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两拜炎帝陵:在生为人,人民思之

2019-03-14 21:49黄建林
文史博览·文史 2019年1期
关键词:县志炎帝农妇

黄建林

在湖南炎帝陵御碑园的碑廊当中,有一块非常特别的碑,它既不是帝王祭祀炎帝陵的祭文碑,也不是前朝县以上官府重修炎帝陵庙的记事文碑,它是1963年胡耀邦在炎陵县的一次党员大会上的讲话记录文碑。

这块文碑是1996年年初新建炎帝陵御碑园的时候,炎陵县人民政府特意竖立在御碑园的御祭碑长廊上的。碑石和御祭碑长廊上的碑石一样大小,也是青石碑,看上去十分普通,碑文也不长,不到400个字。碑文内容如下:

酃县是井冈山脚下的老革命根据地。根据历史记载,这里的塘田乡鹿原陂,安葬着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宗——炎帝神农氏。炎帝神农氏一生勤勤恳恳,发明创造过很多东西,为后代的繁衍发展做了许多事情。比如,教人制造农具,种植五谷;为寻药给人治病而遍尝百草,哪怕一日遇七十余毒,也不畏缩,终于克服了许多艰难困苦,才识别了百草,发明了医药;他又倡导交换,发明了商业,促进了交往,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几千年来,大家都记住他,尊他为中华民族文明之始祖,亿万人民则皆以炎黄子孙自谓。

今天,我们共产党人的事业更伟大,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就要求我们具有比前人更大的志气,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毅力,更多的才智,下决心迎着困难朝前走。好好地为人民服务,多做好事,多干实事。如果能这样,人民也是不会忘记我们的。

碑文虽短,却表达了中华儿女传承炎帝精神的赤子之心,体现一个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民本精神和朴素情怀,是弘扬炎帝精神的极好教材。

碑文上的这篇“讲话”文稿是1963年12月9日,炎陵县(当时为酃县,1994年改名为炎陵县)县委办公室主任杨中柱根据胡耀邦当天的讲话记录下来的。

1963年12月7日,时任中共中央委员、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兼任湖南省委书记、湘潭地委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在当时湘潭地委书记华国锋的陪同下,从茶陵来到酃县做社会调查。当天下午,他听取了县委书记郭步书的县情汇报,一起商谈了工作之后,胡耀邦问郭步书:“你们有不有县志?”郭步书回答说:“有。还是同治十二年修的。”胡耀邦说:“拿来我看看吧。”郭步书要县委办的同志赶紧把同治十二年版的《酃县志》找来。胡耀邦接过县志看了看封面,说:“间隔时间太久了。太平盛世好修志,我们要把这个历史缺陷补上去!”

这天夜晚,胡耀邦在县委招待所阅读《酃县志》。厚厚的8本线装古籍,刻板印刷的字体,竖排又没有标点断句,一般人阅读起来十分吃力,胡耀邦却读得十分顺畅。直到午夜,读完8本《酃县志》,他才掩卷休息。

第二天一早,郭步书去探望胡耀邦,胡耀邦笑着打趣说:“你们把好房子、好被褥给我睡,我一夜都过意不去啊!”接着,他问道,“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宗炎帝神農氏的陵墓在酃县,这是酃县的光荣和骄傲!现在炎帝陵怎么样了?”郭步书回答,炎帝陵因为1955年春节前夕香火旺盛,香火触燃炎帝陵大殿内的幡幛引起火灾,把炎帝陵大殿和行礼亭、左右厢房都烧毁了,至今还没有整修。胡耀邦听了,惋惜地说:“炎帝神农氏不简单,炎帝陵宋初就建殿奉祀,也很不简单,烧掉了要重建起来就难啊!——我们去看看,怎么样?”

这天上午,胡耀邦和华国锋步行7公里青石小路,再转乘一台吉普车,来到了距县城20公里的炎帝陵。胡耀邦看到炎帝陵陵殿午门只剩断墙残壁,里面一片瓦砾,眉头紧蹙,连声叹息:“太可惜!太可惜了!”他绕陵殿区走了一圈,走到炎帝墓冢跟前,看到还有许多点燃的香火插在陵墓之前,感慨地说:“陵殿虽然烧毁了,但是人民没有忘记先祖,还在怀念他,朝拜他!你们看,这些香火就是佐证!”

郭步书介绍说,炎帝陵陵殿的建制,在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是按照清朝的皇陵规制建造的,共有午门、行礼亭、正殿、墓冢四进格局。胡耀邦听了,对华国锋和郭步书说:“前人对中华民族始祖有这份感情,有这份能力建造这样规模宏伟的殿宇,我们也应当有这份感情和能力重修炎帝陵殿,只是时日问题。”

胡耀邦从炎帝陵回到酃县县城,县委书记郭步书代表县委,请他在一定范围内给酃县的党员干部讲讲话。他欣然答应跟县直机关的党员们见见面。

9日上午,酃县县委小礼堂人头济济,200多名党员干部不仅把礼堂的所有凳子坐满了,还在人行道上添加了许多小板凳坐着。8点30分左右,郭步书主持会议,宣布会议开始——今天的会议就一个议程:请中共中央委员、团中央第一书记、湖南省委书记胡耀邦同志讲话。会场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胡耀邦说:“胡某今年四十有八……这两天在酃县,我十分感动,民间有传说,《酃县志》有记载,炎帝神农氏是我们的始祖,他为人类的繁衍、发展、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的主要功绩有:始作耒耜,教民耕种;普尝百草,发明医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首辟市场,互通有无;削桐为琴,结丝为弦;剡木为矢,弧矢之利……酃县是井冈山脚下的老革命根据地。根据历史记载,这里的塘田乡鹿原陂,安葬着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宗——炎帝神农氏……”

胡耀邦在台上发表着即兴演讲,开始时坐着讲,后来情不自已,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挥动着双手,比比划划,语气也越发高昂激扬起来,他风度翩翩,神采奕奕,思路敏捷。小礼堂主席台下一片静寂,只回荡着他慷慨激扬的声音……

1964年4月上旬,胡耀邦第二次来到炎陵县搞调查研究。4月5日,他又一次拜谒了炎帝陵。这天上午,胡耀邦在湘潭地委副书记樊茂生的陪同下,去塘田公社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试点碰头会,路经炎帝陵午门前时,他听到残损的午门内传出一阵鞭炮声,就对樊茂生说:“啊,到炎帝陵了,我们去拜拜炎帝老祖宗吧。”樊茂生笑着说:“我还是第一次来呢。”

于是,胡耀邦在前,樊茂生和郭步书随后,一边行走,胡耀邦还一边介绍说:“宋太祖登基后,遍访天下古帝陵,终于在茶陵县南一百里的康乐乡白鹿原找到炎帝陵,于乾德五年(967)建庙奉祀,还规定每三年朝廷祭祀一次,在炎帝陵前还设立了五户守陵户,免去他们的一切税赋和杂役。到明朝和清朝,朝廷的祭祀活动就更加频繁了。”郭步书说:“宋嘉定四年(1211)置酃县先后,这个地方就归酃县管辖了。县府对炎帝陵的整修也就更加频繁了。只是可惜五五年(1955年)春节前,这里被香火引起火灾,烧毁了庙宇。”一行人一边交谈着炎帝陵的历史,一边行走,不一会儿就到了炎帝神农氏的墓冢跟前。胡耀邦和大家一道,在炎帝墓冢前肃立良久,深深三鞠躬之后,才缓缓离开墓冢。

这时候,一位农妇手提竹篮,径直来到了炎帝墓前。胡耀邦见状,便停下脚步,低头寻找了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下来,全神贯注地观察那位农妇的一举一动。只见她在陵墓跟前放下竹篮,小心翼翼地从竹篮里端出三碗供品:猪肉、鸡块、鱼片,成一字形摆开;然后点燃九炷土香,分三处插在墓前三碗供品之后。三缕青烟袅袅上升,在墓前的空中缓缓消散,一股清香便四处漫溢开来。接着,农妇又从竹篮里拿出三个小酒杯,提起一把锡制酒壶,自左至右依次將酒杯筛满。放下酒壶,她又拿出一把纸钱,擦着火柴,点燃纸钱放在墓前的地上。一片片的纸钱余烬随着旺盛起来的火焰飞腾起来。再点燃一挂鞭炮丢在旁边的草窠里,噼里啪啦一阵喧响之后,农妇肃立陵前,随即双膝着地,跪下,给炎帝神农氏深深叩了三个头。她双目微合,嘴唇翕动,小声地祈祷着,一片虔敬之态。胡耀邦看着这一情景,神情肃穆,许久没有作声,似乎农妇的这一连串举动让他感悟到了什么……

农妇酹酒之后,收拾供品离开了炎帝陵墓。胡耀邦一直目送着她走出炎帝陵残破的午门,才缓缓站起身,走出炎帝陵。在去往塘田公社的路上,他非常感慨地说:“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举凡一切为国为民建功立德者,无不受到人民爱戴。在生为人,在死为神,人民思之,念之,奉之,祀之。在炎帝陵殿全毁的情况下,陵墓前依然香火不断——老祖宗值得敬仰,炎黄子孙值得骄傲啊!”

在塘田公社的座谈会上,胡耀邦又一次提到了炎帝神农氏,他说:“炎帝重视发展农业,十分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是我们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开创者,缔造了我们中华文明古国最早的文明……几千年来,炎帝的功德一直铭刻在人们的心里。我们都是革命干部,是共产党员,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地为人民做几件好事,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是会尊敬我们的……”

胡耀邦两次拜谒炎帝陵之后,都提出要重修炎帝陵陵庙。虽然当时未能实现,但是20年后,在1985年,炎帝陵的整修工作被正式提到省、市、县三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了,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修复炎帝陵。这年8月,炎陵县成立修复炎帝陵工程指挥部。1986年4月,炎陵县人民政府致函胡耀邦,请求胡耀邦给炎帝陵题写“炎帝神农氏之墓”墓碑,并将前面引述的这段讲话稿寄给胡耀邦审核。不久,炎陵县收到了胡耀邦的回信和文稿。胡耀邦不仅于4月16日题写了“炎帝神农氏之墓”的墓碑碑文,还回信表示同意将“讲话”文稿立碑。整个文稿他仅仅改动了一个字,就是在最后的那句话里添加了一个“也”字,成为“人民也是不会忘记我们的”。

“炎帝神农氏之墓”这个碑款,现在竖立在炎帝陵炎帝神农氏墓冢之前的墓碑亭中央,供人拜谒炎帝陵时,瞻仰、留念……

猜你喜欢
县志炎帝农妇
农妇卖了多少个鸡蛋
县志里的乡贤
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农妇的理想
母亲的背影
缠访者入县志
县志
富贵病
县级志书总纂琐谈
炎帝插上“微时代”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