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青
(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合肥230061)
界首位于皖北地区,处于安徽省与河南省的交界处,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剪纸、年画艺术等声名远播。多种民间艺术的融合为界首刺绣提供了灵感源泉,形成了独特的刺绣艺术风格。界首刺绣于2013年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享誉国内外。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首刺绣历史悠久,是我国北方民间平针与布艺结合之绣种,在唐、宋时期已形成特有的风格[2]。
界首刺绣的产生是地域民俗文化积淀的结晶,它内容丰富,极富大众情感,具有很强的原生态性审美特征。其中最具吸引力的当属其富有特定文化底蕴的图案和纹样。艺术来源于生活,图案是人类生产生活创造的文化符号。从远古的图腾到近代的标识,图案作为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的一种精神载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被视为当代设计的重要灵感源泉。
我国的传统图案是人们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产物。我国传统图案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具雏形。原始人以捕鱼狩猎为生,因而制作的陶器上使用了大量的绳纹和网纹;先秦时期重礼,因而青铜器上又产生了极具庄严感的饕餮纹等。界首刺绣的图案也是当地人民物质和精神活动的产物,是界首地区能工巧匠观物取象的结果,带有明显的象形特征。其图案既有用写实手法真实再现的自然物象,也有强调点线面组合不依赖具象而独立表现的抽象图形。界首刺绣的图案受多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在题材选择和色彩运用上呈现质朴与厚重的特质,体现了民间艺术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审美取向。
界首刺绣图案主要有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民间故事纹样[3]。由于它和百姓生活紧密联系,在图案的选择上有着浓厚的民俗特色。“吉祥和美”被认为是中国传统装饰亘古不变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一些传统节日里,各种形式的纹饰、图画表达着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祝愿,界首刺绣图案也无例外地指向“吉祥和美”这一美好愿望。界首刺绣的图案大都具有象征意义。象征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符号表达意义的一种方式[4],选取民间有美好寓意的吉祥纹样,如头巾上“凤穿牡丹”象征着美好光明和幸福,“喜鹊登梅”预示喜事临门、喜上眉梢,“五谷丰登”象征百业兴旺,使得界首刺绣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界首刺绣除了吉祥图案以外,还有一些表现民俗活动及生活场景的作品,多数图案看似简单,实则繁杂,寓意丰富,古朴中寓高雅,粗犷中见大方,不失为民间艺苑的一朵奇葩。
另外,界首刺绣的图案构成形式十分丰富,有几十种以单独纹样为主的主题图案,也有作为装饰的角隅图案、边角图案。界首刺绣品主要是人们的日常用品,比如头巾、盖布等,因此形式生动活泼,不受拘束。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审美要求,不同的刺绣方法,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风格和趣味的中国民间刺绣图案[5]。界首刺绣形式丰富,是民间手工艺人非常个性自我的一种表现。界首刺绣妇女在创作刺绣作品时挥洒自如地描绘心中的美好景象,在题材及技法上不受太多的束缚,她们在处理图案时采用观物取象的方法,化繁为简,夸张变形。
界首刺绣艺术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是民俗艺术的传承,它饱含了界首先民们的智慧。现代艺术设计具有多元化、民族化特点,从传统工艺美术中汲取营养,拓展设计思维,能更丰富我们的艺术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传统手工艺也逐渐被机器制造所代替,面临逐渐没落的困境。同时,外来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冲击使得许多民间艺术所生存的文化土壤迅速流失,这些为我们生活中增添色彩和欢笑的民间艺术正面临着失传的困境[6]。虽然我国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还有不少民间艺术由于脱离了现代生活、失去了大众需求的土壤而很难继续生存下去。界首刺绣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它虽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护,但除了几位非遗传承人在坚守这块阵地之外,大众对这门艺术的兴趣逐渐降低。民间刺绣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将其图案的创作方法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起来,不失为对民间艺术进行活态保护与传承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刺绣图案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的案例数不胜数。许多服装设计师在服装设计中都借用了中国刺绣艺术的图案和配色技巧,他们从传统刺绣工艺中汲取营养,重新诠释了民族风格。当然,我们在借鉴传承中要注意,传统的界首刺绣风格装饰性大于实用性,因而不能一味照搬,需要设计者运用新的设计观念与思维对传统元素进行再创作,使其更具时代性。
中国传统刺绣注重色彩的强烈对比。界首刺绣在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中创造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色彩的搭配更是别具特色,明显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刺绣艺术色彩搭配风格。
一个地区大众艺术色彩观的形成与其历史文化传统、地域文化背景息息相关。界首刺绣在色彩搭配上主次分明,具有该地区显著的民俗特色。刺绣是一种针法和绣线紧密结合的手工艺术,人们在欣赏其精美手工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其绣画的内容。刺绣作品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来自于配色,人的视觉对色彩的敏感远大于对形状的敏感。中国刺绣品种丰富,每个地区的色彩搭配都各具特色,有的明媚,有的纯净,有的夸张。界首位于刺绣意义上的南北交界处,刺绣风格上既有北方的粗犷豪迈,又有南方的精细柔媚[7]。界首刺绣在色彩上也是兼容并蓄,色彩艳丽,艳而不俗,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配色法则。界首刺绣为了增强视觉效果,多运用使人产生深刻印象的对比色并用金线穿插其中。有了金色的加入,整幅作品显得更加灵动,营造了一种对比统一的装饰效果。与其他地区绣品色彩鲜艳的风格相比,界首刺绣更为纯朴。在当代服装界,很多的高档定制时装为了传递出一种低调的华丽,纷纷从古代刺绣中学习色彩搭配。如某著名服装设计师的一件作品,就平绣了金丝加以点缀,别有一番风味,获得如潮好评。
刺绣图案一般都有着极强的象征性。绣品的制作者往往不满足于现实事物的简单再现,而是综合运用多种造型手法,创作出具有浓厚民间气息、简洁洗练的作品来。界首刺绣的构图形式是千百年来一代代手工艺人不断观察和提炼的结晶。只有充分了解界首刺绣的形式美法则,才能更好地将其运用于现代设计之中。
如前所述,界首刺绣的形式美规律是千百年来手工艺人通过观察自然各种物象总结归纳出的一系列美学法则。界首刺绣在处理图案上有着独特的规律,它在自然事物原型基础上适当运用夸张变形,注重神似而不求形似,做到绣法与画面的完美结合,利用各色绣线勾勒出一幅幅构图饱满、疏密有致的作品来。
线是物体抽象化表现的有力手段,具有卓越的造型能力。界首刺绣的图案注重线造型,通过点、线、面的搭配组合来表现线的点化、线的面化;构成形式丰富,通过图案与针法的巧妙结合表现刺绣图案的曲面、阴影及其他复杂的立体感[8]。界首刺绣注重线的变化与统一,心灵手巧的刺绣艺人在刺绣过程中会在线的粗细、长短、间隔、方向上做文章,通过不同线条的搭配使图案形象完整且富有变化,图案多样而又秩序井然,极富艺术情趣。另外,刺绣图案的组织形式也体现了界首刺绣艺人的独运匠心。与其他地区以主题纹样为主的风格不同,界首刺绣在形式上将传统刺绣的单独图案和连续图案有机结合,形成特有的复合图案。画面组织形式以二方连续(以点定位、以线定位,重复、对称)和适合图案装饰为主,向上下、左右、对角等方向不断地重复排列,形成连续图案。图案主次关系的处理也很巧妙,既有端庄稳定之美,又有活泼灵动之美。完美的处理使刺绣作品达到了层次丰富与隔物换景的效果,具有很强的视觉张力。
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地域文化则是一个地方长期以来形成的具有相同相近特点的社会审美习惯、大众心理特征以及价值观念的总和。民间美术根植于特定区域,往往与当地的民俗紧密相连,主要表现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场景、人生百态、理想追求和审美观念,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
界首刺绣作为人民群体的创作结晶,历经千百年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凝聚了界首地区深刻的地域文化内涵。刺绣图案大多来源于当地社会生产生活,人们在劳动和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结果被巧妙地嵌于刺绣作品中。在创作刺绣作品时,界首刺绣艺人们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悟创造性地展现在绣面上,创造出丰富多彩、寓意深刻、象征性强的图案形式。由此可见,界首刺绣图案的形式和内容已经超越了装饰本身,被赋予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美在民间永不朽”[9]。
地域文化在设计中的运用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设计理论家L.曼德福。曼德福所处的年代正是国际主义风格的高潮时期,在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设计思想影响下,各国设计作品都呈现出相似的外形。为了摆脱冷漠、枯燥的国际主义风格,曼德福认为地域文化是推动设计创新的重要因素。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国许多设计师唯西方设计理念马首是瞻,往往忽视东方民族特色,作品中充斥着浓郁的西方色彩。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民族艺术的传播与传承,只有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优势,勇敢回归传统,才能深掘我国现代设计的灵感之源,探索中国设计的崛起之路。
界首刺绣的色彩对比手法、形式美法则、审美意趣等,都为现代设计提供了设计思维和方法。当下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将界首刺绣和谐地融入我们的现代设计中,建立中国特色的设计语言体系。界首刺绣图案流播千载,值得深入挖掘的宝藏很多。只有深入了解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背景,深刻理解当地的审美需求,才能设计出当代语境下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图案。
现代设计的流行风格瞬息万变,世界各地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更新。现代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追求。我国民间艺术给现代设计带来了许多灵感,以服装设计领域的中国风、室内装饰设计领域的中式设计最为典型,它们都代表了当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广泛认同。因此,我们的设计作品要更能传达文化的底蕴,才会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之产生审美共鸣。
本文对界首刺绣图案的色彩、形式构成和地域文化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讨论了传统刺绣与现代设计结合的可行性。现代设计对界首刺绣图案的大胆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开拓了现代设计的视野;在深入挖掘界首刺绣地域特色的同时,也赋予了传统工艺美术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