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对肺部感染伴房颤患者的用药安全性监护

2019-03-12 06:01刘慧敏陈富超李志浩李春雷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药学部湖北十堰442008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9年1期
关键词:多西喹诺酮环素

刘慧敏,郑 芳,李 鹏,陈富超,李 聪,李志浩,李春雷(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药学部,湖北 十堰 442008)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药物的种类越来越丰富,极大满足了患者的治疗需求。然而,药品安全性是一直以来不容忽视的问题,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便是药品安全性问题的重中之重。统计结果显示,全球住院患者中ADR的发生率高达10% ~ 20%,而我国每年由ADR造成死亡的患者高达24万例[1-2]。不良反应的鉴别、处理和预防事关患者的治疗结局和医院的医疗质量安全。伴有房颤、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用药复杂,如何从品类繁多的治疗药物中挑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药物,如何应对和正确处理ADR对治疗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药师参与ADR的监护能够进一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这也是新医改形势下药学服务转型的要求。笔者通过对1例肺部感染伴房颤患者开展药学监护,探讨药师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中的作用。

1 病例概况

患者,男性,77岁,因“咳嗽、咳痰3 d,发热1 d”于2018年1月23日入院。伴左侧胸闷、胸痛,流涕,偶有鼻衄,活动后心慌、气喘明显,偶有头晕,起病后自行口服“抗菌药物(具体不详)”后咳嗽稍有缓解,仍感不适。入院当日感发热,咳嗽、咳痰症状加重。门诊以“肺部感染”收入呼吸科。

既往史:2003年诊断出“风湿性心脏病”,2004年诊断为“房颤”,2007年行二尖瓣膜置换术(机械瓣),术后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并于2017年3月及6月行两次射频消融术,曾服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现自行停药,目前仍为房颤。2012年曾行CAG术示“冠心病”,未置入支架,服用麝香保心丸和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有高血压病史,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降血压。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入院体格检查:T 37.5 ℃,P 84次·min-1,R 20次·min-1,BP 150/80 mm Hg(1 mm Hg = 0.133 kPa);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其余无特殊。

辅助检查:门诊肺部CT提示:1)双肺散在感染;2)二尖瓣置换术后。

入院诊断:1)肺部感染;2)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3)心律失常,房颤;4)射频消融术后;5)冠心病;6)高血压病。

2 主要治疗经过

入院当晚出现发热,Tmax38.6 ℃,给予头孢他啶(2 g,bid,ivgtt)联合左氧氟沙星(0.6 g,qd,ivgtt)抗感染、华法林(0.8 g,qd,po)抗凝;予以布地奈德、多索茶碱、缬沙坦氨氯地平和瑞舒伐他汀分别进行平喘、降压、调脂治疗。相关检查指标见表1。心电图示窦性心律,QT间期延长,QTc为528 ms。K+仅为3.1 mmol·L-1,考虑低钾血症,予以氯化钾口服补钾治疗。1月26日Tmax38.8 ℃,伴痰中带血,给予白眉蛇毒血凝酶进行止血。出现心悸、胸闷,P 71次·min-1,BP 119/55 mm Hg,双肺呼吸音粗。床边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电轴右偏;QT间期延长,QTc为504 ms。1月28日发热缓解。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Flu-A阳性,肺炎支原体IgM弱阳性。痰培养正常。1月30日再次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未缓解,胸部CT示“双肺多发斑片、片絮影,较前明显增多,考虑感染性病变;双侧胸腔积液,与前相比新增”。考虑感染加重,故升级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合莫西沙星,予以甲泼尼龙(40 mg,bid,ivgtt),减少肺间质渗出。综合Flu-A阳性以及影像学快速进展,考虑病毒性肺炎,给予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偶发室性早搏;QT间期延长,QTc为662 ms。后组织会诊,药师建议覆盖支原体的情况下将莫西沙星替换为多西环素(0.2 g,qd,ivgtt),考虑QTc延长可能与喹诺酮类药物相关;心内科医师建议补充钾、镁以缩短QT间期;虽有痰中带血,但仍应同时进行抗凝和止血治疗,INR应控制在2.5左右,意见均被采纳。1月31日患者发热缓解,但尿量极少,为避免急性心衰,予呋塞米、螺内酯口服利尿减轻心脏负荷及肺间质水肿。2月2日尿量显著增加,INR明显升高,但患者全身无其他出血点,仅痰中带血,将华法林减量(0.5 g,qd,po)继续抗凝治疗。因WBC、NEUT%升高,抗感染方案暂不调整。2月3日血常规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仍然较高,但胸部CT示双肺感染性病变和胸腔积液较前明显减少,考虑感染好转,将甲泼尼龙减量(40 mg,qd,ivgtt)使用。2月4日咳嗽、咳痰等症状减轻,无咯血,停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甲泼尼龙和止血药。2月5日使用多西环素后输液处疼痛明显,予以停用多西环素,换用头孢美唑继续行抗感染治疗。2月6日胸部CT示双侧胸腔积液吸收,双肺炎性灶明显减少。心电图示QT间期延长,QTc 483 ms。2月9日咳嗽、咳痰进一步减轻,予以出院。

表1 住院期间主要检验指标情况Tab 1 Main test indicator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3 临床药学监护

3.1 不良反应与药品使用相关性评价标准和结果

本病例报道中出现了QT间期延长、外周血白细胞升高、INR升高、输液后血管局部疼痛4个ADR,怀疑分别与左氧氟沙星、甲泼尼龙、华法林、多西环素的使用有关。为了评价和确定药物使用与ADR之间的相关性及紧密程度,使用了诺氏评估量表来进行量化评分,见表2(判定标准为总分≥9分为肯定;5 ~ 8分为很可能;1 ~ 4分为可能;≤0分为可疑),评估结果见表3所示。

3.2 喹诺酮类药物与QT间期延长

QTc间期可反映心室除极和复极所需时间,若QTc间期男性> 470 ms,女性> 480 ms,则视为QTc间期延长[4]。常见诱因包括电解质紊乱(低钾或低镁),心脏基础疾病(心衰、心梗、心率< 50次·min-1)、长QT综合征家族史、高龄[5]、并用部分药物等。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导致心电图QTc间期延长的作用,这是由于其阻断了心室肌细胞膜上快速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使心肌复极时间延长,动作电位时间延长[6]。QTc间期延长潜在危险性很大,严重时可诱发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TdP),导致猝死[7]。一般认为,QT间期>500 ms或延长超过基线值60 ms,就有可能导致TdP[8]。患者入院前所用的抗感染药物未知,入院时QTc间期延长可能与高龄、低钾有关,补钾后QTc间期少量缩短,后又明显延长至662 ms,根据诺氏评估量表分析(表3),左氧氟沙星与QTc间期延长的相关性评价为可能。

表2 诺氏药物不良反应评估量表[3]Tab 2 Naranjo ADR probability scale

为了避免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根据文献[9]进行风险评估,该病例存在年龄≥68岁、使用袢利尿剂、QTc≥450 ms、使用喹诺酮类药物4项危险因素,评分中危,严重心律失常发病率为37%,故药师建议:1)不建议使用莫西沙星,换用多西环素覆盖支原体;2)血钾补到4.50 ~ 5.00 mmol·L-1[10],同意心内科医师意见,同时补镁。对于药物诱发QTc间期延长并TdP发作的患者,除纠正低血钾外,无论血镁水平如何,均给予补镁,有利于稳定膜电位,使心室复极均匀[11]。2月6日心电图示QTc间期缩短至483 ms,说明处理措施有效,治疗过程未见TdP出现说明严重心律失常得以预防。

3.3 激素导致的外周血WBC升高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停用

甲泼尼龙在呼吸疾病治疗领域可用于严重感染或炎症,抗炎作用强大。但临床上常发现存在重症感染的同时使用抗菌药物及激素后,外周WBC持续升高,可能误导医师判断感染加重。所以鉴别外周WBC升高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联合使用CRP指标和外周血涂片形态观察可鉴别:应用激素的患者感染情况好转后,CRP却呈下降趋势,因此可通过CRP来鉴别;外周血涂片观察中性粒细胞形态也可辅助鉴别,即感染发生时,外周血涂片出现相对不成熟的杆状核中性粒细胞,或同时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等早期细胞(核左移),但非感染时使用激素后对杆状中性粒细胞比例无明显影响,但多分叶成熟粒细胞却会增多(核右移)[12]。但是,也有观点[13]认为CRP的升高与细菌、真菌和严重病毒感染均有关,故对细菌感染的诊断特异性不高。而血清降钙素原(PCT)不受机体免疫抑制状态的影响,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可以作为鉴定激素治疗个体细菌感染性和非感染性WBC升高的辅助指标[14]。该患者在第8日至第14日期间进行抗感染治疗后,体温降低、呼吸系统症状和影像学均提示好转,CRP水平降低,且PCT也未升高,考虑WBC升高是由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并非感染加重,因此在药师的建议下,及时停用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症状未反复,停用甲泼尼龙后,WBC下降。根据诺氏评估量表分析,甲泼尼龙很可能导致WBC升高。

3.4 华法林和药物的相互作用导致INR升高

该患者为心脏瓣膜病变的患者,根据《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15],植入人工机械瓣膜的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建议INR目标为2.5 ~ 3.5。在治疗中发现,第11日INR升高至3.02,药师和医师对患者的出血风险进行评估,HAS-BLED评分3分,属高危患者,需要在INR升高的情况下严密监测有无出血的发生。药师分析,该患者INR升高很可能与同时使用左氧氟沙星导致华法林作用增强有关。喹诺酮类药物通过抑制肠道菌群活性从而影响维生素K的合成和吸收,增强抗凝作用,另外头孢菌素也会增加使用华法林的出血风险[16]。除此之外,药师推测INR的升高可能与使用利尿剂有关,在入量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使用利尿剂后尿量明显增加,可导致华法林血药浓度增大。在利尿剂继续使用的情况下,为避免出血,华法林日剂量由0.8 g减少至0.5 g,药师则嘱咐患者自行关注鼻出血、牙龈出血或皮下淤血、黑便等症状,以便及时干预。截至出院时患者未发生出血。

表3 4种不良反应与药品使用相关性的诺氏评估结果Tab 3 Naranjo's probability scale for assessing drug-associated adverse reactions

3.5 多西环素致输注部位疼痛

使用多西环素7 d后,患者出现输注后血管局部疼痛,考虑为静脉炎,停用该药后症状逐渐有所缓解。关于多西环素导致静脉炎的报道较少,静脉给药可能易致血管黏膜受损,个案报道中停药后局部涂擦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5 ~ 7 d可缓解[17]。另外,本病例中多西环素0.2 g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浓度稍高于说明书推荐的0.4 ~ 0.5 mg·mL-1最佳剂量范围,可能也是产生局部刺激的原因,故药师提示临床应注意多西环素的配制浓度。

4 讨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通常医生对疗效的关注多于对ADR的关注,药师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协助医师预防、鉴别、处理ADR,参与治疗方案调整的讨论,保障患者的安全。本案例提示对于肺部感染伴房颤患者进行ADR监测可作为药师参与治疗的切入点,具体如下:1)评估患者发生QTc间期延长的危险因素,及时纠正低钾低镁状态,谨慎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抗感染治疗,使用过程中监测心电图;对于已发生QTc间期延长的患者,避免使用易致QTc间期延长的抗菌药物(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预防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2)应用激素时出现的WBC升高的原因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变化、CRP、PCT等指标具体分析。3)华法林与抗菌药物具有相互作用,可导致抗凝作用增强,应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关注身体出血情况。4)某些抗菌药物具有黏膜刺激性,可导致注射部位局部疼痛,应注意配制浓度不可过高,应控制在说明书推荐的浓度范围内。

猜你喜欢
多西喹诺酮环素
喹诺酮类抗菌药应关注哪些特殊的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替加环素在老年重症感染病人中的应用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药学研究
米诺环素联合裸花紫珠治疗痤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多西环素涨至800元/kg,95%的原料暴涨,动保企业也快扛不住了!
不断追求建筑精神意境的建筑师
巴克里希纳·多西建筑作品中在地性特点探究
亲环素A过表达对高温、紫外线和顺铂引起的H1299细胞凋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