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批评与传播

2019-03-13 03:27陈奡艺
青年文学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桑塔格感受力苏珊

陈奡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1

一、读者的解读

当我在细读这篇文章,并反复揣摩苏珊·桑格塔到底在讨论什么,她想表达出的疑惑是什么的时候,我不禁想,我这是不是也算是把阅读的重心放在了她所说的“一种妨碍,一种累赘”的“内容”上了?当我尽心地在自己脑海的辞藻里寻求一些自认为可以等同文中词意的词语时,是否也堕入了“侵犯性的、不虔诚的文本转换活动”之中?当我读完之后谈论这篇文章时,我说这篇文章表意明晰,我的大脑能轻易经过双眼阅读,看见它的表意和思想,这是否算是“由内容构成的理论基础,可被心理接受的对艺术的冒犯的阐释”?于是我告诉自己,不能再反复看文本了,不,表意内容更符合苏珊的要求。接着我试着用她文中所说的“对形式的更广泛、更透彻的描述”,去感受这篇文章表面和所谓自身带有的明晰,来消除之前我只“对内容的过度强调”。然后我得到了什么?我质疑我的感受力了。

说到感受力,一般的定义就是感受外在事物的能力,决定于个人习惯,这显然是受限制与诸多因素的影响。对艺术欣赏而言,存在着主流的标准。《反对阐释》中指出,文本被阐释出的样子取决于阐释者的意图,这影响了每一个读者的判断,我们的敏锐感正在逐步消失,“当代对于阐释行为的热情常常是对表面之物的公开敌意或明显的鄙视所激发的”,这样的起点意味着我反复读这篇《反对阐释》时,已经被我的阅读方式和已有知识所框制,仅有的感受力只能习惯性的从“内容”的老思路出发,最多捕捉到一点文本的“形式美”。

苏珊·桑塔格说过:“感受力几乎是难以言喻的,但并非完全不能言喻。任何可以被塞进某种体系框架中或可以被粗糙的验证工具加以控制的感受力,都根本不再是一种感受力。它已经僵化成一种思想。”这跟本文的反对阐释观点是紧密关联的——“反对阐释某种阐释符码、某些‘规则的有意的心理行为,现在重要的是恢复我们的感觉,我们必须学会去更多的看,更多的听,更多的感觉。”如果一个阴谋论者读到这里,他一定会怀疑自己所读到过的所有“定义”、“解析”、“評论”,他会发觉他的认知和情感都被蒙蔽与欺骗,他读的每一本书,每一篇评论都是他人的咀嚼物,并且他欣然接受。

二、艺术的自治权

对于艺术品而言,保持其独立性和完整性显然是最必要的,对于一个诚恳的欣赏者来说,不愿接受被人为消减了的次成品。“通过把艺术作品消减为作品的内容,然后对内容加以阐释人们就驯服了艺术作品。阐释使艺术作品变得可被控制,变得顺从。” 对艺术品,苏珊·桑塔格指出,“今天众多的艺术被认为是受了逃避阐释的鼓动。为逃避阐释,艺术可变成戏仿,或者可变成抽象艺术,或者可变成(‘仅是)装饰性艺术,或者可变成非艺术。”看到这里,我的知识库立马弹出“印象派”、“唯美主义”等字眼,这时我提醒自己避开可能的已被曲意的评论,于是我搜出文论来亲力阅读——《关于“坎普”的札记》《一种文化和新感受力》。这两篇是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言论的基础,当她谈论"against interpretation"的时候,我们能明白她也在谈论"camp":当她反对过分探求艺术品内容及其意义,而悬挂起艺术品外观及其形式时,她在谈论那些以技巧、外表突出为特点的艺术品。当她把camp定义在 “追求艺术品表面形式的可感知、具体的美,而对艺术品的内容、隐喻不加深究”的时候,我知识库再次联想到符合这个定义的绝好例子——文艺复兴后的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它们夸张华丽的修饰,又似乎把艺术从内容的限制里解救出来——成为装饰。比较之苏珊·桑塔格的camp,其的目的也是“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及创作一些其外表如此统一和明晰、其来势如此快疾、其所指如此直截了当以至只能是……其自身的艺术作品,来躲开阐释者。”这样就很好理解她自己称自己为“一场古老战役中挂着一身簇新铠甲登场的武士”,同样试图以一种形式美风格反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主流内容文化。

三、批评的再阐释

作为沟通读者与艺术品桥梁,批评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苏珊·桑塔格在本文中推崇的批评方式是:“首先,需要更多地关注艺术中的形式,其次,需要一套为形式配备的词汇——一套描述性的词汇,而不是规范性的词汇。”由此消减一贯以来评论家们对内容、深意等的深究。值得注意的是:她认为跳出对所谓“内容”的深渊,通过直面“形式”来体验作品本身,那她认为的“作品本身”是什么?艺术品是什么?深究过这个谜的海德格尔也只是以“另一种方式”来隔离艺术品与艺术家这两者的纠缠,假设一个“第三方”来让本源独立存在。那么,“作品本身”可以理解为她提到的那种能够被既感性又明晰地体验到的作品形式吗?可能跟随海德格尔比较妥当——认识这个谜,继续追问它。

苏珊·桑塔格生活在先锋的时代,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艺术语言的实验大胆又新奇。音乐、电影、艺术、文学都在质疑精神的基调下充满嬉皮式的活力。当她写下这篇反对阐释时,质疑权威无疑是她的驱动力,用言论捍卫感受力的价值,争取个体感受力的民主,与当时活跃的学生运动、反战情绪紧密关联。知识是可以统一的,唯有感受是可多样的,事实证明了苏珊·桑塔格的方法确实曾起效。

“没有哪一种趣味更具有决定性”,这一点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必须认识到最好的那一种并不存在。作为从一种趣味的时代中走过的我们,在面对呼吁自由发挥感受力的言论时,犹如清风拂面却仍带迷茫。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又被消费主义裹挟着冲击青年人的大脑,独立精神与自由的感受力在现代化进程中,难以保持清醒,一种新的趣味再次轻易地统治了大多数人的偏好并成为其选择。目及至我们的现实语境,《反对阐释》中对experience和intelligence的区分,对我们依然具有反思的意义。

猜你喜欢
桑塔格感受力苏珊
重新发现苏珊·桑塔格
姚君伟:用一生履行对桑塔格的承诺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桑塔格的“新感受力”
最高贵的导盲犬
桑塔格的自我激励
最高贵的导盲犬
培养感受力 提升写作效率的新尝试
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