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演进发展

2019-03-13 12:29罗泽碧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时数科学课科学知识

罗泽碧

了解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过程,可以更好地认识科学课,明白科学课的重要性,对其教学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小学科学课从1977年至2017年的演进过程,论文主要从科学课的课程名称、课时数、课程目标、课程性质、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等做一个纵向比较,从而阐述科学课的演变过程。

最新小学科学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阶段的科学素养是为学生将来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定的科学素养是每个公民在生活、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基于小学科学课的重要性,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科学课的发展变化过程。

一、课程名称和课时数的变化

我们知道,我国的科学课从1982年至今,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其课程名称也历经了许多变化,1982年命名为《自然》,课程开设年级为三至五年经,每周两节课,整个小学阶段的课程时数为每周六节课;到了1992年,科学课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每个年级都开设了,一、二年级是每周一节课,三、四、五年级每周是两节课,整个小学阶段的课程时数为每周8节课。至2002年改名为《科学》,科学课从三到六年级开设,整个小学阶段的课程时数为每周学8节。到了2018年,也就是今年,科学课从一年级开设科学课,直至六年级,也就是说科学课的周学时数达到12节。从以上数据我们很容易看出,在过去的这么多年里,科学课的周学时数以6、8、12节这样的态势增长,这不是终点,许多信息告诉我们,科学课将继续发展。通过横向比较西方发达国家,他们的科学课学时数已达到每周18节了。

二、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从最初的辅助课程(即副科)到现在的核心课程,经历了四个阶段:从辅助课程、支柱课程、科学启蒙课程,到现在的基础课程、综合课程、实践课程。从最新的课程性质的表述可以看出:突出了科学探究活动这一重要的科学课程学习方式;强调了小学科学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彰显了小学科学课程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三、学习方式的转变

小学科学的学习方式从最初的重视科学知识的识记,到现在的重视科学知识的获取方式。最近的两次课程标准分别做了明示。如2001年课程目标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通过科学探究获取科学知识。2017年课程标准表述如下:小学科学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科学探究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能力。

四、内容的变化

我国的小学科学教育从1981年经历了四次改革,在学习内容上越来越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且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展。首先,教育部于1981年3月颁发《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 》,草案明确指出:“根据四化需要,必须加强小学自然科学常识教育,培养少年儿童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接着,1992年国家教委又颁发了新的九年义务教育《自然教学大纲》,大纲指出: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以一些生活化、口语化、儿童化的标题取而代之以前的以知识化为标题的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学习内容上还增加了许多开放性的内容:在空间上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去;在时间上将自然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名称由原来的“自然”改为“科学”。教学内容拓展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物质科学、生命科學、地球与宇宙),还包括与自然科学有关的人文精神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STS)等,并且还包含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2017年2月15日,《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颁布,2017年课程标准在2001年的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工程与技术领域。

五、课程目标

进入21世纪初,我国进行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课程理念是进行素质教育,改变知识本位所带来的“应试教育”之弊端。老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学生只需记住科学知识就可以了。而2001年颁布了小学教育阶段的《全日制义务教育(3-6年级)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了课程的三维目标: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017年的课程标准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课程目标变为四维目标;同样,在科学知识方面,2017年的标准在之前的内容上增加了工程与技术方面的知识,内容更加全面。

六、课程内容组织方式

从最新的两次课程标准来看,“实验稿”课程内容的组织是通过对学习内容进行陈述以及用三维目标相应的行为动词规定学习的深度。“新课标”以“主要概念”或者称为“核心概念”,以“学习进阶”陈述主要概念的学习内容,同时用行为动词规定学习的深度。

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概念体现科学课程的逻辑顺序,实现了小学科学课程中零散的科学概念的整合,为学习进阶的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习进阶体现了学生的心理顺序,是核心概念的逐级深入和持续发展,“新课标”的课程内容以“学习进阶”的形式设计小学科学内容,实现了小学科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连贯发展。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科学课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的继续发展,我们的科学课也会继续进步发展。

【基金项目:教改项目:小学科学校本教学资源开发(合同号:20170235149)】

【作者单位:贵阳学院  贵州】

猜你喜欢
时数科学课科学知识
自然冷却节能潜力的修正度时数评价方法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DEM空间尺度对可照时数模拟结果的影响——以浙江省仙居县为例*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基于DEM的山西省可照时数空间分布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