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小旵
近年来在安徽、贵州、浙江、云南、广东、福建、台湾、北京、广西、四川、内蒙古等地陆续发现了记录宋元以来土地、山林、房屋等各种交易为主的民间契约文书,其中以徽州地区发现的契约文书数量为最。
宋元以来契约文书具有数量巨大、真实、唯一、具体、时间明确、手抄为主和跨越历史时间长等诸多特点,而这些特点是同时代传世文献所缺少的,因此,其学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宋元以来契约文书的数量,我们用“巨大”形容,是有根据的。关于宋元以来契约文书的具体数量,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字,据《徽州文书档案》推测,“现存世的徽州文书档案数量当不少于30万件,其中,宋元明清文书档案为20多万件,民国文书档案为10多万件”[1]。而据刘伯山统计,仅“已发现的徽州文书的数量当不下于40万份”、“尚待发现的文书数量尚有10万份左右”[2]。如果再加上贵州、云南、浙江、广东、福建、台湾、北京、四川、内蒙古等地陆续发现的契约文书,其数量十分可观。宋元以来契约文书是记录宋以来全国各地百姓各种交易的真实凭据,具有法律效力。而且这些契约文书具有唯一性和具体的特点。几乎每件契约上记录了交易的日期,时间明确可靠。绝大部分契约文书为当时村民抄写而成,记录了各个历史时期百姓的真实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这些契约上起宋代,下至建国以后,跨越历史时间近千年。近年来,宋元以来契约文书的刊布,引起了语言学、史学、农学、法学和档案学等诸多学科的强烈关注,各个学科也陆续申报了不少国家重大、国家级课题,产生了不少有影响的论著。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3]因此,正是这批数量巨大的宋元以来契约文书的陆续发现,客观上为新的学科——契约文书学的诞生提供了直接的条件,再加上已有的各学科的研究成果,新学科——契约文书学的形成已变为了现实。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契约文书学也将和敦煌学一样,成为国际显学。
近年来,有关宋元以来契约文书的史学等学科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有关契约文书的基础性研究还十分薄弱,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储小旵教授的《论徽州契约文书文本的主要特征》主要从大量徽州契约文书入手,分析徽州契约文书在文字、词汇、行文和书写格式上的主要特征,探讨了徽州契约文书文本主要特征在徽州及其他地方契约文书整理、相关研究中的价值。姚权贵副教授、博士的《清水江文书俗字丛考》考辨了清水江契约文书中一批常见疑难俗字,探寻了这些文字的源流演变,具有重要的文字学价值。
安庆师范大学储小旵教授、梁诸英教授和张丽副教授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宋元以来契约文书语言学和史学研究,承担了2011年新闻出版重大科技工程项目“中华字库”工程第九包“手写纸本文献用字的搜集与整理”子课题“宋元以来契约文书异体字搜集与整理”的研究,主持3项国家社科基金和多个省部级项目,在契约文书学领域取得了较有影响的成果,希望通过本栏目,引起学界对契约文书学的更多关注。“契约文书学研究”栏目的开辟,得到了《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的大力支持,谨此致谢。本期2篇文章,为契约文书的部分基础性研究论文,希望能起抛砖引玉作用,期待未来将有更多与契约文书相关的优秀论文见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