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景
仅仅将线下的一些常规学习、开会等党建业务搬上网络,基层仍然面临线上党建与线下政务“两张皮”的困惑,如何利用“智慧党建”破解实际工作难题,这个街办这样“四两拨千斤”
党务是党务,政务是政务,“两张皮”现象在基层工作中一直普遍存在。
针对这一问题,《当代陕西》在汉滨区老城区街道办事处调研中发现,这个区穷、街老、人口密,民族宗教聚集,巨大的社会管理压力、治理成本横在眼前的街道办却四两拨千斤,巧借“智慧党建”平台打通党建政务“两池水”,不仅激发了党员干部参与党建活动热情,更大幅提升起辖区行政效能。
对于老城区街道办钟鼓楼社区主任吴爽珍来说,辖区2149户社区居民的日常琐事也是她这个“小巷总理”必须操心的“家务事”。
“0.8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常住人口7369人,60%的居民是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餐饮、习俗的不同,导致居民对社区服务需求也更多样。”在吴爽珍看来,服务好这一大家子,她不怕苦累,但社区业务繁重又缺编少人,只恨自己变不成“八臂哪吒”,踩着风火轮去最快最好地给群众办事。
占道经营、家庭纠纷、治安联防……她一天最多调解过五六起群众矛盾,磨破嘴皮子加班到夜里才回家吃口热饭,却还有很多党建学习笔记没完成,“有时候不是不重视党建学习,是政务工作繁重,难以两全”。
在老城区街道办书记王宏眼中,吴主任产生困惑的本质仍是党建政务“两张皮”造成。街道办725名党员,如果把这支队伍力量发挥起来服务群众,政务效率将大大提高。”
然而难就难在,群众有困难如何第一时间找对人,党员有心服务又如何得知谁家困难自己能搭把手?很长一段时间,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给社区党员作用发挥、政务效能提升制造了麻烦。
“过去社区为更好服务,把片区化为网格管理,每个楼设‘楼长’,党员干部和楼长带头入户走访提供帮助,赶上群众不在家,一栋六层楼跑上三趟一天就过去了。”王宏认为,“网格化”管理这种受过去社会客观条件限制探索的做法已经落后,解决老城区街道办党政“两张皮”、行政效率低的核心是如何打破服务供需双方信息的不对称。
兴办“智慧党建”对于老城区街办来说,绝不是一次赶时髦的“面子工程”,而是能够破解工作困难核心的信息化“利器”。这一思路下,老城街道办打破过去党建网络平台只服务党员的窄框框,搭建起“智慧老城123”党建微信服务平台,这一平台上,党员在线学习、管理考核、群众服务三大主题板块简洁明了,互相支撑、相互印证。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公众号和它的三个功能设置。一扫手机二维码,打开“智慧老城123”党建微信服务号,注册登陆后,对于辖区党员来说,能比过去更便利参与党建学习、会议评议;对于街办党委来说,能在后台实时观测党员活动开展情况,系统会自动生成每个党员参与活动的积分数据,公平客观,极大降低管理难度和成本。
而对群众来说,最有用的是“民情直通车”板块。谁家有困难,不必再四处找人,只需将所遇困难编辑为图文信息上传,街办管理员受理事件后,第一时间反馈给居民所在社区党员干部,725名党员在后台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精准认领”,及时前往事发地解决困难、服务群众。
家住鼓楼社区东巷子廉租房的胡正林,罹患小儿麻痹多年,母亲因常年照顾儿子劳累住院,卧床期间,放心不下儿子的她寄希望于“智慧老城”平台,上传了一条家庭困难信息。消息发布不到5分钟,社区主任吴爽珍即刻在后台根据每个党员的注册身份信息,联系上辖区一名医生党员周勋赶到现场,及时为胡正林检查身体状况,妥善照料这对病弱母子。
“利用信息化手段,党员和困难群众在线‘接上头’,大大节约了沟通时间,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率,党建不再和业务脱离,支部、党员化为社区最有力的帮扶队伍,工作开展更有效率。”吴爽珍的困惑在无形中化解。
翻翻台账、看看积分、晒晒榜单,在“智慧老城123”平台公众号,党员除了能认领群众困难事件外,街办还将更多社区所需的公共服务设立志愿岗位,发布在党建平台,由党员来认领,让党员化身城市热心义工,积极参与城市治理。
接受老城办西大街社区招募的农商银行党员鲁立、汉滨区第一医院党员海华、社区居民老党员陈桂芳三人一直关注着“123”平台的消息发布,“我年龄虽大,但退休后时间更多,住在辖区,愿意为集体服务发挥余热。”陈桂芳在一次任务发布中,和鲁力、海华一起认领了社区“治安巡逻员”志愿者岗位。
带上红袖章,走上街头巡查安全,三位党员不厌其烦提醒住户和路人锁好车、关好门、捂好包、做好“三防”,防范财产和人身安全不受意外损伤。党员认领志愿服务项目,在手机平台清楚显示,群众通过平台,对他们的行动也清楚可见,沿街店铺居民亲切地称呼义工党员为“红旗岗”,频频在“朋友圈”为他们的爱心点赞。
“为了鼓励党员、群众一起参与社会治理,街办下属的社区党支部推出红黄榜、积分制、记事簿等系列党员管理新举措,与线上平台互动形成激励机制。”老城街道办主任马平义介绍。
不久前,西大街社区发布了一条招募“保护母亲河”志愿活动的消息。15分钟之内,50余名党员点击认领,他们中有在职的政府干部,有离休的人员,还有企事业单位的普通职工。
“主动认领了服务项目,事后分别在党员积分卡上记了2—3分不等的分值,年底支部评议打分,我一定是优秀。”梅福侠是一位社区老党员,自4月份实行党员积分制以来,社区环境卫生清扫、关爱孤寡老人、“三会一课”演讲中都有她积极参与的身影,查阅“智慧老城123”公众号信息,短短一个月时间,她的自选项累计得分就达15分。
“积分不仅可以用以年底评议评选,还能在社区的爱心超市换取实际物质奖励。”梅福侠介绍,社区有一套定清单、领服务、累积分、兑奖品“四步曲”流程,她的目标是用自己的积分领到一个电饭煲,送给自己结对帮扶的“连心户”。
“你服务,我埋单。”马义平认为,党员积分制不仅有物质奖励,还有精神提升,根据积分结果,优秀党员上红榜,后进党员上黄榜,党员表现怎么样,是否尽到一个党员的责任,在党建线上平台上全程显示,不仅有效提升党员管理水平,还督促党员发挥作用,更好参与到公共服务环节中去,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智慧老城123”平台的上线,让辖区20个党支部,725名党员有了为民服务的畅通信息渠道。2018年上线以来,平台有效解决辖区居民重大生产生活困难事件156条,深受群众好评。
党员在线学理论,学得是否入脑入心,落脚点不再单一是线上回答几道党建知识选择题,而是有没有切实为群众办过实事。然而对于辖区居民来说,虽有了及时沟通的平台,但并非谁家天天都有琐事要找组织、党员帮忙,“智慧老城123”的居民利用率一度有所下降。
“网络平台的设立有项目花费,每年还有系统维护成本,如果利用率过低,没有人气,‘智慧党建’则仍是党员‘自留地’,无法服务更广泛的群体。”在马义平看来,信息化手段破解党政“两张皮”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后,如何把更多群众纳入平台服务对象,提供更多优质的党建、政务服务,党建网络平台才不至于沦为死站,能够长久良性运转下去。
针对问题,老城街道办对“智慧党建”平台进行了一次升级改造,将“智慧社区”“智慧城镇”的在线政务功能也迁移上线,群众除了可以用微信号上传自身困难外,更多了一个“口袋办事员”。
对于家住老城街道办培新街社区的孤寡老人王大爷来说,年老体弱的他每次走路去社区政务大厅办事都极为不便,如果再忘了带身份证,来回跑两趟更加恼火。社区通过平台发布了王大爷需要帮扶人的信息,党员小张在了解到王大爷的情况后,主动在线认领要求结队帮扶。
可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为帮忙办理孤寡老人的低保,小张也没少来回跑腿,常常自顾不暇。“智慧老城123”平台升级后,开通阳光政务、民情直通车、家庭医生、智慧123、你点我办、社区之窗等应用模块,将就业、社保、养老、医疗、城市创建等6大类25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事项全部集成上网受理,王大爷的困难不再是“老大难”。
“人在家中坐,只需要点选菜单,完成相应操作,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业务就能在平台办理。党员作为帮扶人只需帮群众操作手机界面即可,不用来回跑路,极大提高了各项工作的效能。”培新街社区党委书记周明华认为,将党建业务与政务业务打包集成上线,党员群众都享受到了最大便利,杜绝了群众办事反复跑,来回找等现象。
能办的事多,可利用价值高了,老城办“智慧党建”平台人气越发火爆。2018年初才上线的“智慧老城123”党建微信平台,不再只是党员线上“自留地”,还华丽转身变为辖区提升党建政务工作的“助推器”。“群众乐意使用平台,主要是信任平台上的党员干部,信任党的工作。”王宏认为,只有辖区党员和8万居民一起参与到平台使用和互动中来,“智慧党建”才能更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