模的疑问,从新升格幼儿师范高校的发展利益来讲,特别是在贵州省实施教育“9+3”这个阶段,在可预见时期内保留一定规模的中等职业教育还是有必要的。随着学校办学实力的增强和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在未来可以逐渐减少规模,就当前形势而言,保留中职教育既是为全省的发展战略服务,同时也有利于争取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做好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实现共生共荣。

对这批升格的幼高专而言,未来是一张白纸,如何在白纸上描绘出万千绚丽图景则是每位院校掌舵人深思的问题。传统“象牙塔”式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新需要,必须改革办学方式,在制度建设、机制健全上寻思路、找灵感,适应产业转型发展新要求,构建由政府主导、校企参与、社会监督的“政—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学校的发展建设最终要落脚到“新”上,不能按照以前大学发展的“套路”来发展,时不我待,发展要有“新作为”:

第一,思路和理念要紧跟新发展。贵州的落后主要源于观念上的落后,而有时理念的落后往往是致命的。要发展就要打破旧有观念的束缚,学校需要组建专门的战略研究团队,以“智库”的形式给予学校管理层决策支持。这也涉及办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高职高专新兴专业人才的缺乏,研究力量薄弱,没有能力组建相关团队,只能靠管理层的自我摸索,注定会走很多弯路。学校的发展规划除获得全校师生的支持外,还需要聘请校外专家组成顾问团队进行科学论证,与管理层共同筹划学校发展战略大计。

第二,教师成长要有新突破。高校的生命力在教师,虽然不能用“高校学术浮躁、急功近利、行政化倾向严重的问题”[8]51来形容新兴高校,但高校资历化、行政化问题同样也存在于新兴高校之中,此外,相对其他高校“学术浮躁、急功近利”,新兴高校则面临教师学术羸弱、偏安享逸的问题。幼高专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理顺学校发展机制体制,用现代大学精神、文化、制度和标准来架构学校发展规划,实现战略转型。对新兴幼高专而言,由中专升为高校,科学研究的角色会更加突出,教师低水平的教科研达标是无法适应竞争需要的,构建行之有效且能落实到位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必不可少,给予拔尖青年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学术自由,鼓励学术与教学创新,营造学术良性竞争氛围。

第三,学生成才要有新标准。如前所述,高职高专院校主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其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体现在高职人才培养对行业企业岗位能力标准动态变化的适应上[9]92。幼高专培养的“产品”主要面向幼教机构,适应幼教岗位能力需要是人才培养的基本标准。面对幼儿园发展过程中层出不穷的新困惑与新问题,仅有娴熟的教学和管理技术技能是不够的,它们更多是依靠先进经验和深度学习的持续吸收与积累,即创新研究能力。研究是一种学术能力,也是一种做事态度,是对问题的深入剖析与深刻解决,创新型人才的涌现离不开研究能力的培养。

第四,校园文化建设要有新蓝图。文化是学校内涵的体现,幼高专在转型升格后,校园建设最需警惕的是重硬件投入而轻软件建设,尤其是校园文化建设。国家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企业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我们更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10]326。学校管理者需清醒认识到,升格前的中等师范院校文化是难以适应现代大学制度要求的,这并不是说要与过去做“完全切割”,另起炉灶,而是说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重塑并彰显高等学校文化特色,是质的飞跃而非量变的续累。一方面,领导要重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和方向把握,加大物质与精神建设,尤其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校企文化融合,体现幼教特色与职业特性,构建学校多元开放、融合共通的现代校园文化体系。

总之,高校的进步与发展要有砥砺时代的勇气和奉献担当的精神,贵州幼儿师范教育的成长进步必须紧紧把握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脉搏,做好战略规划,以开放包容、改革创新的胸怀与担当推动学校高品质、强实力、特色化发展。

猜你喜欢
升格贵州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升格
有针对性地运用例证——《拥抱“不速之客”》升格
看清要求,有的放矢——一篇2019年高考考场作文升格的启示
贵州,有多美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