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中(甘肃金昌市永昌县红山窑中学)
培养中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是全面提升国民科学素质的基础工程,它直接决定着未来公民的科学素质,因此,从小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是提升整个民族一个国家科学素质整体推进的重要举措,也是紧迫的现实任务。
作为农村小学,只要我们立足农村,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农村教育的优势,同样也能高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
农村远离都市,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但农村的孩子与鸟兽虫鱼、田野花草相伴,广阔的农村为科技教育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资源。作为农村学校的科技辅导员、科学课教师应注意加强学生科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有意识、有计划地完善校内的科技教育环境,创设出良好的既与学习密切联系,又能有学习真实感的校园科技教育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学习活动中来,优化科学课的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
在课外,通过兴趣小组这个窗口,借创客的东风成立了创客活动小组,组装航模飞机、蜘蛛机器人、智能机器狗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地拓展学生的视野,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不断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地处偏远的西北农村。为了配合科学课的教学,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活动。学校校园内种植着许多景观花木,校园外的大地上有各种野生的花草,我们利用这一条件,安排有专业经验的教师为学生讲解各种花木的生长、结构特点等知识;在花开的季节可带领学生认识花的结构和组成,教给学生解剖花的方法。深秋时节,我们带领科普队员采集各种花草的种子,认识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后进行收藏。春暖花开后,科普小组又开始播种,观察花期。学校的环保小队则定期来到校园周边的村镇,清理那里的垃圾,回收废旧电池,保护我们的环境清洁。通过活动,学生们知道了爱护生态资源、保护生命之水的重要意义。
学校主动挖掘各种宣传阵地在科技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使学生耳濡目染,渗透科学教育,如我们会不定期地把创客活动小组的活动成果展示展览,向全校师生展示创客活动,有时也会在全校邀请小组之外的同学参加一些创客活动竞赛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小组成员的科学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带动其他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参与意识。
西北农村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这样却较好地保护了自然环境,保留了大自然的本来面貌,这里俨然就是一个资源丰富多彩的自然博物馆,正是我们小学科学最理想的实验室。农村小学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这些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教育活动,进行小课题研究。
在科学的教学中可利用这一特殊的优势,上好科学课。如上“沙和黏土”和“土壤”实验课时,笔者将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田间、地头进行考察、实验,去认识各种土壤。在当地还有古老的手工陶瓷作坊和烧制陶器的古窑,带领学生到那里去参观学习;又如学习“我们周围的动物”“我们周围的植物”“生物的多样性”时,就把学生带到花坛边、田野里、农场中、森林里去,使他们在实践中去观察探究、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然后结合他们生活中的亲身体验,使学生加深了印象,增强了分辨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和浓厚学习兴趣,轻松地获取知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开展植物教学,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剖技能等通过具体活动得到了培养,不仅掌握了课本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总之,只有把课堂主阵地和科技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利用农村教育的资源优势,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才能在科学学习和科技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学生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