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能有效促进人口增长吗?

2019-03-12 07:55尹馨如
东方企业家 2019年3期
关键词:总和生育率意愿

尹馨如

据全国老龄办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4亿,占总人口比重17.3%,平均近4个劳动力要抚养1位老人。自2005年以来,中国60岁以上人口无论是总人数还是占总人口的比重都在逐年攀升,中国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老龄化趋势的逐渐加深,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政府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2011年放开“双独”夫妻可生二胎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二胎的政策,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二胎政策。那么,在生育政策逐渐宽松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新生人口数量是否得到了预期的增长效果呢?

中国人口现状分析

人口老龄化可能源于顶部老龄化或底部老龄化,前者指老年人口增长加速,后者指少儿人口增长缓慢,由于80年代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及人口寿命的不断延长,我国面临顶部老龄化和底部老龄化的双重压力。

一般采用总和生育率来衡量新生人口的出生水平,总和生育率指的是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的孩子数量。2.1的值为世代更替水平,1.8~2.1属于少子化,1.5~1.8属于严重少子化,1.5以下属于超少子化。根据2018年数据,我国总和生育率仅约为1.6,属于严重少子化。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总和生育率从1966年以后开始逐渐下行,至1980年降至2.63.近些年数据在1.6左右波动。我国当前总和生育率已处于世界中下水平。

国内从1971年起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可谓中国人口变化的一个分水岭。1971年前后,中国人口变化呈现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

建国初期,由于国内对劳动力需求较高,实行鼓励生育政策.1949-1958年的平均人口出生率达到35.05‰,迎来第一波婴儿潮。1959-1961年由于受到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饥荒等因素致使人口死亡率陡增,1960年达到人口死亡率峰值25.43‰,超过人口出生率,因此当年人口出现负增长。1962年自然灾害结束,随之出现了第二波婴儿潮,中国进入到连续8年的人口高增长时期,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27.5‰,其中1963年人口出生率达到历史峰值43.37‰,8年时间使得中国净增约1.6亿人口。

直到1971年,国家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速度得到控制,除由第二波婴儿潮带来的1980-1990年间的第三次回声婴儿潮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提升外,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1年的23.33‰下降到了2018年的历史低值3.81‰,由此可见计划生育政策效果尤其显著。

出生人口数量出现显著的下滑,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育龄女性人数的下降,第二是女性生育意愿的下降。

育龄女性一般指的是15-49周岁的妇女,该群体的人口数量是影响新生人口数的重要因素。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当年的育龄女性人数约3.8亿人,未来每一年剔除新满50周岁的女性人数,加上新满15周岁的女性人数,可大致估计出新一年的育龄女性数量。据此推算,2011年育龄女性达到峰值,约为3.82亿人,此后呈现逐年递减趋势,到2018年,育龄女性人数已下降到3.46亿人,较上一年度减少700万人。

此外,女性生育意愿的下降也是出生人口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中国生育意愿相关数据调查分析显示,女性生育1个、2个、3个、4个孩子及以上的意愿比例分别为33%、39.9%、17.3%、9.7%,平均下来的意愿生育率为2.035,大致相当于1.7的实际生育水平,这是不考虑“不生”选项的意愿生育率。若考虑“不生”选项,则不生、生1个、2个、3个、4个孩子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5%、28.11%、33.89%、14.74%、8.27%,平均下来的意愿生育率约为1.73,大致相当于1.4左右的实际生育水平,与当前我国实际总和生育率大致相当。该生育率水平已经低于正常的世代更替生育率水平(2.1左右)。

经济发展水平、女性受教育程度、孩子抚养成本是影响生育意愿下降的主因

整体来看,当前女性生育意愿普遍较低,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其实生育意愿的下降受到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我们认为女性生育意愿的下降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第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升,医疗水平也越来越好,孩子的存活率相比过去已经大幅提升,一个家庭已经不需要通过多生孩子来提升存活率。此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的多子多福的文化理念也已经发生改变。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和横向比较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生育意愿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女性生育意愿相对较低,而越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国家,生育意愿会比较高。比如新加坡人均GDP达到9万美元,而其总和生育率仅为0.85.肯尼亚人均GDP仅3500美元,其总和生育率达2.98。

其次,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显著提升也是生育意愿下降的主要原因。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自2007年以来,女性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2009年,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中,女性所占比例为50.48%.首次超过男性,此后每年都呈现增长态势,与男性比例差距逐渐拉大。而在研究生在校学生中,虽然2015年以前男性比例始终高于女性,但是女性占比趋势在逐年提升,2016年达到了50.64%。因此,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已经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直接导致了结婚及生育孩子年龄的推迟。

此外,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升,其观念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目前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对婚姻的依赖程度降低,有了更多对事业的追求,其在工作中已经拥有了与男性旗鼓相当的地位,生育孩子所需的时间及精力,很大程度上对女性在职场上的升职、加薪有直接影响,生育孩子带来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使得女性生育意愿下降。

最后,孩子养育成本的不断提高也是生育意愿下降的重要原因。养育成本主要包含生活成本、医疗费用支出、教育支出等。2005年,社科院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国普通家庭将一个孩子养育成人需要花费49万元,其中除了基本的生活医疗费用外,剩余全为教育支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GDP总量已由2005年的18.92万亿上涨到2017年的81.2万亿,国家经济体量的提升自然导致生活成本的水涨船高。

猜你喜欢
总和生育率意愿
低生育率:怀疑、再调查与重复验证
巧解最大与最小
韩国生育率创50年来新低
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行为”转化路径及其机理研究
全球生育率,新加坡最低
外籍妈妈提升德国平均生育率
哪些城市亿万富翁最多
郊游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质量守恒定律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