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特征分析与发展趋势

2019-03-14 02:30
职教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成果奖成果职业

1988年,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10条措施”,其中明确1989年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奖励大会,奖励高等教育战线上的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并且指出:以后每四年进行一次。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扩展成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包括基础教育(含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含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含成人高等教育)三大类[1]。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成果奖是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分别在2014年和2018年评出两届。本研究基于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基本信息为基础,深入探究本届获奖项目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一、研究设计

(一)样本取样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来,职业教育迎来了改革与发展的春天。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也由规模效益向内涵发展转型,并且形成了极具本土化特色的办学经验和模式。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便是内涵式发展的特色范式,也是从教育教学实践范式向教育教学理论范式转变的过程,其本质属性是职业教育学科独立话语体系的价值表达形式。因此,根据《教育部关于批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教师〔2018〕21号)[2]中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的451项成果作为信息来源和分析样本,进行数据分析,以此作为研究样本对于研究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特征以及趋势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借鉴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以2018年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451项为文本,对项目的获奖成果推荐单位分布、获奖成果完成单位分布情况、获奖成果专业类型、获奖成果内容类别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统计分析

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并列成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一个门类,至今已经开展了两届。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第二届,本届获奖成果共计451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399项。

(一)获奖成果推荐单位分布情况分析

1.获奖单位的地区分布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将中国大陆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①的划分办法,本研究对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地区进行区域划分,统计结果显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获奖数量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东部地区获奖总数远远超过中、西部,呈现出“一枝独秀”的发展态势;而中、西部相对比来看,中部地区省市平均获奖数均超过西部(见表1),由此可见,由于职业教育资源等因素分布不均衡,导致东、中、西的获奖数量差距再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社会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

2.获奖成果所属省市的分布情况。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地区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水平的最高体现,本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是以省(直辖市)为单位推荐的成果为主要形式,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教育)指导委员会以及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院校局推荐为辅。从统计数据可见:教学成果奖在各个省(直辖市)之间的差距比较大,东部地区的省(直辖市)获奖数量远远超过中、西部,与西部地区省份的差距再扩大。同时,中、西部部分省(直辖市)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有缩小的态势,例如,中部地区的湖南,西部地区的广西、重庆、陕西、四川在区域内获奖数量和等级的差异性比较显著,呈现出“异军突起”的发展趋势(见表2)。

表1 东、中、西地区获奖数量、等级分布情况②

表2 获奖成果所属省(直辖市及军队)分布情况③

同时,从整体角度对上述31个省(直辖市)以及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院校局成果获奖数的平均数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μ=∑X/N=451/32=14.09375

由此可知,31个获奖省(直辖市)以及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院校局的平均获奖数为14.09375,有21个省市的获奖数没有达到平均数,这表示各省市获奖数的离散程度较大,区域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其中山东、广东、江苏、北京、浙江获奖总数和等级明显高于其他省(直辖市)。

(二)获奖成果完成单位分布情况分析

1.获奖成果完成第一单位属性情况。根据获奖成果完成单位的属性特征,研究将本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第一成果完成单位分为三大类构成,包括高职(高专)、中职(中专、技工学校、职高)以及其他单位(研究机构、本科高校、专委会、行指委、企业等),获奖总数分别为285项、93项、73项。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第一单位还集中在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包括研究机构、本科高校、专委会、行指委、企业等单位作为牵头单位的获奖数还是偏低。这也说明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生成于一线教育教学之中(见表3)。

表3 成果完成第一单位属性分布情况

以成果完成第一单位的类型进行统计,52个一等奖及以上获奖中有19项是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完成,占比37%;399项二等奖中有182项是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完成,占比45%;由此不难看出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牵头完成成果的比例比较高,是获奖的主体单位。如表4所示:

表4 获奖成果第一完成单位类型分布

2.获奖成果完成单位合作情况。职业教育具有跨界属性,要求在办学的过程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本届教学成果奖数据统计显示:单独完成申报成果的有182项,占获奖总数的40.35%;而合作完成超过申报的有269项,占获奖总数的59.65%,由此可见单位之间合作完成职业教育成果奖的培育已经成为成果申报、完成的重要形式。同时,校企合作完成申报的获奖项目共计112项,占获奖总数的24.83%,不难看出职业教育开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教育教学重要的改革范式(见表 5)。

(三)获奖成果专业类型统计分析

从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实施的载体而言,主要包括专业、课程、教学等方面,对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统计显示:以具体专业为依托获得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的项目共32项、二等奖231项;以面向所有专业都通用的教学成果一等奖的项目共14项、二等奖126项,面向专业大类的成果奖占据半壁江山,面向所有专业都通用的教学成果项目次之,而公共基础课程以及其他类型的成果分布较少(见表6)。

表5 获奖成果完成单位的合作类型

表6 获奖成果的专业类型分布

(四)获奖成果内容类别分布情况

根据获奖成果题目为依据,通过对获奖成果题目的主题词进行词频统计可知:本届教学成果奖高频率主题词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实训教学(管理)、课程教学、创新创业教育,获奖成果的数量分别为206项、86项、37项、29项、19项,同时社会服务、质量保障体系、职教师资培育、国际合作、信息化建设等主题词也占有一定的比重。由此可见,本届获奖成果的主题词一方面凸显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传统的研究主题,包括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占有较高的比例;同时也彰显了职业教育热点问题的研究,包括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交流等,其获奖比例也不可小觑(见表7)。

表7 获奖成果主题词分布

三、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特征分析

可以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影响力可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相媲美,被誉为我国教育领域意义最重大、影响最深远的国家级奖项[3]。通过数字化透视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向呈现出差异性发展、内涵式发展、服务型发展、合作式发展的显著特征。

(一)差异性发展:职业教育地区发展差距依然显著

职业教育发展的差异性不仅仅表现为职业教育学科本体的差异,其实质是映射出各省(直辖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差异。本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等级和数量的分布呈现出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与地区内部差异性并存的现象。一方面,东部地区获奖数量和等级呈现出“一枝独秀”的格局,远远超过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产生的原因包括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财政投入以及重视程度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另一方面,各个地区内部省(直辖市)获奖成果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东、中、西部地区的部分省(直辖市),并且其差异性比较显著,例如东部地区的山东、广东、江苏、北京、浙江等省(直辖市)获奖等级和数量都列于全国前列,而河北、海南的获奖成果偏少;中部地区的湖南省,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6项,总获奖数19项,是中部地区获奖成果最好的省,而山西、河南的获奖成果偏少;西部地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总获奖数15项,是西部地区获奖成果最好的省份,而内蒙古、云南、新疆、宁夏、西藏获奖成果偏少,青海没有成果获奖。由此可见,东、中、西地区以及各个省(直辖市)之间的获奖成果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虽然职业教育差异性发展是事物存在和运动最为显著的特征,但是也衍射出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职业教育发展的差异性。

(二)内涵式发展: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比较突出

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并不是哲学上简单意义的“前进”或“发展”等概念,而是以审视职业教育办学本质为基础,基于“内涵式”发展的一种哲学价值观的诉求。从本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果的主题词分布来看,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两个典型的特征:第一,以职业教育本质基因为核心的成果形式为主,这类成果形式聚焦职业教育传统的研究领域,紧紧围绕着职业教育内涵的深化和发展,聚焦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代表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最为本质的成果基因,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训、课程等,其核心成果往往集中指向职业教育育人;第二,是以职业教育热点为核心的成果形式,这类成果主要特征是瞄准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热点问题和研究方向为突破口,在原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深化和发展职业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动态,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社会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国际交流、信息化建设。

(三)服务型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明显

从存在论角度来看,职业教育学制的存在是顺应了工业时代的需求,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同时发展至今也形成了职业教育应然的社会角色定位。一般来说,职业教育是服务于社会经济,特别是可以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大批高技术技能型人才,集中体现在专业服务产业发展。从本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果的专业类型分布来看,面向专业大类的获奖等级和数量占绝大多数,这表明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还是侧重于产教融合,加强专业与产业的互动性和融合度,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而服务。同时,从教学实践论角度来看,教育教学实践需要从产业发展中提升专业的发展,而专业的建设又服务于产业的发展,两者形成了“唇亡齿寒、相依相存”的辩证关系。此外,从发展趋势和学科自觉来看,职业教育还肩负着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而服务。从获奖成果中我们不难看出,创新创业教育、社会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国际交流等国家战略和布局的热点话语,也成为职业教育获奖成果内生性的表达内容,并且越来越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的风向标。

(四)合作式发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占据主体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基本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律。《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中明确提出要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强调强化企业的重要主体地位,就是要在职业教育与企业双方合作的供给点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4],特别是《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的颁布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发展的契机。校企合作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深层次发展的重要话语内容,从本届教学成果获奖成果完成单位的构成来看,绝大多数成果是校企合作完成的。此外,合作式发展除了校企合作这一常态化的类型之外,本届教学成果奖中还包括校际合作、校研合作、校政合作以及两种以上不同类型单位之间等多种合作形式,这一方面体现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同时也彰显出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合作性的办学特点。

四、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发展趋势

任何教育类型的归属问题都是在解释现实问题和发展问题。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落下帷幕也标志着职业教育教育教学阶段性的总结和凝练告一段落,从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为逻辑出发点,进而从多角度来阐述未来应然的发展趋势。

(一)缩短地区差异,增强成果的覆盖率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地缘位置以及教育经费投入等因素在地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客观上造成了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差距的产生存在着客观因素,包括经济、社会、地缘等影响因素之外,还应该包括申报技术、成果凝练、评委分布等人为的因素,因此要破解职业教育成果奖地区差异的魔咒就需要首先从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一方面,要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的顶层设计,将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5]。要从政策层面上加强扶植力度,破解政策之悬浮;从经费层面上提升资助幅度,破解经费之缺口;从经济发展层面上保证人力资源供给侧,破解地方经济人力资源之短缺。另一方面,还要增强成果在地域、地区以及省(市)的覆盖面,实现职业教育成果的“相对性”均衡。所谓“相对性”均衡是相对于“绝对性”均衡而言,其倡导在科学、客观、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要求兼顾职业教育原有发展基础、地区经济发展状态、院校提升幅度等综合指标的基础上,对于职业教育后发展地区给予一定的政策性倾斜,以体现出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对性发展等指标。特别是可以通过“相对性”均衡来鼓励后发展地区,通过自身的发展凝练富有地区本土特色的话语体系,促进地区内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质量。

(二)完善评审标准,增强成果的客观性

1994年由国务院颁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对于教学成果整体要求、申报主体、申报条件、获奖等级、遴选办法、成果构成等都做了宏观的要求,侧重于成果奖的培育和申报,但是在《条例》中并没有对成果的评审标准做具体的规定,而且教育行政也没有颁布过教学成果奖成果的评分标准。因此在评审过程中只能通过成果材料和应用效果来主观判断成果的等级,虽然在整体上实现了科学性和客观性,但是在客观上难免会出现有失公允的情况。因此,要进一步细化评审标准,完善公示期成果的社会监督以及有争议处理等机制,以增强成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一方面要坚守职业教育学科本质属性,做好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的育人功能。要强调成果要符合职业教育的办学属性,真正能够使成果服务国家战略、提升育人能力、提高办学水平。因此切勿为了成果而刻意凝练成果、切勿为了获奖而刻意堆积成果、切勿为了等级而伪造成效。同时,为了引导职业院校更好地开展教学成果的凝练,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从顶层设计层面对于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标准做可操作的意见,从政策层面上为省(市)教育部门和职业院校遴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做方向性的规定,从操作层面上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做微观指导,以便可以引导职业院校扎根职业教育沃土开展长期性的、连续性的、创新性的、育人性的教学改革。

(三)加强内涵建设,增强成果的可推广性

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培育来源于职业教育哲学的一种表达形式,呈现出价值性的哲学取向,侧重于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落脚点在于人才培养,这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所必须遵守的要义。同时,获奖的成果也代表了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地区最高的教育教学水平,是零散、无规则的实践成果基础上生成的具有一定规则的经验或理论。因此教学成果实质上就是教学成果内涵建设的凝练,有必要从理论范式和实践范式两方面增强教学成果的可推广性。一方面,从理论范式层面上聚焦教学成果的生成。从本届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关于理论范式的表征关键词“模式”出现了152次、“研究与实践”79次,这些成果往往聚焦实践成果基础上的理论成果或经验的生成,而这些理论成果或经验也正是彰显出各个地区或学校职业教育特色话语内容,因此要加强成果的理论研究力度,重视成果的凝练、生成以及适配。另一方面,从实践范式层面上加强教学成果的推广。教学成果奖从生成、凝练到推广,其行动逻辑在于从实践性教学成果到应用型教学成果的转变,其本质在于教学成果生成从特殊性的哲学话语表达向普遍性的哲学话语表达的转化。因此,要增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可推广性,特别是增强现有成果的普适性、辐射性和应用性,加强可借鉴性、可吸收性和可操作性,使现有的教学成果实现实践文本的可推广化。

(四)坚持深化改革,增强育人的功能性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九个坚持”这一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这是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其中将“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要义也在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可以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基本生成思路在于: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凝练规律性的经验或理论,生成的基本方式在于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其目的的逻辑归属在于育人。一方面,职业教育需要从深层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强调职业教育改革手段的动态性。所谓“动态性”就是强调职业教育的变化性和发展性,在改革与创新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探索特色之路。因此,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的生成必须要立足于教育教学,选择有优势方向和特色项目,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办学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手段改革、教学资源改革等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始终要秉承育人的逻辑目的,强调职业教育改革目的的恒常性。所谓“恒常性”就是强调职业教育的发展要遵循一定教育教学规则,恪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哲学要义,以内涵提升为重要突破口,紧紧围绕育人为核心,呈现出改革与创新多样化的发展道路,组织教育教学资源的各个影响要素开展育人工程。总之,职业教育要保持发展与改革的动态性,坚守育人与内涵的恒常性。

注释:

①本研究选择国家统计局(2011年)根据我国的经济区域而划分的区域范围,即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具体为: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等8个省。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2个省、市、自治区。

②表1中的东部、中部和西部的获奖成果总数是按照获奖成果第一完成单位的所属省 (直辖市)进行统计。

③表2按照各省(直辖市)推荐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的数量依次进行排序,其中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的获奖成果列在北京市。

猜你喜欢
成果奖成果职业
我校获2022年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校荣获3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吉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介绍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职业写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我爱的职业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