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霞
[摘 要]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先决条件。小学体育课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课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营造和谐、平等的运动氛围等策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意志品质;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2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6-0058-0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良好的状态。体育与健康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营造和谐、平等的运动氛围
师生、生生间和睦相处、平等友爱的课堂氛围,是体育教学顺利展开的基础。在这个氛围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面对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善于从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善于倾听儿童的心理诉求。如在“穿过小树林”的游戏中,有些学生不守规则,有的站在起跑线外就开始跑了,有的没有拍手,还有的碰到树不扶起来。这个时候,教师就要仔细思考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违规行为,而不是简单地训斥,粗暴地解决问题了事。如果教师进行呵斥,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厌恶上体育课。教师可以用温和的语气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的行为,使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
集体生活,是一种在集体中学会与他人友善相处的生活方式。在团结、文明、进取的班集体中生活和学习,学生才会产生归属感。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浓郁的集体氛围。如教师可以举办别开生面的布置温情树活动:课前预先准备一棵纸版大树和若干空白爱心卡,引导学生回忆在体育课堂上遇到过哪些困难,这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同学帮助自己的时候,自己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样的,然后把这些事情和感受写在爱心卡上,布置温情树。看着挂满爱心卡的温情树,学生深深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教师还可以通过学校运动会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讓学生把个人奋斗目标和集体奋斗目标统一起来,以个人目标推动集体目标的达成。如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集体目标是班级在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落实到个人目标上就是每个队员积极备战,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时间,自觉参加训练,为班级荣誉奋斗。有了奋斗目标,学生产生强大的动力和进取心,积极进行学习。
三、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意志品质
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对1000多名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长达50年的调查,最后发现这些儿童的发展出现了两条轨迹:有的在事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有的一事无成。美国心理学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事业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意志是指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支配自己的行动,并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小学阶段是培养意志的好时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要求。
那么,如何进行意志的培养呢?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这四个方面是意志培养的重点。如在进行800米或1000米耐力跑时,有些学生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腹痛难忍等体验情况,进而想放弃训练;有的学生认为这是训练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障碍,只要坚持下去,胜利就属于自己。这些能够坚持到底的学生,非常清楚自己的训练目标,在痛苦的境遇中能够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自觉地排除消极情绪,不灰心,不气馁,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目标。
另外,在培养目标的设置上,教师要注意设置适宜的目标,因为目标太高,学生容易失去信心,不能锻炼意志;目标太低,没有难度,学生太容易达到,也不利于锻炼意志。
四、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发散性思维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忌一刀切、公式化。同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积极讨论,各抒己见,开发潜力;要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打破固化的思维方式,开创新的局面;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不畏惧犯错和失败;要给予学生犯错的机会,指导学生在犯错的过程中不断改正错误;要关注学生在动脑、尝试、探索中获得的乐趣,消除他们因失败、受挫而产生的负面情绪,使之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要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如教学前滚翻项目时,教师可以用一个正方体来教学,使学生了解正方体不容易翻滚的原因,从而掌握正确的前滚翻技巧。
总之,在体育课中,教师可通过营造和谐、平等的运动氛围等策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