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产教共享生态系统建构研究

2019-03-15 17:28曾璐璐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产教主体融合

曾璐璐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经济管理系,辽宁 沈阳 100122)

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深化内涵建设、搭建产教共享生态系统有助于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技术教育与地区产业协调发展。有针对性的人才定制化培养可以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产教共享生态系统的内涵与特征

(一)产教共享生态系统的内涵

生态系统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内,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因能量转换、物质循环代谢形成的统一整体。它强调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联系与互动,并且系统本身具有开放性特点。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必须不断从外界输入新的能量以保持动态平衡状态。[1]产教共享生态系统就是基于生态系统所具备的特点,全面考虑政府、高校、行业、企业、中介机构等主体要素和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职业教育水平等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和谐共生的有机整体。

(二)产教共享生态系统的特征

1.开放共享。开放共享是产教共享生态系统赖以维系的基础,包括开放和共享两个方面。前者一方面体现在各参与主体间的相互接纳,另一方面体现在整个系统在动态平衡中不断调整,根据发展的需要吸收、吸纳新的要素因子参与其中、共谋发展。后者主要包括资源和信息两方面的共享。资源共享就是基于一定区域范围的资源分享,包括物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生态系统内各参与主体拥有的各类要素资源可以被其他主体共同使用、共同分享。这不仅可以增强各利益主体间的关联性,还可以形成规模效益、节约合作成本。信息共享意味着来自于各参与主体的政策、教育、产业、市场等不同种类的信息交汇融通。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合作运行机制实现信息的交换与共享能够大大提升信息资源利用率,避免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上的重复浪费。

2.跨界融合。跨界融合是产教共享生态系统最显著的特征。它表现为不同领域的各参与主体间、生态系统内各类要素间相互渗透的内嵌式发展格局。其本质是相关利益主体间的深度合作。产教融合本身即是不同领域、不同组织、不同形式的协同合作。它包括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学校与企业的融合、教学与生产的融合等,是对校企合作联合育人模式的深化与升华。产教融合囊括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个利益主体,涵盖了法规政策、行业规范、教学目标等多个测评标准,是围绕产业整体价值链的集成整合和一体化合作。

3.多维链接。产教共享生态系统的外在表现为诸多参与主体与参与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各主体、各要素依托产教共享生态系统搭建的平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不同层面上的相互关联实现共同发展。根据参与主体的不同,产教共享生态系统的链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的链接表现为政府、产业(行业)、企业、学校、中介机构等利益主体的密切联系、共生共存;微观层面的链接表现为政府管理者、企业管理者、教师、学生、企业职员等参与主体的协同配合、共育人才。这种多维链接不仅提升了产教共享生态系统内部资源和信息共享的使用效率,而且也为各利益主体和各要素因子的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是产教共享生态系统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集中体现。

二、产教共享生态系统的构成主体及其作用

(一)政府统筹,规划管理产教共享生态系统资源建设

政府是产教共享生态系统的统筹规划者。产教共享生态系统是一个有多方参与、协作的有机整体。参与者需要共同遵循一系列规则、制度以确保系统正常有序运行。政府作为“产教融合”教育理念的发起者需要在协调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中介组织与企业、院校的协作关系、人力与物质资源配置关系等方面参与规划和管理。[2]各级政府可以结合地方经济的实际情况,制定促进校、企、中介组织合作发展的规章制度,对各方关系的协调协作进行顶层设计管理,构建秩序和谐、运行稳定、管理科学的高职院校产教共享生态系统。

地方管理部门应利用其资源优势,设计推出一系列引领性的产教融合项目,推动参与主体合作的深化。整合先进企业、示范院校、产业园区,引导中小企业共同参与,吸引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才、资源进入项目,将各主体间的自由合作纳入政府管理,帮助产教共享生态系统形成体系化运作机制,保持系统的有序迭代更新。

(二)企业主导,引导产教共享生态系统共建方向

企业是产教共享生态系统的主导者。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企业的主体作用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升级中不断被强化。特别是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把企业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主体,把发挥企业的作用作为产教融合的关键。

在产教共享生态系统中,企业可以通过参与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开设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为教师提供锻炼机会等多种方式与学校展开合作,引导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坐标加以调整,使人才培养的质量能够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在解决企业用工需求的同时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进而保持产教共享生态系统始终处于良性运行。

(三)高职院校积极参与,完善产教共享生态系统建设内容

高职院校是产教共享生态系统的积极参与者,是整个系统的人才培养基地。从“产教融合”发展的初级阶段开始,高职院校就一直是这一政策的积极响应者,主动寻求合作企业共同办学,调整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包括共建实训基地、设置订单班、科技研发合作等。通过双方合作,学校一方面调整了教学模式,将教学项目对接工作岗位、将教学内容对接技能要求,满足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双重要求,另一方面改变了办学模式,引入包括企业文化、岗位操作规范、企业实训要求等企业元素,按企业的用工标准培养人才。正是因为有了高效的人才输出,产教共享生态系统才有了持续运行的动力和保障。

(四)中介组织搭建渠道,协调产教共享生态系统构建

产教共享生态系统中的中介组织主要是指介于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机构或组织,如行业协会或社会第三方机构等社会组织。中介组织是产教共享生态系统中的桥梁,发挥着黏合剂和催化剂的作用。

在“产教融合”的初级阶段,中介组织没有作为一个参与主体出现在产教共享生态系统中,其作用也没有被发掘、重视。《意见》首次明确了产教融合的制度框架,强调要搭建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四位一体”架构,对行业组织和社会机构在构建协同体系中的作用给予了特别重视。《意见》提出要发展产教融合中介组织和服务性企业,促进校企紧密联结,并提出“积极支持社会第三方机构开展产教融合效能评价,健全统计评价体系”。中介组织拥有大量的企业资源,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提供与其专业特色相匹配的企业实训项目,搭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促成两者的合作共建。

三、新时代构建产教共享生态系统的现实逻辑

(一)产教共享生态系统是新时代转变职业教育形态的有效途径

由多元主体和集成化资源构成的产教共享生态系统打破了传统职业教育在师资力量和设备场地上的束缚。一方面吸引先进企业的技术人才走入课堂、参与教学,增强技术技能的教学力量,另一方面为专职教师提供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升的平台,夯实专业教学基础。在教学上,原有的教学场地得以扩展。车间成为教室、生产线成为教学一线、技师成为指导教师。在多元主体的配合下,职业教育的整个教学内容被重新梳理、教学过程被重新构建,教学模式被重新修正。为适应这些转变,高职院校的办学形式由单一的公有制办学发展为“引企入校”、“引企入研”、“集团化办学”等多种形式。依托于产教共享生态系统建立,职业教育获得了一种混合式、共享式、开放式、动态式发展的全新形态。[3]

(二)产教共享生态系统是新时代推进职业教育创新的有效途径

职业教育一直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担负为经济建设培养输送产业工人、技工、技师等技术型人才的使命。面对互联网、AI等信息、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寻找新的有效渠道来应对整个产业人才培养体制变革提出的新要求。[4]产教共享生态系统打破了教育、人才、科技、产业的边界,将学校、企业、管理机构、中介组织等多位主体和技术、设备、资金投入等不同要素不断融合。从渠道上,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职教领域,突破资本与教育融合的瓶颈;从机制上,吸纳企业项目进入教学过程,缓解职业教育产教文化相融的问题;从驱动上,企业、学校联合研发项目,科研成果在企业实地转化、收益共享,解决产教融合中“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局面。产教共享生态系统的构建强化了社会、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参与度,为职业教育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探索出了新的途径。

(三)产教共享生态系统是新时代推动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社会进步有赖于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人才培养和技术水平是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持续动力。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和优化升级的关键阶段,对处于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一环的职业教育提出了适应性的需求。[5]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人才供给和产业需求相匹配,新兴产业和现有产业的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通过产教融合由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培育,学生将学校习得的理论知识在企业实践,在职业岗位完成身份转换。单一的学校教学无法实现跨界培养。产教共享生态系统为职业教育协同育人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同时,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产生的众多研发成果需要通过生产型人才的技术技能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通过明确市场主体、社会信息共享,产教共享生态系统畅通了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渠道,为持续助力产业发展提供了核心动力。[6]

四、新时代产教共享生态系统的路径建构

(一)发挥政府协调职能,完善配套政策法规

在新时代建构产教共享生态系统,必须培育产教共享的政治、法律和文化环境,建立支撑产业与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策应关系的体制与机制。第一,理顺产教融合的法律关系。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强支持产教融合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修订现有法律条文中与产教融合相抵触的内容条目,增加支持产教共享生态系统建构的法规内容。以立法形式明确产教融合中各方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定位产教融合的跨界性,在顶层设计中体现产教融合的社会属性。第二,完善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各级政府应当在政策层面对产教融合给予支持,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和政策扶持,创建有利于产教共享生态系统建构的政策环境。第三,搭建产教资源共享平台。地方政府应当利用政府资源的便利性,紧密联系区域内的学校、企业、第三方中介机构等产教融合主体,搭建信息沟通、技术支持、资源共享平台。通过职教集团、职教联盟等多种合作形式共同开展产学研项目和职业培训等活动,实现人、财、物,技术、项目、服务等方面的立体化共享。

(二)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产教融合要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让企业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现阶段,相当数量的产教融合依旧属于浅层次合作。企业的参与程度有限、参与积极性不高。这其中固然有政策、制度、机制等环境因素,但企业自身因素也不能忽视。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追求经济利益是企业的本质和目标。“如何获取长期效益”、“从哪里获取长期效益”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这一背景下,企业需要发现自身问题、挖掘自身优势,从观念上提高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第一,企业应当摒弃“教育是学校的事,生产是企业的事”的陈旧思想。企业的发展需要技术与人才的支撑。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新科技的技术人才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企业延续生产力的要求。按照企业的要求输出“能干、会干”的技术人才,不仅是学校的事,更是企业的事。第二,企业应当树立“兴教兴邦”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外溢效应可以惠及整个社会,企业必然获益其中。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应当积极主动承担起兴教育人的主体责任,在经济利益之外更好地回馈社会、服务大众。产教共享生态系统为企业实现社会责任、扩大社会影响力提供了平台。

(三)调整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服务产业能力

深化产教融合必须融合教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强调人才链与创新链的耦合,学校教育与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对接。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各种渠道,与行业企业配合协作,确定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服务产业能力。第一,建立产教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首先,高职院校应当依据产业发展方向整合已有专业或专业群,创建紧密对接行业技术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设置符合行业发展和技术升级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为区域行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其次,学校应当依托特色专业(群)或重点专业(群),与优势企业特别是先进的国有大型企业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聘请行业领域优秀的专业人才共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高素质“双师技能型”教师团队。在提高教育品质的同时提升学校在行业企业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合作办学平台。最后,学校应当依据专业(群)优势,针对合作企业的具体需求提供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员工培训等个性化服务,增强产教共享生态系统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的执行能力。第二,调整人才考核评价标准,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企业协同育人意味着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需要由学校单一评价主体调整为校企评价双主体。学生是协同育人教育体系的联合产品。教学效果的优劣既要有知识体系的考核,更要有实践操作的检测。学校应当依据企业岗位的工序流程设计考核项目,依据行业企业的真实需求设立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结合企业规范设定考核标准。也可将部分考核权分配给企业,形成校企双方协同培养、共同鉴定的评价体系。

(四)重视中介组织的协同构建作用,扩宽产教融合渠道

产教深度融合存在着产业技术与教育技术、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行业发展要求与专业建设要求、产业资源与教育资源、企业利益与学校利益等多方面的融合问题。这些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是结构性障碍。产教融合的结构性障碍是文化差异。企业看重的是通过合作获取技术可以创造财富,高校期待的是通过合作升华知识可以提高学术声誉。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的合作通常是短期的,以学术素养为出发点的合作必然是长期的。二是技术性障碍。产教融合的技术性障碍是沟通不畅。企业对高校提供的服务缺乏兴趣,高校往往忽视企业的真实需求。校企双方的各自诉求无法在合作中达成或实现,致使产教融合流于形式。因此,建构产教共享生态系统需要在加强校企双方自身建设的同时,引入中介组织参与建立产教双方的意识分享渠道、搭建校企合作的价值交换平台。行业学会等行业性中介组织可以利用行业资源为有需求的校企双方建立联系,为开展合作奠定基础;培训机构等社会性组织可以结合行业需求,与高校共同创设一些前沿技术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为企业、高校提供职业培训、教学服务等。中介组织的加入可以使产教共享生态系统各主体间的关系更加润滑、联系更为紧密,为整个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产教主体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融合菜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