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杏梅
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人民医院 云南大理 6756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老年群体的发病率高,临床上主要采用微创内固定等方法治疗。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弱,常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尤其是高龄患者,术后的肢体功能恢复较慢,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患者治疗期间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护理,将对疗效与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本试验纳入88例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了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8例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本次分组护理试验,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4例对照组与44例观察组,对照组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有18例、26例,年龄70-85岁,中位年龄76.4岁,骨折AO分型:A1型16例,A2型20例,A3型8例;观察组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有20例、24例,年龄72-89岁,中位年龄77.3岁,骨折AO分型:A1型18例,A2型19例,A3型7例。统计分析上述两组一般资料,显示年龄、性别,骨折分型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之间可以进行试验比较。
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服务,术前完善各项检查与手术准备,术中给予患者生命体征、麻醉、手术配合等护理,术后给予患者生命体征、患肢末梢血运与感觉运动等观察。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协助其生活护理。
观察组:44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整体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先对其进行评估,明确相应的护理问题,如高龄、基础疾病、骨质疏松、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等。落实整体护理干预措施:1、术前认知护理:对患者的认知情况进行评估,采用通俗易懂语言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纠正错误认知,并将手术步骤与手术治疗的作用介绍给患者。2、围术期心理护理:术前询问患者内心有无顾虑,聆听患者倾诉,总结心理问题,并采用语言与肢体安抚患者,鼓励其积极地面对手术;进入到手术室对患者进行安抚,让其放松身心。3、术后护理:术后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下肢末梢血运与感觉运动等观察;向患者讲解术后疼痛的原因,让患者了解镇痛方法,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度,还可通过播放音乐、电视节目,和患者聊天等方式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从而缓解疼痛感;每1-2h帮助患者更换1次体位,按摩骨突部位,预防压力性损伤;勤翻身,预防肺部感染。4、术后功能锻炼:术后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术后早期进行床上被动四肢锻炼,如扩胸、抬臀训练;逐渐过度到床边站立练习、缓步练习,再逐步过度到主动关节锻炼。护理人员每日评价患者训练情况,视情况进行负重训练。
(1)手术日与术后3d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采用VAS评分法,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高[2]。(2)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以及住院时间。
对本次试验的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进行SPSS19.0统计分析,组间采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
术后3d,观察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明显比手术日显著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的评分比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果见表1。
表1: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4.55%,比对照组(25.0%)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和住院时间比较
临床上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多采取手术治疗,可以让骨折端在一定程度上复位固定,但是围手术期患者存在着诸多的护理问题,尤其是高龄患者,身体耐受力差,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因此护理问题更多,对于手术后的恢复也有着不利的影响。
采取优质的、整体性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手术疗效、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首先要给予患者最基础的护理,内包括体征监测,病情护理、心理护理与生活护理等,同时还应实施整体性的护理干预,如潜在并发症评估与预防护理、疼痛护理干预,以及个体化的康复护理干预等[3]。本次试验通过44例患者实施整体性的护理干预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患者的VAS评分明显更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4.55%(2/44),比对照组(25.0%)显著更低,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结果提示,整体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对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疼痛程度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患者的康复,临床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