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范式嬗变与路径创新

2019-03-12 04:52康兰平丁钦育
理论观察 2019年12期
关键词:路径创新高质量发展

康兰平 丁钦育

关键词:市域社会治理;范式嬗变;路径创新;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12 — 0086 — 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为建设更高质量的平安中国提供价值依循和路线指引,为新时期全面跃升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精细化水平提供价值依循和实践指引。近年来,我国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架构,始终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纵深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全面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总结提炼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满足民众日益多元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然而伴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嬗变,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的不健全与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欠缺已然成为民众实现美好生活的现实滞阻。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着发展逻辑的转换和技术治理的应用场景变迁,亟待进行总体架构、政策导向、功能定位、价值目标、制度安排等方面的“破”与“立”。因此,总结提炼近年来全国各地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经验做法,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厘清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基本特征与实践短板;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立足实际,统筹安排积极打造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与本土模式。

一、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范式嬗变

为深入贯彻和切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需要深入领悟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制度逻辑、价值预设和功能定位。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在市域范围内的具体落实与实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线指挥部,发挥着重要基石作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提出一方面既需要贯彻落实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同时也需要契合市域特色,进行统筹规划和周密部署,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厘清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范式嬗变,围绕着市域治理理念、市域治理主体、市域治理目标、市域治理手段等方面进行变革与创新。具体而言:在治理理念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起点是坚持党的领导,突出党建引领、政治引领、组织引领,统筹谋划政府力量、社会力量、市场力量,推进市域社会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的系统能力;在治理主体上,应当具有多元性和协同性,一方面政府应当履行好市域社会治理的基本职能,在市域社会治理中发挥先锋和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应当充分赋能民众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探索多维赋权机制的构建;在治理目标上,旨在创新社会治理體制,积极回应民众美好生活的诉求和期盼,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多元治理格局早日实现;在治理手段上,法治作为社会治理的最佳状态和最有效方式,能够为市域社会治理提供刚性化和制度化的保障,实现有效规制公共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的辩证统一;在治理结构上,以网状结构突破层级体制,倡导主体间的沟通协商和实验主义行动路径。

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范式嬗变要求我们构筑共享共治的治理格局、探索规范自治的实践模式、良法善治的制度因应、德治引领的文化熏陶。在共享共治方面,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当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构建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共建共享的多元协同治理新图景;在良法善治方面,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当加快构建科学规范的法律规制体系、严密周全的法治实施体系、便捷高效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完备的法治保障体系,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的法治实施效能;在德治引领方面,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当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加快构建契合市域实际、凸显地方特色、彰显文化精神的市域德治体系。

二、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功能定位

加快推进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当坚持治理体制现代化、工作布局现代化、治理方式现代化。在治理体制现代化层面,应当坚持党总揽全局、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政府负责体制和部门联动机制,引导和激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实施环节,提升群众创安参与度和获得感;在工作布局现代化方面,深化平安指数常态监测和运行模式,构筑立体化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深入推进在线矛盾多元纠纷化解平台建设,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转型升级。同时,借助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市域社会治理增添“云”翅膀和云动力,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应用。

在治理方式现代化层面,应当充分发挥法治的固本作用,构筑科学完备的市域法律规范体系为破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提供可操作性的规范依据、构筑高效权威的市域法治实施体系切实维护法律的生命力、构筑立体化的法治监督体系形成严密的规制模式,构筑高效管用的法治保障体系,有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精细化水平。

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功能定位应是坚持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契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目标、评价标准和技术手段,以民众需求为根本导向,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的实施效能。

从宏观层面来看,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以破解影响市域内社会稳定、人民安全的棘手问题为突破口,立足市域实际,以信息化为技术支撑手段,积极探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精细化模式,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理念、目标、布局、体制、方式、政策、能力现代化,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典型,全面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的系统能力,不断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诉求。

从中观层面来看,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当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现实语境,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平衡的角度探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机制保障、组织控制、规制模式和系统实施进路。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当打破固有线性思维的束缚,持续推进治理理念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从微观层面来看,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当恪守价值导向、政治导向、民众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围绕着完善党委领导体制、完善政府负责体制、完善民众参与机制。通过健全社会矛盾风险化解机制、部署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公共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和引领效应、注重发挥德治的熏陶作用、充分践行自治的价值基石作用,同时因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治理的现实驱动,不断跃升市域社会治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智能化水平。

三、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当前各级地方在市域范围内通过优化社会治理组织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核心能力,积极探索党委、政府、社会、公众等多方主体参与的协同共治模式和实施机制,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安徽省将持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探索具有市域特点、契合本地实际的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一体”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样态,更好地发挥地市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但从安徽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效果来看,仍然存在着认知上的误区和行动上的偏差,亟待厘清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一是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缺乏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亟待有机更新理论和变革范式,统筹谋划市域社会治理的评价机制和标准体系,洞见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预设、制度目标、实施机制和法治保障等;二是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内卷化的治理困境和发展瓶颈,亟待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社会矛盾风险预警和化解机制,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效能;三是伴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环节,“技术-治理型”的共享共治逻辑呼之欲出,一方面推动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智能化转型,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的大数据应用场景和智治实现路径,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技术驱动而带来的实施理念和治理机制的变革,亟待跃升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图景。

四、新時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创新

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安徽市迫切需要结合本地实际,围绕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治理理念、治理目标、科学布局、体制机制、法治保障、智能治理等方面进行统筹谋划和周密部署。具体而言:

一是要迈向“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细治理模式,最大限度提升市域社会治理供给与民众真实需求的匹配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增强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价值依循和实践指引。“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意蕴为新时期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效能提供了价值依循和行动指南。以“人民为中心”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转换就是要改变过去以政府为中心的管制模式,从民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出发,围绕着公共服务供给侧与民众的真实需求侧之间的精准匹配进行共建共治共享。当前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亟待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治理转变,围绕着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形塑、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常态化运行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以民众需求为导向、从民众体验出发、以民众是否满意为标准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共享局面。二是要系统打造“三共融合”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图景,整体跃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精细化面向。近年来,安徽省持续解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实践,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安徽模式,围绕着“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目标和创新路径,充分彰显出多元共治的市域社会治理格局,体现出以合作性、公共性和多元性为基本特征的党政领导与政社互动的系统整合。在构筑多元协同的市域社会治理模式中应当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实现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的同向发力和有机整合。一方面我们需要着眼于“共享”的价值依循和实践指引,立足于“共建共治”的实现路径,本着政府主导和政社合作原则,充分发挥党的建设对各项工作的统领作用,激发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打造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协同治理体系。三是要积极打造大数据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智能化应用模式。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治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趋势释放了数据红利和效率优势,推动了市域社会治理的智能化转型。通过为市域社会治理安上“最强大脑”,打破了信息孤岛和数字壁垒的鸿沟,实现了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去中心、扁平化、信息共享、共享经济等发展模式和运行样态,为破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提供了基于数据驱动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精细化实施方案。近年来安徽作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也是率先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的先行者,通过“互联网+政务”、“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治安管理”等运行形态,倒逼政府职能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以“部门为中心主义”向以“用户为中心主义”的管理模式变革,逐步实现去中心化、网络化、全覆盖的社会治理,形成对社会治理的实时化、精准化和快速反应的新趋向。

结束语

伴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加速了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迭代升级和范式嬗变,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市域社会治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法治化和专业化的巨大变革和先行先试,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云上图景和线上实践正在渐次铺陈。针对当前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大数据应用中所暴露出的地方实践探索的试点意义有限、数据基础多而不全、民情数据闭环流通等问题所引发的治理效能低下、治理决策技术风险以及法治保障不够有力,导致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应用和智能化实现程度大打折扣,为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究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范式嬗变、功能定位、价值目标、智能化手段和规范保障,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迈入精细化治理阶段水平,为建设更高质量的平安中国注入鲜活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德福.社区治理现代化:功能定位、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J〕.学习与实践,2019,(07):88.

〔2〕夏锦文,陈俊杰.长三角区域法治文化的基本特质与协同理路〔J〕.法学,2014,(08).

〔3〕马友乐.社会治理精细化:科学内涵、基本特征与现实依据〔J〕.领导科学,2016,(35).

〔4〕姜晓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02):24-28.

〔责任编辑:孙玉婷〕

猜你喜欢
路径创新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网络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
从“南海仲裁案”看我国对外传播的路径创新
精准扶贫创新路径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高校社区志愿服务一体化实践路径创新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