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乡村地区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事实上,乡村的发展对国家整体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乡村的快速发展可以带动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所以在乡村内部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应该受到重视。探讨政治方面的村干部权力制约机制,村干部的权力需要得到制约,因为权力得不到制约会形成杂乱无章的局面,最终导致腐败的发生,所以要建立完善的村干部权力制约机制,通过法律、权力、监督机构等对村干部权力形成制约,防止权力向腐败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村干部;权力制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3-0121-02
村干部权力是指村干部受村民委托而执掌的公共权力,村干部权力在乡村内部属于较高层次的领域,同时村干部权力具有双重性,如果权力得到良好利用就可以为村民进行更好的服务,满足村民的各项利益,同时推动乡村向前发展,如果村干部权力没有受到有效制约,而村干部也没有很好地利用权力,则会阻碍乡村的发展,村民的各项需求得不到满足,甚至导致权力的腐败。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权力腐败事件频频发生,究其原因是由于缺乏完善的权力制约机制,村干部虽然只负责乡村地区的领导,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依然会受到影响。所以,本文以村干部为例,实际上对应村内支书主任,为了防止村干部权力腐败现象的发生,应该对村干部权力进行制约,形成完善的权力制约机制,保证乡村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村干部权力制约机制的法制化方向研究
我国自建国以来始终坚持依法治国,法制社会是国家不断进行建设和完善的方向,而放到乡村来说,也应该建立法制乡村,法制的建立形成的是对村民权利的保障。因为无论社会发展到哪一时期,公共权力都占据领导支配地位,而公民权力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建立法制乡村不是对村民权利的制约,而是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建立法制乡村应明确规定公共权力的行使范围,并且在行使过程中要遵照法律的规定与程序,进而形成对村干部权力即公共权力的制约,同时也形成了对村民权利的保障。事实上,建立法制乡村对村干部权力进行制约形成的就是对村民权利的保障,在法律面前公共权力削弱而公民权利增强是对公共权力制约的最有效的方式。所以,权力制约是法治社会的重点内容,进行法治社会的建设必然要求权力制约向法制方向发展。
村干部权力制约机制就是对村干部权力形成制约,其中的关键在于对村干部行使权力的过程形成限制与规范,最终形成一种制度可以始终形成制约。而这种制度就是建立法律,形成权力制约的法制化,它强调形成法律的制度规范,对村干部权力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制约,进而使村干部与村民之间形成相互的监督与制约,实现村干部权力制约的目标。
二、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人权保障机制制约权力
以人权制约权力就是明确权力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村民权利形成全面的保障,使村民权利对村干部权力形成制约,防止村干部权力腐败现象的发生。建立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人权保障机制首先应该保障村民的基本权利,这一保障是对具有消极的制约作用的村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比如在村民人身自由权方面,乡村内部出现违法犯罪现象的事件并不少见,所以当该现象发生时,应该让犯罪嫌疑人保持沉默,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应该如实交待自己的罪行,不能夸大也不能有所保留。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请客送礼的情况,一旦司法人员接受贿赂就会包庇真正的犯罪嫌疑人,而对无辜者进行逼供,最终导致司法的腐败、冤案的发生。另外,还有村民的个人财产权,乡村应该严格执行《宪法》和《物权法》的相关规定,严禁村干部随意侵犯村民的个人财产权,侵占村民个人财产,尤其是在农民土地征用领域腐败事件多发,究其根本就是村民的个人财产权没有得到保障。其次,要发挥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的村民权利,如果村干部行使权力时逾越法律界限,出现滥用职权现象时,村民可以向上级镇干部进行反映或者举报,从而规范村干部行为。村民享有选举权、言论自由以及知情权,村民可以选举公正廉洁的村干部,有权对有腐败嫌疑的村干部提出异议,同时可以揭发腐败村干部的行为,最后,乡村内部应该向村民进行政务公开,使村干部的行为放在阳光下,始终受到村民的监督,形成对村干部权力的制約。
三、村干部制约机制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1.进行权力分解,实现权力之间的制衡。乡村权力的配置应该科学合理,因为权力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权力能否正常运行,同时影响着乡村地区的发展,所以,对村干部权力进行制约的研究,对维护村民权利与推动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权力运行的规律和程序,对权力运行的范围和职能作用进行规范,使权力之间的划分更加明确,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避免权力腐败现象的发生。在乡村对村干部权力进行制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村干部的权力进行分散,即权力不能完全集中在村干部手中,因为这样会形成村干部的个人领导,进而一些办事的人没有权力解决问题。而掌握权力的少数人由于权力集中容易形成官僚主义或者腐败行为,导致各种错误的发生,最终损害村民权力。而腐败形成的一大因素就是由于权力的过度集中,所以要对权力进行合理划分,保证村干部权力在合理的范围内运行,使村干部明确自己的职务范围,建立科学的权力制约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村民对村干部的监督作用,理顺村干部和村民之间的关系。
2.建立村内监督机构,对权力进行制约。任何权力的行使都需要在规定的限度之内,如果权力的行使没有在限度之内,或者逾越了规定的限度,就应该受到其他权力的制约,达到权力之间的平衡效果。村干部在乡村地区内代表着最大领导的权力,所以为了保证村干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就要建立专门的村内监督机构,对村干部权力形成制约。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专门的监督机构对权力制约监督的重要作用,他说专门的监督机构要对权力进行公正、客观、科学的监督,要做到不假公济私完全公开。所以,监督部门的建立有利于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使村干部保持廉洁作风,事实证明,监督部门的建立不仅仅是对村干部权力的监督,还是对村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最终形成权力制衡的局面,对权力形成约束。村干部权力制约机制的建立需要有关部门进行监督,一方面防止出现权钱交易、贪赃枉法的现象,另一方面维护乡村的稳定与发展。
3.以市场发展规范制约权力。乡村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乡村的发展应该符合市场的相关规律,从政治层面来讲,很多人认为权力腐败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市场经济造成的,市场经济是其根源,事实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实际上,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对,市场经济是发挥市场的作用对资源进行配置,但是腐败的发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存在直接关系,只能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权力的滥用和腐败。本文对村干部权力的制约机制进行探讨,并认为在乡村地区也应该发挥市场的规范作用对村干部权力形成制约。我国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腐败现象频频发生,这些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合理、不健全,导致权力向市场扩展,最终形成权力的腐败,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从根本上根除腐败现象的发生,所以村干部要遵循市场的发展规律,依据市场规范行使权力。同时,国家要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的最大作用,规范干部权力的运作,防止“权力经济”的发生。并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制约和防止领导干部权力腐败。而乡村想要获得整体发展就要依据市场的客观规律,同时发挥市场的作用对村干部权力形成规范和制约,使村干部权力的行使更加公平、公正、公开,从根本上防止乡村地区腐败现象的发生。
4.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制约权力。对村干部权力进行制约从根本上说需要法律的保障,乡村管理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属于最低级层次的管理,但是如果低级管理没有进行较好的制约,会更容易导致腐败行为的发生,影响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所以,村级政府首先应该坚持依法行政,并通过法律手段对干部会政府主体形成制约,依法行政是政府行政的必然要求,包括村级政府,依法行政可以从两方面来说,村级政府可以向上级提出法律草案、地方性法规草案,根据法律职权制定相关的行政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然后是村级政府应该行政执法,乡村地区虽然范围较小,但是行政权力的行使关乎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所以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符合法律规范。
5.发挥村民作用,对村干部权力进行制约。权利是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对乡村来说,村民也依法享有公民权利,事实上,权利和权力之间的关系就是制约和被制约的关系,所以,对村干部权力进行制约要发挥村民作用。首先,要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对村干部权力进行制约。一般来说,乡村地区由于受教育条件的限制,导致村民行使权利的意识较为薄弱。并且,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使得村民不会和官员斗争,即便出现违法腐败选项也会选择视而不见。所以,应该增强村民的权利意识,加强对村民的宣传,让村民了解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当村干部出现腐败损害村民利益的行为使,可以使用其他手段维权,或者通过举报的方式制约村干部的行为,让村干部权力运作置于村民的监督制约之下,保证权力的运行向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需要对村民进行法律宣传和教育,使村民在行使权利或者维护权利时可以依据法律,使权利更加有效地制约权力。最后,村干部要正确对待村民对自己的监督和约束,为村民制约权力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形成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制衡,比如实行村务公开,增加村务透明度,这样可以增强村民的民主意识,防止权力的腐败。
四、结语
综上所述,村干部权力制约机制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既可以形成对村干部的监督,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又可以维护村民的合法权利,维持乡村地区的稳定与和谐。本文主要对村干部权力制约机制的建立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乡村發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海年.依法治国与法律体系构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2] [新西兰]杰里米·波普.反腐败策略——来自透明国际的报告[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3]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