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萍
摘要:随着后现代社会到来,人口过度集中,都市压力过大等问题的出现使得乡村在人类进展的这样一个特殊阶段成为旅游新宠。文章通过运用知网查找文献,运用Note 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对4641篇中文核心期刊进行归纳和总结,评述当前4个专题并提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4个展望。
关键词:乡村旅游;综述;热点问题
一、引言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旅游业已经从传统旅游基础旅游向现代多元化旅游转变。近代旅游无论是出行方式、信息来源还是吸引类型都与传统旅游截然不同乡村旅游始于二十世纪中叶欧洲,在70年代发展起来,在各个国家迅速崛起。中国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而中国乡村旅游则受到国际旅游影响的驱动;是我国特殊旅游扶贫政策大力推动的。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趋势很快。乡村旅游究竟是什么并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欧盟(EU)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其定义为农村地区的旅游活动。通过整理行业中较有影响力的文献,我们发现乡村旅游研究方向丰富。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的基础理论,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乡村旅游与新农村的关系,乡村旅游与生态。通过这4类问题对中国乡村旅游展开综述,以期对中国乡村旅游问题进行深一步的推进和优化。并利用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对五类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和综合评述,进而进行展望。
二、文献来源
本文通过核心关键词乡村旅游在中国知网上检索,综述类文献有76篇,研究政策类有357篇,乡村旅游为关键词的期刊有4641篇。
三、载文统计
(一)发表年度数量变化
乡村旅游研究文献论文发表的年度趋势总体呈现增长规律的曲线,具体乡村旅游研究文献的年度数量变化如图1,根据图的情况可以分为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99~2004年,该时间段乡村旅游概念刚刚传入中国不久,相关学者对其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所以该阶段的论文数较少且平稳发展。
第二阶段2004~2008年论文数量呈指数增长。在这一阶段为实现城乡经济全面发展,建设新农村。乡村旅游被推上历史的舞台。故本阶段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阶段。
第三个阶段为2008~2014年,在这个阶段的论文数量呈现平缓状态保持在每年470篇左右,这一阶段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处于一种稳定发展状态。
第四个阶段2014年至今,论文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指数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城市居民闲暇时间和金钱的增加,旅游环境迎来了大旅游时代。城镇扩张,城市压力聚集,游客开始将目光投向宁静的乡村旅游。
(二)来源期刊
从1999-2017年文献的学科分布可以看出,与乡村旅游的文献相关的学科有农业经济、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自然科学、市场研究、文化学等,这表明,乡村旅游研究需要密切的跨学科合作。从图2中可以看出主要期刊有《安徽农业科学》、《农业经济》、《商场现代化》等。而专业旅游期刊既《旅游学刊》、《旅游论坛》只分别有36、39篇。这表明乡村旅游期刊发表的很多,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很少,这表明乡村旅游研究有跨学科、多学科融合的特點,但专业旅游期刊少急需大量的理论成果来支撑高速发展的旅游业。
(三)研究主题
通过运用Note 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得出当下对乡村旅游而言最热的4个主题,乡村旅游发展问题是持续的动态变化,被业界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互联网+乡村旅游”同样火热。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大数据等于乡村旅游的关系也会日渐密切起来。
(四)研究方法分类
文献研究方法的分类发现,中国大量文献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只有少部分文献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的数量呈现增长趋势。在定性研究中,主要使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和SWOT矩阵分析。定量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因子分析,层次分析,问卷调查,结构方程和3S技术。
(五)研究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压力的扩大,农村作为一个活动场所,通过合理运作农村独特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等资源。 它可以为城市游客提供不同的休闲度假体验,其次是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相应的乡村旅游相关文献也迎来了新一轮的研究热潮。本文着重对乡村旅游当下的5个热点问题及该主题下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作者进行综述,具体情况看表1。
四、乡村旅游理论基础
(一)乡村旅游定义的探析
乡村旅游始于二十世纪中叶的欧洲,并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而中国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自1999年以来,学者们开始关注乡村旅游,但乡村旅游的定义仍然存在争议。 表2列出了乡村旅游的一些代表性定义以及下文定义的作者。 最后结合大多学者的定义可以看出,乡村旅游主要有几个特点一、地点必须在乡村,二、必须以乡村资源作为旅游产品,三、必须产生经济行为。
(二)乡村旅游的内涵
对乡村旅游的内涵进行研究还发现有学者附加给乡村旅游特殊意义,比如杜江指出乡村旅游还必须满足旅游者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的需求。郭焕成指出,乡村旅游是通过促进旅游促进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互联网和乡村旅游关键词数量最多的关键词也是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旅游。从这些都可以看出业界学者极其关注乡村旅游的资源、乡村生态发展、以及农业问题。
(三)乡村旅游发展问题
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旅游发展对农村影响的问题上、发展现状战略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制度建构等问乡村旅游的发展因地区而异。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经济建设为目的,以不破坏当地原生态内容为指标,为互联网建设为实施手段。 各产业和谐、联动发展,共建最美乡村。
(四)乡村旅游与新农村的关系
新型城镇化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的必由之路,是农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动力。虽然乡村旅游的发展导致了传统手工艺、民俗和农村文化建筑等许多农村文化的挖掘,受到关注和保护,提高农民的身份认同感和对当地文化的自豪感。但在新农村走向城镇化的过程中遇到面临大量的现实问题比如旅游商品同质化、社会风气下降、 环境质量下降、配套基础设施跟不上、原生态性乡村文化受损、专业人才短缺、经意模式落后等问题。 所以推动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与转型升级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而关于乡村旅游如何农户生计问题、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乡村旅游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问题等也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这类问题多半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乡村旅游对农户不同生计类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对家庭收入来源、收入多少、就业渠道与类型、农户的资本储蓄方式、创收结构、农业生产功能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尽管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决策方法的因素很多,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乡村旅游的就业模式是有效的。
(五)乡村旅游与生态
乡村旅游本身拥有2个特性,其一,乡村旅游是一个与城市化相对的概念,是以乡村特殊景观或事物为吸引物为游客提供与都市生活不一样的体验和服务的活动。其二,能提供一个供人与自然建立亲密联系的平台,因为人类的发展历程远远超过人类DNA的进化过程,所以虽然我们处于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但我们的潜意识却依旧享受几万年以来我们长期处于的自然环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长期处于都市的喧嚣中却没有适应而是不由自主的向往大自然。故乡村旅游与生态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于農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数学者提出乡村旅游应转变为休闲度假旅游,深度旅游,文化旅游和智慧旅游。
五、研究评述与展望
乡村旅游从1999年至今,各学科背景的学者们都为之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方法逐渐多样化从单一的定性研究逐渐转向定量或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从最基础的描述性分析、SWOT分析到因子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学科之间的合作也呈现越来越多的紧密联系与跨学科研究。
通过对乡村旅游相关文献多层次的梳理,并结合全民旅游的时代背景,对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展望:1. 尽快实现乡村旅游完整理论体系的构建。乡村旅游虽然发展较早但是与乡村旅游的相关基础概念以及乡村旅游的内涵,乡村旅游体系等依然十分不完善。2. 乡村旅游资源的规范衡量指标的建立,当下大旅游时代已经来临,大量的资源被印上旅游的痕迹,避免乡村旅游同质化竞争,建立规范的乡村旅游资源的衡量指标极其有必要。3. 尽快实现网络全覆盖,乡村旅游与互联网的接轨势在必行。4. 乡村旅游尽快完成转型升级,根据本地的特殊情况,尽快实现向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深度旅游、文化旅游、智慧旅游等方向的转型。
参考文献:
[1]王莹,许晓晓.社区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子——基于杭州的调研[J].经济地理,2015(03).
[2]周菲菲.互联网+时代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策略探析[J].农业经济,2016(08).
[3]周建明,蔡晓霞,宋涛.试论我国乡村旅游标准化发展历程及体系架构[J].旅游学刊,2011(02).
[4]唐承财,钟林生,成升魁.我国低碳旅游的内涵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地理,2011(05).
[5]周玲强,黄祖辉.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4(04).
[6]范春,李斌.基于景观生态学视角的乡村旅游空间规划探析[J].经济地理,2009(04).
[7]周文英.“互联网+”时代的乡村旅游休闲管理优化研究[J].农业经济,2016 (06).
[8]王兵,罗振鹏,郝四平.对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旅游学刊,2006(10).
[9]姚海琴,朋文欢,黄祖辉.家庭型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制及效果——以浙江、四川和湖南三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6(11).
[10]毛峰.生态文明视角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J].农业经济,2016(04).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