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霞 王 灿 刘晓庆 童 蕊 彭 斌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自主招生人数比例不断增加,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质量都普遍有所下降[1]。在长期从事高职高专的一线教学中,作者深切体会到学生们具有整体学习氛围不浓厚、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等特点。教师应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有效地运用实验教学,提升高职高专医学生对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的兴趣,从而加强其人体解剖学的理论知识。
在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人体解剖学是必须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是学习临床医学和其它基础医学课程的基础[2]。该课程的知识点多而零散,且直观性很强,因此实验教学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人体解剖学又是一门非常单调枯燥,实践性强的课程。我们每个解剖学教师在教学前都应该深入分析学生的学情特点及目前的学习状况,高效地利用实验课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以此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目前各个医学院校的解剖实验尸体都很稀缺,每个实验标本都来之不易。运动系统的骨骼标本如颅骨、股骨、椎骨等标本,由于学生长期的反复触摸和不当摆放,使一些骨骼标本的形态结构完整性被破坏,导致实验课上学生在骨骼标本上找不到部分骨性解剖结构,影响实验教学质量。
因此,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对医学生进行尊重逝者、敬畏生命、爱护遗体标本的人文素质教育非常重要[3]。老师要促使学生们怀着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养成爱护标本,轻拿轻放的好习惯。对和标本进行自拍、在骨骼标本上乱涂的不文明行为要坚决杜绝。
2.1 直观式的实验教学方法 人体解剖学的名词概念和解剖结构的知识点很多,对于高职高专的医学生们来说,熟练掌握知识点是有一定学习难度的。在解剖实验课上,教师可充分利用模型、标本的直观性,让学生由视觉到触觉进行感知,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活体进行触摸,使学生对解剖结构的印象深刻,帮助其加深记忆。如讲解胸骨角的位置和临床意义时,先让学生在胸骨标本上的胸骨柄和胸骨体相连接处略向前凸的位置进行触摸和指认,查看胸骨角两侧平第二肋,再让学生在自己和同学的胸骨上分别进行触摸。让学生对胸骨角这个知识点及今后学习胸腔穿刺如何确定肋间隙序数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
2.2 以问题为导向,小组合作式的实验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高职高专的医学生,要充分调动其上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的兴趣。医学的理论实践要密切联系临床。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每次实验课都布置与本次实验课知识相关的临床案例,让学生以5 人为一小组进行探讨,最后老师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逐一点评。如上脊神经的实验课时,先提出“脊柱受伤的患者如何搬运?”这一问题进行小组探讨,结合脊柱模型和脊神经标本,老师最后对错误和正确的搬运方式分别进行演示和讲解。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脊柱和脊神经的相关知识有了整体性了解和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们团结合作的精神[4]。
2.3 虚拟仿真软件在人体解剖学实验中的运用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仿真软件如数字人和3D解剖学软件在人体解剖学实验中的已经广泛运用。在高职高专的医学生中免费的手机版3D Body使用率很高。可教学生在手机触摸屏上利用该软件可对模型进行360 度的任意旋转,放大或缩小,拆分和组合,对皮肤、肌肉和血管的逐层剥离、隐藏和透明等空间性操作,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在人体解剖学的知识海洋里畅游,由感性到理性地掌握了解剖学的相关知识点[5]。如筛骨的全貌观察在颅骨标本上很难进行,而在3D Body上,学生对颅骨标本进行逐块拆解,可对筛骨的结构和毗邻进行全方位的仔细观察。虚拟仿真软件的运用不仅缓解了各个医学院校解剖实验尸源紧张,学生动手机会减少的问题,而且减少了师生接触浸泡标本的刺激性有害气体的时间,弥补了传统的解剖实验教学中模型和标本不能进行空间立体观察的不足。
以我校2018 级中医骨伤专业四个班113 人为研究对象,选取56 人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做为对照实验组,57 人采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做为教改实验组。结果对照组学生的实验考核成绩(平均分为(85.6±5.4)分,低于教改实验组的(88.7±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9,P<0.01)。由此可见,对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的效果。
综上所述,人体解剖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课程。在高职高专的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探索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综合性医学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