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柱
1952年6月23日,正在朝鲜战场前线指挥作战的志愿军代司令员陈赓(1903—1961)收到一纸调令,指示他回国述职,同时任命邓华为志愿军司令员兼代政委。当时,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在把美军从鸭绿江赶回三八线之后的两年时间里,敌我双方正处于胶着状态……在战争难以推进之时,调司令员回国述职,似乎有些不合常理。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1950年斯大林就向毛泽东建议,办一所集陆海空三军为一体的军事学院。朝鲜战争打响后,我军使用的坦克飞机和火箭炮都是苏制,却缺少专门的技术维修人才,这使毛泽东感到军队现代化的紧迫性。
1952年7月初夏的一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彭德怀在中南海召见了陈赓。毛泽东说:“我们要建立一所高等军事技术院校,培养技术军官。这次调你回来,就是要你来当这个院长兼政委。”陈赓当时没有丝毫思想准备,连忙站起来说:“不行不行,我是行伍出身,办学与打仗隔行,我恐怕办不好。”毛泽东说:“你办不好,谁能办好?有困难找总理给你解决,还有苏联顾问的帮助,凭你陈赓的才智和干劲,一定能干好。”周恩来也说:“你住过黄埔军校,办过红军步兵学校,还带过红军干部团。你干不了,别人恐怕连你这点经验也没有。就这么定下了。”陈赓不再推辞,欣然受命。为了保密,周恩来建议去掉“技术”两个字,学校名称就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因校址在哈尔滨,所以简称“哈军工”)。
1953年8月,毛泽东在为哈军工签发的训词中写道:“为了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我们的陆军、空军、海军都必须有充分的机械化的装备和设备,这一切都不能离开复杂的专门技术……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办,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迫切而光荣的任务。”
北京市西城区灵境胡同41号是陈赓的故居。当年,筹委会的办公地点在没有落实以前,这里就是哈军工最早的筹备处。
1952年7月底的一天,陈赓迎來了第一批苏联客人,他们就是哈军工的首席顾问奥列霍夫中将及随行的4人专家组,包括一名炮兵少将、一名内燃机专家、一名海军上校和一名俄文翻译。陈赓随后与他们一同北上,将校址最终锁定在了哈尔滨。
校址之所以选在哈尔滨,主要是尊重了苏联专家的意见。这一年夏天,奥列霍夫中将在对中国北方和南方几个大城市进行了一番考察后,提出校址的选择应本着邻近现代国防工业及工科大学、距国防前线较远、有较集中及适合教学要求的房舍可资利用等几项原则展开。其中的工科大学就是指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对此,陈赓在1953年的一份报告中证实:“军委选定哈尔滨为院址时,其中原因之一,是因为哈尔滨有一所经中央指定的作为全国工业大学典型示范的哈工大。”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苏联援助中国的大批重点国防建设项目大都集中在哈尔滨,也为哈军工的办学和学员实习提供了便利条件。正是因为哈尔滨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缘优势,使之被认定为哈军工的最佳办学地点。
1952年9月5日,哈军工筹委会成立后的第5天,应陈赓请求,国务院召开联席会议,专门讨论学院的筹建问题。总理周恩来、副总理陈毅、财政部部长薄一波、人事部部长安子文、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建筑工程部部长陈正人,以及军委4总部主要负责人和空、海、炮、装、工各军兵种司令员等数十位党政军领导人同室而坐,为办学献计献策。这为中国教育史上之首创。
散会前,陈毅认真地说:“诸位老总,我还有一条建议。今后,我们的子女高中毕业了,要带头考军工,这样就会影响社会,使青年学生们也跟着报考军工,让全社会都知道建设现代化国防的重大意义。”
1952年9月,苏联将中长铁路交给中国,在哈尔滨铁路局工作的苏联专家陆续撤走,空闲下来许多房子,其中就有大和旅馆。
陈赓得到消息后,即给周恩来写信提出,援助哈军工建设请的苏联专家正陆续到达哈尔滨,请批准将大和旅馆交给哈军工,作为苏联专家的宿舍使用。
11月5日,陈赓回到北京,拿上报告亲自去找周恩来。当时周恩来正在开会,中间上厕所,他站在厕所门口等总理出来,送上报告说:“请总理批一下吧,晚了怕抓不到手。”周恩来一边接报告,一边说: “什么事这么急,连解手的时间你都不放过。”陈赓说: “你不是要求我抓紧时间建设哈军工吗?”周恩来开玩笑说:“你真有办法,找到厕所来要我办公,这是你的一个发明,以后应写到你的自传里。”
1953年4月25日,陈赓挥臂铲了第一锹土,揭开了哈军工校园建设工程的序幕。
哈军工校区是在哈尔滨南岗区原哈医大传染病院的旧址上建设的。在最初进行校区勘定与规划时,陈赓看到院区内有3000多个坟墓后说:“一个也不能留在校区内。”他又走进文庙,说:“这是应保留的文物,可利用它做图书馆,把大成殿做阅览室,让孔夫子陪伴咱读书。” “咱们办的是亦文亦武的军事大学校,能在文庙阅览图书,还可以使教员、学员常常想到孔子教导他的门生的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要学员上课好好学理论,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学深学好学扎实。”
陈赓在转了一大圈后,建筑总体布局就基本上定下来了。
哈军工有着闻名全国的五大教学建筑楼群,分别为一系空军工程系、二系炮兵工程系、三系海军工程系、四系装甲兵工程系、五系工兵工程系和预科。每个系都可从其楼角的装饰看出这是什么系,比如空军系的楼角飞檐上是一排飞机雕塑,炮兵系是大炮雕塑,海军系是军舰雕塑,装甲兵系是坦克雕塑……这5栋教学大楼皆为灰瓦大屋顶,屋脊上的“仙人骑凤”均以我军骑兵的形象取而代之,脊兽则将传统的龙改为啸天虎,这个设计备受陈赓的称赞。如今,这5栋楼的风采依旧,已经成为哈军工的象征。在紧张建造这5座教学大楼时,每个工位都有陈赓的足迹,每座楼的脚手架都有陈赓的手印,每一层楼板都留下了陈赓的脚印和汗水。
1953年9月1日,哈军工举行了第一期学员开学典礼。陈赓后来虽然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但一直兼任哈军工院长。他奔走于京哈两地,对学院工作关怀备至,为培养最高质量的军事技术干部耗尽了心血。1961年3月16日,陈赓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