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艳艳
(合肥市包河区望湖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1)
老师怎样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倾听、观察、思考、表达,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技能,让课堂五彩缤纷。
战场,是军人的阵地;课堂,是老师的阵地。随着时代的变迁,课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很多奋斗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也在不停地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试图通过实验和实践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有生机,更有效率。课堂在老师源源不断的实践中绽放出新的光彩。
作为普通的一线数学老师,我一直在实践和迷茫中度过,直到有幸聆听贲友林老师的课和讲座之后,茅塞顿开。课中,贲老师让学生们按照老师的相关要求去整理、交流、思考、质疑。他的语言幽默,平实,具有亲和力。他的课堂真诚、朴实,整堂课没有过多花花绿绿的课件,只是在问题中引导学生自学、观察、思考,倾听、表达……老师的“引导”在其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这种以“引导”为主线的课堂,大大提升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也深深地启发了我,让我怦然心动,让我以之为动力,尝试着去实践和探索“引导”的方向和技巧。
我的践行对象是低年级孩子,他们年龄小,识字量有限,想让他们独立自学确实有困难。有的学生自学时,这里看一眼,那里写一笔,缺乏条理性。即便看起来似乎在自学,那也是走过场。看来教会学生怎么自学势在必行。首先,以条目型出示自学提示,规定孩子每步该做些什么。比如,在上《隔位退位减》的时候,先出示情境图,要求孩子通过观察、搜集数学信息,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出示自学提示:1.列出减法算式。2.估一估算式的得数是多少?3.用计数器拨一拨。4.笔算204-108,说一说个位上不够减,找十位借,十位上是0怎么办,5.笔算隔位退位减要注意些什么?老师把自学要求一条条列出来清晰简单,一目了然。在适当的地方要求学生进行圈、点、勾、画,做标记。学生在自学提示下一步步完成自学环节。按此种模式堂堂训练,时间久了学生便找到了自学的方法,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如果个别接受能力较差的孩子在一段时间未能达成自学要求,老师可以在课中提升对这些学生的关注度,帮助他们找原因,找方法,适时给他们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学的信心。在自学环节完成后,后面的交流环节更能体现出一位老师的“引导”艺术。
观察,在数学学习中尤为重要。在观察中,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就要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开始,我们可以带着孩子观察,先引导孩子看图,再读文字,在图文中搜集一些重要的数学信息,并运用找关键词的方法,培养“有序”观察的习惯,也可以联系题中的信息或问题观察。其次,放手让孩子模仿老师的方法独立观察,当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时,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把孩子的优点放大,当他们在观察中找到快乐和自信时,观察便成了习惯。长此以往,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了,才能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知识不光来源于个人自学,也离不开同伴的分享。在个人发言以及小组讨论中,倾听是至关重要的。怎样有效引导孩子倾听呢?客观上去分析:孩子的课堂倾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倾听,其时间持久,效果明显,身心放松,愉悦。第二种是被动倾听,是在老师的某种高压政策下逼不得已的倾听。其倾听时间短,效果也相对较差,学生处于不情愿、无奈的状态。我想每位老师都想把自己的学生引入到第一种倾听状态。这需要老师想出许多锦囊妙计来“对付”他们。如:1.小组加分制,哪个小组倾听最认真,便可以在一节课中加10分。2.集中抽奖制。设定周期期限,周期内得分最高的参加抽奖。有了这些让人向往和渴望的策略,学生的倾听状态好转了许多。久而久之,倾听便成了一种习惯,像空气一样自然。
数学学习永远伴随着思考,最能体现一个孩子的思考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和倾听能力息息相关的。思考能力较弱的孩子一般不会主动举手要求发言;在小组讨论的时候,也不会主动交流,除非小组长点名指示。要不他就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即便是回答,也是照本宣科,没有主见,没有创意。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不是一朝一时就能完成的,需要家校的合作配合。如,从小组长入手,让他们观察提出问题后,谁不主动,小组长可以任务型的指派于他,让他没有侥幸的余地。另外是家长模块,老师和家长进行沟通,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遇到困难时,家长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根据内在的信息一步步运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孩子思考,不让他的思维懒惰。教学中,老师可根据学生的思维情况,进行引导。发现学生思考能力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孩子思考的积极性。如果个别孩子不属于思维慵懒,只是缺乏方法,老师要伸出援助之手,借给他一些拐杖。比如,让孩子去思考,孩子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思考,老师可以运用问题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思考,这样思考的质量和效果会更佳。
作为老师,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孩子站起来发表自己意见的时候会滔滔不绝,语言表达如行云流水,还有的孩子在反驳观点的时候也是针锋相对,毫不示弱。我们会为他们这样的一场争论而喝彩。这都源于孩子有强悍的表达能力。既然这样,我们在低年级段就要鼓励孩子在课堂上多表达,大胆表达。首先从回答问题开始。老师一个问题的提出,给孩子一定的思考时间。回答时,声音响亮,思路清晰者,老师给予表扬和肯定,回答不好的也要给予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其次,尝试让孩子提问和质疑。有位名人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是往往提问却成了老师的专属产品,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让数学课变得生机勃勃,我的第一招:先提问给他们看,让他们跟着模仿。第二招: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我给予他们一定的提示,在提示中知道自己该从哪些方面去提问。第三招:鼓励和表扬。只要他们提出问题,老师便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便孩子能大胆尝试。
在课堂中,老师想真正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必须后退,站在幕后,让他们掌握学习的种种技能,这样才是会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他们蓄积一生的宝贵财富,为之一生受用,而我们的课堂也会因为孩子的“强”而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美丽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