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池虎
(颍上县第三中学 安徽阜阳 23620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美育原则逐渐成为语文课程教学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而诗歌教学历来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提升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是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那么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贯彻落实美育思想呢?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
“精准凝练,画面感强”是古代诗歌语言的主要特色之一。在古代诗歌的写作过程中,诗人们推敲苦吟,力求用最精简的话语刻画最生动的画面。因此,现阶段我们所看到的古诗词大都短小精悍、一句一景、极富美感。我们要想贯彻美育原则,就要帮助学生们感受到诗歌的画面美,给学生们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例如:在古诗《蒹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古诗中所传达出来的若即若离的美感,我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为学生们播放了古诗《蒹葭》的配图。随后,我又播放了《蒹葭》的音频,古老的声音似从远方徐徐传来,与图画瞬间相融。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图片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们还原了古诗所描述的画面,将诗歌教学与视觉欣赏融为一体,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诗歌的画面美,提升了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语之不足,故咏歌之。”诗歌是人类情感的表达。它最初是人们歌唱的歌词,后来才逐渐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诗。因此,在对诗歌的欣赏中,情感欣赏是其永远都无法规避的。而培养“美情”也正是美育原则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落实的外在表现。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贯彻美育原则,就要引情入境,帮助学生感悟诗歌的情感美。
例如:在王维《使至塞上》一诗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我就采用以引情入境的方式,帮助学生们体悟诗歌的情感美。
首先,我带领学生们大声朗读诗歌,并让学生们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出文章中所描写地点、人物、时间;然后,我引导学生们对诗中所描写的画面进行联想,帮助学生们明确诗歌中人物的身份,所处的环境,所用的典故;随后,我又利用多媒体电子设备播放事前准备好的诗歌情境还原视频,与学生们脑中所想的画面形成对照,营造了深处关外壮丽风景之中的教学情境,促进了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的融合。
在这一课程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帮助学生们还原边塞壮丽的风景图画,还原了诗歌的创作情境,促使学生各项感官的充分调动,从而使其更加深入地感受作者诗歌中所表达的对边塞景色和边关将士的赞美之情,提升了学生们的情感审美能力。
审美是一门艺术,在诗歌审美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体悟诗歌的画面美、情感美,还可以感受诗歌的精神美。“文以载道”,诗歌不仅是古人抒情的工具,还是古人言志的载体。古代诗歌不仅寄托着古人的政治理想、人生抱负,还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真理、伟大的精神品格。因此,要想贯彻审美原则,提升学生的诗歌审美层次,还要引事入理,帮助学生升华诗歌的精神美。
例如,在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一诗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除了带领学生们充分感悟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丽田园风光之外,还为学生们详细介绍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让学生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陶公在诗中所说的“真意”。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系统地介绍陶渊明其人、其事,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超凡脱俗、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提升了学生们的精神审美水平。
总之,诗歌是美的载体,审美原则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落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通过对古诗的鉴赏来让学生感受审美的力度,审美的赏析,审美的创新,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去丰富它、落实它,让学生的语文各项能力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