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君芬,李 颖,应红月
(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放射科,浙江 台州 317523)
新辅助化疗是宫颈癌主要的治疗方法中之一,尤其适用于已失去最佳手术治疗时机的中晚期患者,可有效凋亡癌细胞而控制病情,其临床疗效已逐渐被认可[1]。但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并非所有患者对化疗治疗敏感,提示其应选择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有效评估患者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而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是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其灌注成像在评估肿瘤的疗效和预后中取得了一定进展[3]。本研究通过给予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并记录其灌注参数,探讨其对患者疗效的评估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患者50例,纳入标准:年龄18~55岁、无精神病病史、无化疗和CT检查禁忌症,病理学确诊为宫颈癌,预计生存期>6个月、配合完成新辅助化疗治疗,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或有其他恶性肿瘤,资料收集不全,有心、肝、肾等严重性原发性疾病,④化疗前1个月有放疗、免疫、手术等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的治疗史。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本组年龄36~80岁、平均50.68±7.89岁,体质量指数18.31~28.71 kg/m2、平均23.72±4.60 kg/m2,肿瘤Dmax 3~6 cm、平均4.86±0.52 cm,鳞癌28例、腺癌22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Ⅱb期8例、Ⅲ期36例、Ⅳ期6例、病理分级G1级14例、G2级30例、G3级6例。
1.2 多层螺旋CT检查
1.2.1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化疗前应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行常规平扫盆腔区域,参数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50 mA、矩阵512×512、电影模式同层动态扫描,球管旋转1圈时间1 s并持续扫描4层、层厚5 mm、探测器结构4 mm ×5 mm、旋转1圈扫描范围20 mm;再行CT灌注检查,经肘静脉通过高压注射器注射300 mg/mL非离子型造影剂(江苏晨牌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434),速率4 mL/s,剂量0.5 mL/kg,延迟10 s、采集50 s,重建后得到10 mm图像并保存。
1.2.2 图像分析 将所有患者图像和数据送入其配套的Sun Ultra AW4.1工作站并采用Perfusion-3软件分析,选取与病灶边缘相距1 cm、范围较大、避开肿瘤血管及坏死区等感兴趣区,以肿瘤最大直径层面为中心层面,连续选取 4 个层面为靶层面,每层选取3~4 个,设置阀值为100 Hu、输入动脉为髂外动脉,计算机处理后得到血流量(blood flow, 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灌注峰值时间(time to peak, TTP)、血容量(blood volume, BV)、表面通透性(surface permeability, PS)等灌注参数并记录保存。
1.3 新辅助化疗 所有患者均给予紫杉醇+顺铂(Paclitaxel+Cisplatin, TP)方案化疗治疗,即静脉滴注50 mg/m2紫杉醇(海南全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032,5 mL:30 mg),3 h后静脉滴注75 mg/m2顺铂(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358,10 mg),3周后重复用药。
1.4 化疗疗效标准 所有患者均在新辅助化疗2个疗程后行CT检查,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4]评估疗效,肿瘤最大径(maximum diameter of tumors, Dmax)增长>25%为疾病恶化(progression disease, PD),Dmax减少<50%且增长≤25%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Dmax减少在50%~99%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 PR),Dmax减少100%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有效率=(CR数+PR数)/总例数×100%。
2.1 化疗效果 50例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CR者1例、PR者35例、SD者10例、PD者4例,化疗有效率72.00%。化疗有效和无效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化疗有效和无效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化疗有效和无效者灌注参数比较 化疗有效者BV、PS明显高于化疗无效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有效和无效者BF、MTT、T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典型病例见图1、2。
表2 化疗有效和无效者灌注参数比较
A.BV图,BV=6.57mL/mg;B.PS图,PS=12.89mL/min/100g图1 宫颈癌PD患者CT灌注图(女,54岁)
A.BV图,BV=12.75mL/mg;B.PS图, PS=24.57mL/min/100g图2 宫颈癌CR患者CT灌注图(女,52岁)
2.3 BV、PS与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V、PS是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BV、PS与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分析
宫颈癌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根治术是早期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但对于中晚期或病灶较大的患者,常需结合化疗以提高治疗效果[5]。TP方案是临床上常用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可有效凋亡癌细胞,有利于缩小肿瘤体积和范围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预防复发[6]。但约有5%~33%的宫颈癌患者对化疗不敏感,提示其应选择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案,以避免盲目地进行化疗不仅加重了患者的身心、经济负担,而且增加不良预后的危险性。本研究中,CR1例、PR35例、SD10例、PD4例,化疗有效率72.00%,此结果与叶鸿等[7]研究基本一致,提示部分宫颈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疗效欠佳。这可能是由于部分宫颈癌患者受个体差异、病情等因素影响,导致其对新辅助化疗的药物不敏感,从而影响了化疗疗效,表现为SD、PD。
化疗前有效评估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是当前关注的热点[8-9]。有研究显示,肿瘤化疗效果与其微环境含氧状况密切相关,缺氧环境下化疗的敏感性及效果均将变差,而肿瘤组织内含氧状况取决于血管状况[10]。相关研究表明,多层螺旋CT是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其中CT灌注成像是一种成熟的功能成像方法,过静脉团注对比剂对感兴趣区进行CT连续扫描,能够获得感兴趣区的血流相关灌注参数、时间-密度曲线等,可有效反映肿瘤生长过程中血管的变化[11]。本研究中,化疗有效者BV、PS明显高于化疗无效者,化疗有效和无效者BF、MTT、TT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中BV、PS与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有关。BV是指存在于一定量组织血管结构内的血容量,PS代表血管表面渗透性而反映新生肿瘤血管成熟度[12];有效者的BV、PS较高,表明其肿瘤新生血管的血管内皮细胞不完整、相邻细胞间隙较宽、血管通透性较好,提示其血管供氧状况良好,能够使化疗药物更好地通过肿瘤血管而发挥更佳的抗肿瘤疗效。而无效者BV、PS较低,使化疗药物通过肿瘤血管的难度较大,导致抗肿瘤疗效欠佳。此外,本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V、PS是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表明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中BV、PS可作为评估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重要指标。这可能是由于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中BV、PS指标能够有效地反应肿瘤血管的渗透性,有助于评估化疗药物通过肿瘤血管发挥其抗肿瘤作用的情况,故能够作为评估患者的化疗敏感性及疗效的指标。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中BV、PS与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有关,BV、PS可作为评估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重要指标,因此本研究建议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应行多层螺旋CT检测灌注参数BV、PS,对BV、PS较低者应警惕化疗敏感性低,应实施放疗等其他非化疗治疗,以免延误患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