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
摘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实现大力推动了金融行业在社会市场上的地位。就目前来看,金融行业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中炙手可热的一种行业,深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代表,金融业所具有的特点,主要有业务种类比较多,在市场上覆盖的范围十分广泛,而且核算方式比较复杂。相比起其他的行业而言,金融业增值税的征收与增值额的确定,具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性。在“营改增”政策实行之后,金融业“营改增”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文章对金融业“营改增”面临的挑战进行研究,并提出一系列的风险应对策略。
关键词:金融业;“营改增”;挑战;风险;应对策略
金融行业在我国的覆盖范围非常广泛,而且金融行业与社会上的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进步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了维持金融业的发展平衡,保证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我国对金融行业实行了“营改增”政策,但在这一政策实施的基础上,却给金融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一定的风险。本文就“营改增”背景下,金融行业面临的挑战和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应对风险的相关策略,从而促进金融业的不断发展。
一、金融业“营改增”后面临的挑战
(一)金融业实施“营改增”的纳税成本较高
1. 金融经营业务系统升级带来的成本
在信息化时代下,核心业务系统对于金融行业的经营来说十分重要,在“营改增”的基础上,必须要对金融业的核心业务系统进行升级和改造,才能够完成收入的确认,以及成本的计算等。但是,想要提高核心业务系统改善的效率,还要保证金融业在“营改增”政策下顺利发展,金融行业必须面临一个重大的挑战与成本支出。
2. 金融行业增值税开具发票的问题
在实行“营改增”之前,金融行业的开票是有限的,有时候以银行票据来代替发票也可以,但是在“营改增”政策的变动下,增值税主要以发票为准来进行税收管理认定。金融机构不但要严格地开具发票,还对发票的开具,使用以及管理都必须要按照规定执行。“营改增”要求金融机构应当和税务系统的“金税三期”软件实行专门对接,通过填写金融企业的注册地址,以及开户银行账号,纳税人识别号,电话,还有众多客户的各种开票信息等,最关键的是要面临大量的开票数量,这样会给金融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
3. 增值税制度的培训成本较高
金融行业要适应新的“营改增”之后的各种税收制度和规定,必须要对其原有的各种系统进行改革和升级。除此之外,金融业的业务流程也会发生改变,对这些进行完善和整理,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而且金融企业的产品更新较快,这些产品和业务是否适应新改革的系统,还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检验。由于金融行业的复杂性,相关人员对这些工作的熟悉程度,将会随着系统的变化,产品的更新,以及各项制度的改革变得生疏,因此,需要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也需要大量的成本支持。
(二)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增值税抵扣链条没有彻底打通
金融企业如果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他们在给客户提供的贷款服务过程中所获取的利息收入,就应当作为销项税额进行计算。但是,在给客户提供贷款期间的利息支出,以及与这笔贷款直接相关的手续费和投资费等各项费用,其进项税额是禁止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这种现象就说明,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增值税抵扣链条并没有彻底打通。
(三)金融业的复杂性与增值税的确定性很难兼容
由于金融行业自身具有的特点,使得金融行业的增值税税额计算面临着较大的困难。“营改增”涵盖的金融行业类型比较多,不同类型的金融行业中的业务也有很大的区别,而税务部门要对这些业务根据类型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税收管理制度,但是税法自身的稳定性又无法满足各个金融行业对不同业务管理的基本需求。金融行业的变化速度非常之快,近几年来,各种金融产品的誕生目不暇接,使金融行业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税法的制定想要与金融行业业务发展保持同步,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税法是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以及足够长的时间才能够进行改革和确认,这样的特征使这两者之间的发展速度无法同时跟进。正是金融行业的多变性和复杂性,与税法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之间的巨大差异,才使得这两者之间很难实现兼容。
二、金融业“营改增”的风险应对策略分析
(一)完善金融业的增值税制度
1. 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确定增值额
金融业的增值额的确定比较复杂,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可以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来确定增值额。以存贷款为例,可以把利息支出扣除利息收入的差额来作为这一类业务的增值额。在目前规定的存款利息免税的条件下,金融企业收到的存款,无法实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项税额抵扣功能,在此基础上,可以参考农产品增值税抵扣的方法来进行处理。
2. 改善增值税发票管理方式
由于金融业在增值税发票管理方式上存在的难点,税务管理部门应当允许金融机构以银行发票,来代替专用发票作为进项税额抵扣的依据,或者可以把金融机构的开票系统,与税务部门进行对接,直接可以开具电子发票。这种发票的管理模式会比较简单一些,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金融机构的管理难度,提高了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
3. 创建汇总纳税模式
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如果实行跨省经营模式,可以对其进行汇总纳税,即法人统一纳税。分支机构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预交税费,总部再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汇算清缴。汇总纳税模式能够降低金融机构的税收管理成本。
(二)加快金融业的核心业务系统改造
1. 整理并改善业务流程
金融行业的业务流程比较复杂繁多,在“营改增”政策改善的基础上,应当对原始的业务流程进行整理和改革。金融企业的收入确认模型要以价税分离为基础进行建立,从而获取开具增值税发票所需要的各种数据信息;同时,还要对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进行管理,分别建立不同的管理系统。不断地完善客户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像客户名称,纳税人识别号,开户行地址以及账号,还有电话等,这些都是给开具发票提供基础。
2. 准备好增值税申报数据
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因此,金融机构应当在确认收入时,以价税分离为模型,这样才能给后期的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同时也可以减少后期的工作量。要根据业务类型开具不同的明细会计科目,便于对各种不同业务进行精准核算。而且在“营改增”之后,会计报表中的各种科目之间的逻辑计算关系,也要发生改变和调整。在增值税申报中都需要提供这些数据,因此要及时做好数据申报的准备,减少后期的工作量,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三)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经济结构升级
现代社会时刻都讲究环保,在金融行业中也是如此。所以金融行业要发展绿色金融,从而就能够通过绿色金融来推动社会经济结构进行升级。绿色金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理念,绿色金融主要强调的是金融企业在进行金融业务往来的时候,一定要以环保意识为主,重视对我国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在社会上人口不断加剧的条件下,人们对各种能源物资的大量使用,给社会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损害,而绿色金融要强调金融行业对社会生态的维护,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才能够有效地推动金融企业的发展。可以鼓励金融机构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税务部门可以给予金融机构适当的税务减免,便于推动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国的金融企业以及社会经济,能够朝着绿色环保的可持续方向不断地发展着。
三、结语
综上所述,“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很多企业来说都是各有利弊,对于金融企业的发展来说,主要是由于金融行业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化,以及金融行业在市场上的不断更新和丰富性,使金融行业在“营改增”的政策实施下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和风险。但正是因为“营改增”所带来的挑战与风险,促进了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让金融行业对自身的各种业务系统以及制度等都进行了改革,更加适应这个世界的发展。相信经过这些风险应对策略的具体实施,金融行业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一定会越来越大,在市场上占据的主导地位会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
[1]张英明.金融业“营改增”面临的挑战与风险应对策略[J].财会月刊,2017(01).
[2]吴卓谦.金融业“营改增”面临的挑战与风险应对策略[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01).
[3]肖玉兰.金融业“营改增”政策分析及应对策略[D].吉林财经大学,2017.
(作者单位:河北視窗玻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