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雷
摘要:新课标中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做了这样的描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其真正含义是要教师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有一定的课堂效果,但是同时它存在了许多的弊端,从这些弊端引发的原因来说明这个问题,以此来改进现代的教育。
关键词:数学;生活;弊端;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197-01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对学生学习数学大有裨益。
能不能创造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起来有乐趣,且能有乐趣的去学习,使说教、劝导学生承受艰苦的学习成为过去,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由于很多人学起数学来,觉得枯燥无味,所以数学课改——应用新的教學模式更为必要。
针对上述的不良现象,我给出几点相应的建议,希望能使数学与生活能更好的结合起来,并将它用之于生活,改进现代的教育。
1.下面是根据生活素材选取不当所提的建议
1.1修改生活素材,使素材的选取更加符合生活实际。
作为老师应该找一些更加符合生活实际的素材,这样才能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所帮助。同样的素材,只要把里面有些不合实际的内容改一改就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了,并且对孩子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1.2多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一,孩子天生具有爱玩的天性,教师应当根据所提供的素材内容,多创设一些游戏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教师也可以改变一下素材内容,虽然素材是以前用过的,但经过教师一改就可以锦上添花了。
1.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素材更加真实。
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从这几点入手教学和选材:
第一,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让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
第二,老师应尽量多挖掘一些离学生实际较近的生活素材,从身边的生活问题入手选材,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2.根据“数学化”与“生活味”两者没有兼得所提的建议
首先,数学教学需要生活味调和。数学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学生需要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所以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味这个调味剂。
其次,教学中数学味要浓于生活味。作为教师应该明白课堂教学应该要以数学知识为主,任何情境创设都是为了学生接受数学知识所服务的。
再次,逐步用数学味淡化生活味。
除了以上我给出的相应建议外,我这里还有一些其它的建议,可以使数学与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
3.创设生活情景,激发探索兴趣
3.1捕捉“生活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
来源于生活的素材才是最贴切,最真实的。如学习比例的知识后,让学生找一找家里面可以用比例知识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的作业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题目:用同种型号的瓷砖,铺客厅30平方米要用75块,铺房间20平方米要用多少块?妈妈买同样布料做窗帘和床罩,床罩4米要用36元,窗帘9米要用多少元?妈妈买水果奶糖过春节,买2千克要用16元,买5千克要用多少元?……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以后还可以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实际生活当中去。
3.2运用生活语言,让课堂充满乐趣。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一堂课,用的最多的也就属语言了,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渠道。教师的语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来选取,还要不影响学习的知识。
如:认识“〈”、“〉”,教师可用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这些趣味十足的语言,使学生大大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3.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学习。
比如:在上乘法的结合律时,我用了一个生活情境:星期天老师去商场买了一件衣服和两裤子,买一件衣服和一条裤子各用了80元,问买衣服和裤子一共用了多少元?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景,让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列出了两种答案,一种是:80×1+80×2=240,另一种是:80×(1+2)=240,再通过对这两个算式的比较,将学习深入下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得出乘法结合律。
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用于课堂之中,是现代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样结合起来会使现代教育收到一定的课堂效果,但是同时它也存在了一定的不良现象。从这些弊端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的教育不能强调过于的新鲜,不然会给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如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就必须要恰当,只有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郑建和.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情境”的几个误区及其对策[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5.8.
[2]曹秋涛,浦月香.“生活化”与“数学味”[J].云南教育.继续教育,2005.11.
[3](美)伯纳德.派里斯著.一位精神分析家的自我探索[M].方永德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
[4]郑安红.数学生活化 生活数学化[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