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世刚 沈阳市浑南区交通运输事务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
出租车行业作为一个令社会诸多群众高度关注的工作,随着时代发展,网约车、私家车等出现,给出租车行业发展带来直接影响。怎样在网约车规范化的同时,还能促进出租车行业的稳定发展,是当前出租车管理部门重点思考的问题。在城市人口基数不断增加的当前,根据当前市场环境,对出租车行业管理体系和运营模式进行改革,已成为必然需求。
企业模式主要包含了实体型企业模式、挂靠型企业模式、承包型企业模式三种。其中,实体型企业模式也就是指,出租车企业根据当前法律标准建设合法企业,司机是该企业的职工,企业需要定期给职工发放基本工薪及福利,车辆及职工都是企业所有。挂靠型企业模式主要指把挂靠企业当作中介,车辆及经营权交由个人所有,企业和驾驶人员签署协议,除了管理费用及税费由企业管理,其余费用由驾驶人自行承担[1]。承包型企业模式主要是指车辆产权及经营权都归企业所有,但是驾驶人并非企业职工,能够和企业签署承包合同,等同于企业对驾驶人聘用,驾驶人可以按月向企业缴纳承包费。
这种模式在当前比较常见,也就是个人为主体,车辆产权和经营权都由驾驶人一人掌管,驾驶员挂靠在某个企业名下,每月给企业支付对应的管理费用。个人化模式中企业概念不复存在,采用的管理模式由政府部门直接对驾驶人管理,驾驶人同时也是个体经营者,自由度比较大,与此同时,拒载、拼客、要高价等现象频频出现。
从改革内容角度来看,因为当前管理出租车行业的各个部门大不相同,结合出租车行业自身特点,把以往较为杂乱的管理部门全部更改成由交通运输部门直接管理,国家层面交由运输部门,地方层面的由地方县级以上交通运输部门管理,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合理分配管理职责。从政府宏观管理角度来说,主要职责在于起草、制定出租车行业管理政策和法律标准,如运营牌照、特殊经营权等[2]。并且,需要关注的是,在实施特殊经营权时,需要注重特许经营权垄断,不可随意抬高牌照价。出租车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发展需求,科学构建管理体系,加强出租车运营管理,提升出租车整体服务水平。
在运营模式上,全面实施政府宏观管理和企业微观服务结合运营模式,在此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在于,出租车经营权有个人所有,产权明确而无异议;出租车经营者结合相关法律标准,向国家缴纳相应税务,并且向出租车协会或者企业缴纳对应管理费用。通过这种运营模式,能够减少不必要问题出现。出租车协会通常以行政区划为,可以划分为区级出租车行业协会、县级出租车行业协会及市级出租车行业协会。出租车管理企业可以灵活调整,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在政府宏观管理过程中,包含了起草、颁布对应法律标准,如管理特殊经营、具体指标等。在改革过程中,需要适当完善政府特许经营制度,并将各种负面影响消除,不可将特许经营更改成政府垄断,保障实现出租车行业的稳定发展。
出租车协会及企业微观管理及服务,主要从事行业规章体系建立和服务,通常由出租车行业协会、出租车企业负责。包含的工作内容有制定出租车行业技术标准、对出租车驾驶人从业资格考察、提升出租车驾驶人综合素养、定期开展出租车驾驶人专业培训、实现出租车行业规范管理等。
出租车行业协会作为政府、出租车行业及出租车驾驶员之间的桥梁。出租车行业协会一般包含了出租汽车行业、汽车租赁行业、宾馆内部接待车经营者等,主要是非营利性社会群体。出租车行业人协会作为一个中介机构,重点设定出租车行业服务标准和道德素养标准,发挥引导出租车行业规范发展的作用;协调组织出租车行业从业人员提供专业服务;展现出租车行业从业人员想法,协调上下关系;加强行业自律和管理,强化职业道德素养;协调政府部门加强出租车行业内部管理,消除管理企业和被管理人员之间的矛盾。出租车行业协会职责范畴包含了:加强出租车行业内外管理,促进出租车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参与制定对应规范制度,协调出租车行业管理关系,定期组织开展竞赛活动,促进优质服务经验交流;提升出租车行业综合水平和素养,开展自我检讨活动,协调政府部门科学监管;组织各种专业培训,提高出租车企业文化水平;促进内部和外部行业交流,组织学习,定期举办服务咨询会议,引导出租车行业健康发展;开展法律咨询业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搞好行风建设活动,定期组织行业公益活动[3]。通过组建出租车行业协会,可以及时反映当前我国城市出租车行业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展现出租车驾驶员真实想法,促进各方交流,加强出租车行业自律管理,规范服务标准,强化职业素养。
结束语:总而言之,出租车行业协会作为政府及驾驶人的中间层,实施出租车规模化管理,可以让出租车行业获取理想效益,创建良好的出租车行业发展环境,均衡各方利益,促进国家经济稳定发展。通过改革管理体系和运营模式,将有效处理当前出租车行业发展危机,带动我国出租车行业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