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天荣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SQARE”教学法是笔者在旅游策划案例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所谓“SQARE”教学法就是单词Scene(情景、场景)、 Question(设问)、 Act(学生行动,主要是思考方案)、 Remark(公开原策划案并点评)、 Evaluate (评估)首字母的拼写。这一过程的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SQARE”教学法示意图
根据该教学法,教师在讲解某个案例时不是一股脑儿地一下就把这个案例和盘托出,而是描述一个情景:该策划项目的基本情况,如位于某个区域或某个待开发景区(或需要提升的景区)的基本情况,主要是旅游资源、道路交通、气候、人口、历史、经济状况等,让学生进入到预策划的场景中,调动他们的想象力①。如果估计这个案例在课堂内解决不了的话,那么教师事先可以把材料印发给学生,让他们课外完成。第二步开始要设置问题,甲方需要解决问题(其实就是策划目标或者策划任务),再进一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挖掘旅游资源的潜力。旅游策划成功与否就在于策划者能否把策划地的旅游资源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并形成有吸引力和支撑力的卖点,才会形成能带来市场效应的策划案。然后就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并形成自己的建议策划案:思维聚焦和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当堂完成也可以课外完成,当堂完成由于时间仓促,学生能有那么1-2个零星的点子(创意)已经相当不错了。为了效果更好一点,可以考虑给学生留足充分的时间。到这里其实就是故意给学生卖了一个关子,并不把原策划者的解决方案一揽子就告诉学生,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空间,避免了案例教学的“满堂灌”。等学生讲解或者交上自己的策划草案时,一定要充分寻找学生策划案的亮点,以便激起他们的学习(或策划)热情和动力把原策划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答案但不是唯一的答案)的具体方案公布给学生,让他们寻找差距[1]。最后一步是教师对自己选择的案例、设置的情景和疑问以及学生草案的质量等做全方位的评估,以便下一个案例做更好的改进。这种方式虽然距离真刀真枪的策划还有点距离,但是仅仅就课堂教学来说,其效果已经足够了。采用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在选择策划案例时一定要精,原策划案须有常人莫及的地方:要么是概念或主题提炼上,要么是发掘当地资源上,要么是解决措施上,要么是市场定位上,总之必须有独到的亮点和特点。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留下深刻的印象。正是这些“差距”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魅力,也激发他们“赶上”“靠近”策划人(案例的原作者)的动力,产生一种见贤思齐的良性学习驱动力[2]。
旅游策划是旅游行业进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活动(环节)。通过旅游策划可以整合旅游资源,并使旅游资源和资本完美地结合。一个成功的旅游策划会让旅游项目更具有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也使原本闲置或者不被认可的旅游资源发挥出独特的魅力,助力当地经济的发展。正是因为旅游策划活动强实践性和创新性,使得旅游策划学的教学忌讳从理论到理论,尤其是在概念之间进行繁琐的演绎。
旅游策划学是研究旅游策划规律的学问。它与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学科相比,尤其强调实操性、实用性和应用性。旅游策划学虽然也对旅游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概括,但是这种总结和概括的根本出发点是要指导具体的旅游策划实践活动。正是由于旅游策划学鲜明突出的实践性,决定了该门课程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能照搬一般的理论讲授方法[3]。在该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不注重实践内容的教学,那么就会产生死记硬背、头脑空空如也的悲剧,等学完这门课程后,学生只简单识记了几个概念、学会了答题,一遇到实际问题还会立刻发懵的不良现象必然产生(强一点的学生能够借助学到的零星理论纸上谈兵)。等考完该门课程,把刚刚死记住的几个概念立刻抛之脑后。到底学了什么,运用这门课程接受的理论怎么做?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角色认知错误:误把自己当做是学生学习的主体了,而忘记了学生才是“学习共同体”[4],假如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不能激发他(她)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那么必然致使该门课程教学陷入枯燥乏味的灌输式的尴尬泥潭,学生会立刻把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调整成及格就行、只拿学分作数这个门槛儿上。今天课堂上出现的“低头族”现象与教师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有很大的关系②。目前95后的学生已经进入大学校园,单纯从传播学角度看,他们是传播过程的“参与式”一代:即他们在传播过程是传者和受者的统一,而更为主动地想成为信息传者的角色(至少成为信息传递的中介而不是终点)。如果不明白这点,他们可能从心理上把你排斥于传播链条之外。总之,“SQARE”教学法是适应95后“参与式”一代的群体特点而提出来的[5],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一代大学生对纯记忆、纯理论的东西不感兴趣,而偏爱活动类。且在活动中不怯场,也有创意,大多实践类活动能做得比较好(纯写作的东西做得较差)。让他们参与进来并行动起来是拯救死气沉沉课堂的最好办法。
“SQARE”教学法的有效性从实践上看是由该门课程的应用性决定的。从心理规律上看,“SQARE”教学法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习者心智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内因上看,由学习者思维的内部矛盾运动决定了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的增长。“SQARE”教学法能够触发学习者的“诱动力”,产生探索新知的兴趣,超越了传统主张的启发式教学,因为它完美地结合了学习者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的实践性强化了实践对认知的反作用,使其认知有牢固的实践基础。“SQARE”教学法有着充分的心理学依据。
1.好奇心理。好奇心理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是青少年时期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心理驱动力[6]。好奇心理的驱动,没有兴趣的支撑,学习很快就会进入心理疲劳期,在某种强制力下,反复的重复反而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一旦学习者把学习仅仅当做是某种任务,学习者就会感到身心疲惫,当这个任务的强制时间期限一到(比如考试完毕),学习者很快会将硬灌输的东西从头脑中清除干净,这就能很好地解释很多学生考完某门课程突然感觉轻松了,同时也感觉头脑空空、啥也没有留下的现象了。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延伸一下,不仅仅是学习材料,还有学习对象。好奇心引发学习的求知欲望,求知欲望引起学习的兴趣,这是一个连贯的心理驱动过程。对于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对于一个可能变为自己策划对象的场所,对自己可能出现的方案是充满期待的。“SQARE”教学法描摹与策划情景和设置该情景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利用学生对“异境”的好奇总想试一试、显显身手的心理而展开的[7]。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描摹情景时,一定要注意介绍对象的新奇性和神秘性,努力挖掘材料中的敏感性因素,从而触发学习者的好奇心理。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好奇心是由刺激物的新异性引起的。好奇心与探索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对认知对象有了好奇心作为基础,学习者必然顺之对其内部结构的浓厚的探索兴趣。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所呈现的是该对象所面临的问题,由于面临的问题的隐匿性(近似认知对象的内部结构)让学习者产生探索的欲望。
2.体验性学习。所谓体验就是学习者在某种实践活动中的体会与经验。体验性学习可以让学习找到学习的快乐[8],这个过程会给学习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些印象甚至会终身难忘。这是因为体验性学习中,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是自我探求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深深地影响着学习者的感觉、情绪,参与深度与印象的深度是成正比的,所获得的经验是直接的、第一手的。体验性学习是在做中学和思考中学习[9],备受中外各类大家的推崇。“SQARE”教学法在给学生描摹情景时,就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情景体验了。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带着教师设置的问题思考,头脑在高速运转中碰撞出创意,创意再具体化为假想的旅游吸引物,这一系列的过程就是学生的策划体验。这个阶段与真实的旅游策划活动是完全相同的,差别在于时间的长短和调查情况的详略。可以说这一阶段是高仿真的,不同的是,在前一阶段获取旅游资源的相关信息和后一阶段的具体策划案,实际策划方案更为详细、规整。课堂的策划案从形式上看是“微策划”或mini策划。可行性和实际策划案也有差别,但从学习过程来看,确实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至少在思维上充分得到锻炼(训练),在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他们会获得很多个体的体验,这种体验会留在学习者的心中。
3.自我实现心理和成就感。自我实现常出现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的五个层次理论中。他发现追求自我实现的人很少有焦虑感和恐惧感,对生命感到满意,对自己和他人都抱着接纳的态度。成就感是学习者自我价值实现后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成就感会更进一步刺激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在“SQARE”教学法使用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教师设置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终成果),这是学生自我实现和获得成就感的第一步,因为他的创意有了出口,他的思路有了展现,自我得到了充分表达(至少实现了意志的表达)。不管这个“成果”(策划案)好与坏,能否进一步转化为可见的物质化成果,他对自己这个初步成果多少都有敝帚自珍的感觉。这种感觉为下次做同类事情打下了信心基础和兴趣基础,形成了良性循环。在教学阶段,他以后会配合老师做同样的教学环节;在实践中,他会联想起自己在学习中做过同类的事情,会把相关经验迁移过来。如果在点评环节,教师能够对学生提出的方案亮点给予充分肯定,那么这种成就感会得到巩固和增强。对这门课程和以后的实践活动都会充满兴趣,可能会在择业过程中主动去寻求相关行业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
“SQARE”教学法并不是笔者胡编乱造的名词,而是充分吸收前人教学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具备充分的学理依据。其理论依据主要有三种来源,综合了三种教学方式的长处。
1. PBL(Problem-Base-Learning)教学法。PBL最早始于医学教学中[10],教师为学生设置医学情景(包括面临的问题)的教学方法。在医学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设置病例的,把学生导入到一个基于现实的情景中去,这种思路迁移到别的学科上,就是设置案例。笔者就是受这个教学法的启示,才思考、总结出“SQARE”教学法。这种方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最大不同,就是把学生当做是学习的主体,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主要思路是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11]。PBL教学过程中教师慢慢“隐退”,仅在关键时刻起到点拨(advice)、支架(scaffolding)与教练(coach)的作用,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输出器,而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facilitator)、学科专家、信息的咨询者。PBL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的一切学习都是以问题为主架进行,势必引导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注重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所设置的问题并不是虚幻的,而是基于真实的现实环境。教师和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角互换。带着问题学习和探索,会让学习者感觉到学习的充实和亲近,相对于单纯的理论灌输,没有那么多的空洞感和疏远感,让他们感觉这个学习是有意义的、有收获的。
2.情景(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是英国语言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30-60年代)创设的,原来的思路中主要是生活展现场景、实物展示途径、图画再现场景、音乐渲染情景、表演体会情景、语言描述情景等具体方式。吸收这种教学方法的精髓,就是以情景带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左右脑充分互动,右脑负责直观、形象思维功能;左半脑负责抽象、推理、逻辑思维。以语言文字的形式把学生带入某个生活情景中,还可以充分激发其想象力。在旅游策划案例教学中,首先要把学生引入到策划的情景(场景)中,主要需要介绍欲策划的基本情况,如旅游资源、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等。生动真实的情景会刺激学生去思考,也会将他的思考拉往现实操作性上,而不是漫无目的、不着边际的乱想。
3.学习场理论。自Arrow.K 1962年首提Learning by doing(做中学,干中学)观点以来,学者提出各类以实践促进学习的理论。实践一定有某个场域,提供给学生学习的特定实践场域就是学生们当下的“学习场”。场可分为原创场(Originating ba)、对话场(Dialoguing ba)、系统场(Systemizing ba 或Cyber ba)和演练场(Exercising ba)四种类型[12]。每一种场类型支持一种知识转换模式,并为知识螺旋上升过程的具体阶段提供平台。“SQARE”教学法所创设的场域是第四种场域。把学生带到旅游策划场中,虽然这种场与现实的场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比起照本宣科的宣讲已经是相当大的进步了。因为单纯的照本宣科诵读案例或者口头讲解案例,学生只会去寻求案例新鲜刺激的材料而加以吸收。如果寻找失败,就会出现恹恹欲睡的状态。“SQARE”教学法则不一样,教师在描摹情景和设置问题时,他是以期待的心情在准备领受任务。“SQARE”教学法让学生回归了生活本位,充分发挥其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垂直场域(师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学生横向场域③学生间的互动。
总之,“SQARE”教学法能满足旅游策划的突出的实践性需求,而又充分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心理需要,具备较为充分的学理依据,在教学实践中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各位教师尝试和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