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9-03-12 08:53李斐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1期
关键词:阿替普溶栓神经功能

李斐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 神经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多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由脑部供血动脉血流骤停,导致脑组织急性缺氧、缺血引起的脑部病变,患者若不及时接受治疗,易引发严重后遗症,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极大程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2]。临床主要以尽早溶栓、开通血管、改善血循环及降低神经功能缺损为治疗原则,静脉溶栓是早期治疗疾病最为有效的方法[3-4]。鉴于此,本研究选择本院收治的9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经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39~73岁,平均(55.68±5.03)岁;发病时间1~5 h,平均(2.86±1.03)h。观 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40~73岁,平均(55.72±5.05)岁;发病时间1.0~4.5 h,平均时间(2.80±0.98)h。统计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5]中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且经CT检查颅内无出血;②发病时间<6 h;③家属知情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对研究药物有过敏史;②合并意识功能障碍者;③肾功能不全者;④治疗依从性较差者。

1.3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静脉滴注血栓通[康臣药业(内蒙古)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15020018]500 mg,1次/d;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长白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3170)20 mg/次,1次/d;口服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10]75 mg/次,1次/d,连续治疗2 周。第1天内给予观察组阿替普酶(勃林格殷格翰爱通立,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批准文号:S20110051)治疗,0.9 mg/kg,首先静脉推注总剂量的10%药量,1 h内静脉滴注完剩余药量。第2 天后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连续治疗2周。

1.4 评价指标

2周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评价标准为显效:临床体征完全消失,生活能力恢复正常,且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下降幅度≥75%;有效:临床体征显著改善,生活能力部分恢复正常,NIHSS评分下降幅度:30%~74%;无效:临床体征、生活能力及NIHSS评分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采用NIHSS量表[6]对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包含11项内容,每项最高9分,最低0分,合计总分越低,表明神经功能恢复越好。对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BI)[7]评估表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中间值为6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分别采取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清晨静脉空腹血3 ml,低速离心取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及胸闷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NIHSS、B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NIHSS、BI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IL-1β、hs-CRP、TNF-α水平及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BI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67%(3/45),其中恶心呕吐1例,头痛2例;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3.33%(6/45),其中恶心呕吐3例,头痛2例,胸闷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4,P=0.29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例(%)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 <0.05。

组别 例数 IL-1β/(ng/L) hs-CRP/(mg/L) TNF-α/(ng/L) NIHSS/分 BI/分治疗前对照组 45 97.82±11.64 44.45±6.24 60.63±7.36 14.36±3.25 40.65±8.21观察组 45 97.91±11.53 44.50±6.29 60.71±7.41 14.37±3.22 40.72±8.25 t值 0.037 0.038 0.051 0.015 0.040 P值 0.971 0.970 0.959 0.988 0.968治疗后对照组 45 63.54±10.28† 33.26±5.14† 39.65±6.74† 10.03±3.02† 62.54±10.03†观察组 45 43.69±12.02† 20.36±5.03† 27.48±6.59† 7.84±2.45† 83.25±9.78†t值 8.419 12.033 8.661 3.778 9.917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临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以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闭塞,中断脑部供血,对部分脑部组织造成不可逆的缺血性损伤为病变机制,严重损伤患者神经功能[8-9]。临床研究发现,早期溶栓治疗能够快速开通血管,恢复缺血组织再灌注,改善神经功能[10]。因此,早期溶栓治疗对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阿替普酶属于第三代溶栓药物,是一种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通过其赖氨酸残基与血栓表面纤维蛋白相结合,直接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促使血块溶解,使血栓崩解,从而改善脑部血液微循环状态,达到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相关研究表明,疾病发生后,由于脑细胞能力显著下降,进而诱发大量炎症因子产生,其中IL-1β是一种内皮细胞活化因子,可活化吞噬细胞,加重炎症反应;TNF-α属于一种促炎因子,可诱导IL-6细胞因子的释放,进而促进炎症反应。hs-CRP可直接反映机体炎症反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IL-1β、hs-CRP、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BI评分较对照组高,分析原因在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能力。分析原因在于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快速改善患者脑循环状态,从而改善患者脑细胞储备能力水平,改善脑部Ca2+、Na+紊乱,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提高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且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阿替普溶栓神经功能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