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生态道德观的外语教学体系构建

2019-03-14 10:44林风杉
关键词:道德观外语教学跨文化

相 梅,于 伟,林风杉

(绥化学院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00)

进入21世纪以来,多样复杂的生态问题此起彼伏,已经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带来了很大的威胁[1]。人类不得不对自身反思,并对人和自然间的多层关系进行重新审视。将道德关怀由人际领域向人和自然的关系领域进行扩展[2]。导致生态环境出现问题的因素多种多样,不过人类的生态道德缺失是其中一个最不能忽视原因。如何对这种缺失进行弥补,如何让人们生态环境道德价值理念得以转变,培养人类在生态道德方面的意识,将生态道德树立起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3]。

生态道德的教育就是新型生态教学活动,要求人类以道德理念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生态平衡进行维护,对自然万物进行善待,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予以关注,并协调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学校教育的重点问题[4]。生态道德和教学内容是息息相关的,在跨文化语言文学教学中添加生态道德相关情感,增强生态道德观念的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语言、文化与外语教学

文化不仅具备基础的教育能力,它还具有复杂结构。文化是集艺术、价值观及社会科学等内容为一体的,常作为人类行为准则的价值导向。

语言与文化具有高度关联关系,语言是社会文化的非物质载体。克拉姆契曾对语言文化教学提出两者相融合的观点。他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如同硬币一样,即互为一体,同时又是互相的正反面。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要以文化与外语结合为教学特点,并将跨文化意识合理地融入到其中。通过二者的统一,以期提高跨文化语言的掌握及使用程度。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通过习得不同文化的前提下,在不同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或行为交际的一种行为能力。通常情况下跨文化交际可分为跨文化技能、跨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的敏感程度。其中跨文化技能体现在个人对外语掌握程度的表现中,即行为能力;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认知层面中不同文化差异的掌握了解程度,即认知能力;跨文化的敏感程度表示不同人面对不同文化差异时产生的行为,或理解或摒弃,或包容或排斥,即情感能力。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多元化的教学视角,还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认知视角,开发问题的多面性,引发全方位的思考,避免出现单一方向的学习行为。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与不同思维的碰撞下,需将跨文化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和分析切实感受文化差异的不同,在这个动态可变的跨文化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对比、分析、参与和体验是基本的学习方法。

二、英美文学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英国文学历史悠久,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无一不见证了英国政治、宗教、社会的发展。文学作品往往是实际社会生活的写照,经一系列艺术化手段处理语言文字,向大众展示着与日常息息相关的琐事。英国文学作品更多地展示了人们的精神层面的世界。

早期的美国文学作品汲取了一些英国文学的内涵精髓,几经发展后形成了以乡土主义为核心的写作流派,其中现实主义流派最为流行。随着不同方向题材的发展,典型的美国特质也被呈现出来。由于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没有深厚的历史基础,从而造就了这个以现实主义为主流的原生态特点的语言文学。

本质而言,英美文学是同源文化,但在时间的洗礼下,各自都被赋予了各自语言背景的文化价值。

以跨文化视角作为教学出发点,将文化教学、文学教学分别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开发具有开放思考模式的课堂。但长期以来,我国跨文化语言文学教学与多元文化的结合程度较低。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语言因素,而另一种则是非语言因素。由于英美文学数量大种类多,且各个写作流派的风格迥异,在有限的时间中无法让学生学习到无限的知识,传统课堂简单的讲解已无法满足当下教学需求。此外,当前的考核制度更多偏向于学生对英美文学作者与作品梗概的掌握程度,缺乏对作品中所蕴含历史意义的了解程度的分析。

三、外语教学和生态道德观的关系

外文课文中具备丰富多样的素材,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道德教育[5]。而且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念,隶属对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培养范畴,也属于教学体系中的关键内容。

跨文化语言文学教学资源与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能够有机统一。作为教学最主要资源之一的教材,内容中经常会出现很多礼赞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的选文[6]。这些选文均为对自然和谐的歌颂,并宣传环境的保护,这些均是渗透生态道德的优良素材。

教学活动可以促进生态道德的养成。生态环境是大众赖以生存的客观条件,可以说,生态环境优劣与人类生活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让学生有一个完善的高尚人格,提高生命的质量,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

四、渗透生态道德观的外语教学体系的建立

(一)提升教师的生态道德观传递意识

在课程教学中,有效实施生态道德相关教育,就需要对教师生态道德意识进行提升。

1.加强教师进修的制度,让教师到相关高校学习,使教师能够充分认识生态道德教育对学生全面人格的培养的意义,并掌握相关能力,以提升教师综合的生态道德教育水平。

2.开展生态道德相关讲座。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应该和社会的环保部门合作,并定期请聘一些相关专家为教师讲解生态道德存在的意义。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要和其他的教师持续交流合作,提出自身疑问,改进教学。

(二)在单词学习中融合生态道德观

教学有着自身特殊性质,外语教学的初始阶段,主要是以学习生字和生词为内容[7]。特别是在低年级的外语教学中,单词基本涵盖了教学内容,因此,生态道德观就要从识文学字中建立,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情感。

(三)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渗透生态道德观

在阅读教学体系中,多数内容均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生态道德教育相关资源,而且很多选文均对大自然和人类间的关系进行了揭示。这类文章不仅重构了自然景观的美学视角,还可以将生态道德观渗透给学生,让学生懂得人与生态之间的关系。例如,阅读NaturalResources时,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会因为环境的污染而消失。教师应注意运用多种阅读技巧,将生态道德观利用深入浅出的模式,传递给学生[8]。明确由于人类的破坏,会使得天然景色逐渐消失殆尽的观点,使学生建立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感到厌恶与惋惜的态度,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懂得应该对野生动植物去进行保护,让生态环境得以平衡。

(四)将渗透生态道德观的任务与写作相结合

写景类作文,是当前写作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应该将写作的特征和生态道德进行结合,使学生在实践当中加强生态道德观的养成。

加强学生的“身临其境”和“换位思考”等意识,使学生了解目前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让学生通过类似的题目,对景观未来的命运以及景观的保护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而树立生态道德观。

五、结语

当前生态道德观教育已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在外语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观已刻不容缓。外语教学应向学生渗透生态道德观,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树立生态道德意识。

猜你喜欢
道德观外语教学跨文化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研究
从传统学术道德观反思当今学术道德问题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卑以自牧,柔以时升——论易经初六爻的爻德内涵及其儒家道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