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华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灵北煤矿位于呼伦贝尔扎赉诺尔西翼的西南部,近年来,随着矿井开采范围向西延伸,开采煤层的变厚,矿井四盘区采用大采高回采工艺,巷道断面尺寸也相应增大,第一、第二回风大巷和胶带机大巷都采用的是沿底掘留顶煤的掘进方式,巷道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顶板破碎、巷道表面位移变形量大、巷修工程量大等问题。通过重新设计研究,胶轮车大巷改用见顶见底掘进并采用高预紧力加强支护的方式。
四盘区主采3#煤层,平均厚度是5.6m,倾角为2~10°,平均为6°。
顶底板岩性及强度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胶轮车大巷设计矩形断面,掘进断面宽5800mm,高5600mm,面积32.48m2;净断面宽5500mm,高5150mm,面积28.325m2。
支护方案:
(1)顶板支护
22#左旋无纵筋螺纹钢筋锚杆,长度2400mm,每排6根锚杆,锚杆排距1000mm,间距1000mm。锚索2-1-2布置,排距1m,采用5300mm高强度低松弛预紧力钢绞线。网片规格:采用Ф6.5mm的钢筋网。
表1 顶底板岩性及强度测试结果
(2)巷帮支护
22#左旋无纵筋螺纹钢筋锚杆,长度2400mm,锚杆排距1000mm,间距1000mm。锚索3-2-3布置,排距1m,采用5300mm高强度低松弛预紧力钢绞线。网片规格:采用Ф6.5mm钢筋网。
支护设计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支护设计布置图
通过巷道锚杆、锚索受力分析能够对锚杆、锚索支护的工作情况有所掌握。锚杆、锚索测力计综合测站布置在胶轮车大巷1000m附近,锚杆、锚索的受力变化如图2、图3所示。
由图2、3分析可知:
(1)顶板锚杆在巷道掘进期间的受力变化比较明显,受力基本是增大的,表明锚杆在控制巷道顶板的稳定性方面发挥了应有的支护作用。
(2)锚索受力和施工时施加的预紧力大致是相等的,说明锚索施加高预紧力能使巷道顶板的稳定性得到一定的维护,起到主动及时支护的作用。
(3)巷帮一帮顶角锚杆受力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而另一面正好相反,是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说明巷帮顶角锚杆的受力变化是复杂的。
图2 顶板锚杆受力图
图3 顶板锚索受力图
(1)胶轮车大巷沿底掘和见顶见底掘支护效果对比
在胶轮车大巷见顶见底掘进段设3个测点,分别为1#、2#和3#,在胶轮车大巷沿底掘留顶煤段设2个测点,分别为4#和5#,其宽度变化对比如图4所示。
图4 胶轮车大巷宽度变化对比图
由上图分析可知:
① 在胶轮车大巷见顶见底掘进的1#测点宽度变化差为330mm,2#测点为365mm,3#测点为350mm;沿底掘的4#为1300mm,5#为1000mm。
② 由图可以看出见顶见底掘进时巷帮最大位移量为365mm,而沿底掘进时巷帮最大位移量为1300mm,见顶见底掘进段巷帮位移量明显小于沿底掘留顶煤时。
(2)胶轮车大巷与同期掘进和前期掘进的第一、第二回风大巷进行对比
胶轮车大巷布置3个测点1#、2#和3#,在第一、第二回风大巷与胶轮车同期掘进处布置了6#和7#测点,一回、二回前期掘进处布置8#和9#测点。宽度变化如图5所示。
图5 胶轮车大巷和一回、二回大巷位移变化对比
由上图分析可知:
① 胶轮车大巷见顶见底掘进的1#测点宽度变化差为330mm,2#测点为365mm,3#测点为350mm;与胶轮车大巷同期掘进的第一回风大巷6#测点宽度变化差为810mm,第二回风大巷7#测点为1152mm;前期掘进的一回8#测点为874mm,二回9#测点为1112mm。
② 胶轮车大巷宽度最大变化量是365mm,而同期掘进的一回、二回分别为810mm和1152mm,一回、二回的变化量远大于胶轮车大巷。
通过矿压监测数据分析,胶轮车大巷采用见顶见底掘进并采用高预紧力加强支护的方式后,能够很好地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量,保证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能够对灵北煤矿以后的掘进支护提供技术支持和施工经验,对其他类似条件的矿井巷道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