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起源于中国,兴于日本,又回到中国,它是和平、幸福、长寿的象征。锦鲤的祖先就是我们常见的食用鲤,而观赏鲤最早发源于中国,并且诞生了“锦鲤”一词。“锦鲤”在唐诗宋词中多次出现,但诗词中的锦鲤一般指鳞光闪烁的鲤鱼,和现在风靡世界的锦鲤并不相同。
日本从中国引入锦鲤后,大约从17世纪开始了有规模的饲养,并经过近200年的培育,有了现在具有独特色彩、斑纹的鲤鱼品种,也就是现代锦鲤。如今,锦鲤之美风行于世,甚至已经变身为一种幸运符。
锦鲤在日本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关注。在江户时代,中国“鲤鱼跃龙门”的传说传入日本,为了祈求上天照看好自己的孩子,每逢过节,家家户户在院子里高悬黑、红以及青蓝三种颜色的“鲤鱼旗”,夜晚点上鲤形灯来庆贺。早期锦鲤只是王公贵族和达官显贵等家庭的观赏鱼,或饲养于寺院神社,普通平民难得一见,因而有“神鱼”的说法。
但其实在2000多年前,它的祖先鯉鱼就已经是我国古代热门的“吉祥物”了。鲤鱼多子,生命力和繁殖力极强。原始社会时期,人口众多意味着部族的强大,“鱼祭”便应运而生。鱼祭是古代用于祈求人口繁盛的祭祀礼仪。女性在举行仪式后,还要食鱼,以为吃鱼下肚,便可以获得鱼一样旺盛的繁衍能力。
春秋时,鲁昭公赠鲤于孔子,孔子“嘉以为瑞”,于是为儿子取名鲤。在当时,鲤贵为国君之礼。由此,以鲤为祥瑞的习俗,在春秋时便已经普及。到了李唐王朝,由于君主姓“李”,与“鲤”同音,鲤鱼预示着唐朝的兴盛,唐朝统治者禁止捕杀鲤鱼,捕得的鲤鱼必须放生。在唐朝,鲤鱼甚至成为权力和身份的象征,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能佩戴鲤鱼形状的鱼袋,用以辨别等级尊卑,三品以上穿紫衣者用金饰鱼袋,五品以上穿绯衣者用银鱼袋,而且还被作为进宫的凭证。
今天,鲤鱼的形象依然时常出现在年画、瓷器上,代表着人们对富足、幸福生活的向往。从传统到现在,锦鲤传承自古的美好形象一直深植人心,这是一种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图腾信仰,是一种代表幸运的文化符号。 (文/梁亚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